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铜粉

铜粉

铜粉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2082篇,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化学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1篇、会议论文42篇、专利文献198642篇;相关期刊243种,包括材料导报、材料科学与工艺、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2016年全国功能精细化学品绿色制造及应用技术交流会、2015年全国粉末冶金学术会议暨海峡两岸粉末冶金技术研讨会、第十五届华东五省一市粉末冶金技术交流会等;铜粉的相关文献由3159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卫、汤传舵、朱胜利等。

铜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1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4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98642 占比:99.78%

总计:199085篇

铜粉—发文趋势图

铜粉

-研究学者

  • 吴卫
  • 汤传舵
  • 朱胜利
  • 孟庆芳
  • 张小波
  • 韦建敏
  • 赵兴文
  • 吴治国
  • 张晓蓓
  • 汤传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兵伍; 吴慧; 窦峰; 陈长浩; 张欢
    • 摘要: 对回转窑挥发所产水淬渣磁选后的铁渣采用磨细、浸出、净化、沉铜及三价铁还原、浓缩结晶、分离、干燥等工艺,产出工业七水硫酸亚铁和铜粉,为水淬渣磁选后铁渣的综合回收提供了一个方法。
    • 徐恒一; 臧丽坤; 徐菊
    • 摘要: 通过化学镀制备了包覆完整、壳层致密的银包镍包铜(标记为Cu@Ni@Ag)粉,重点研究了Ni含量和Ag含量对Cu@Ni@Ag粉形貌、抗氧化性及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Cu@Ag粉,Cu@Ni@Ag粉的抗氧化性明显提升,且随着Ni含量的升高而增强,但Cu@Ni@Ag粉的导电性不如Cu@Ag粉。Ag含量对Cu@Ni@Ag粉抗氧化性的影响不大,增大银含量能够改善Cu@Ni@Ag粉的导电性。当铜粉与化学镀镍液的镍离子和化学镀银液的银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2.2和4.8时,所得的Cu@Ni@Ag粉具有较佳的导电性和高温抗氧化性。
    • 丁成芳; 杨家庭; 杜耀春; 张刘强; 苏思涛
    • 摘要: 在铜精炼电解工艺中,部分废电解液需要进行脱铜、脱杂处理。为了提高祥光铜业电解净液工序中高纯铜产品的直收率,提升经济效益,故对初期硫酸铜生产工序、电积铜及脱杂工序和硫酸镍生产工序进行改造,最终将原生产的硫酸铜和部分高杂的电积铜及高杂含铜物料优化成高纯A级铜和高纯铜粉
    • 郑晓頔; 盛平厚; 韩朝阳; 张雷; 李睿
    • 摘要: 采用不同表面活性剂对不同粒度和形状的铜(Cu)粉进行表面改性,将改性Cu粉与聚己内酰胺(PA 6)切片共混造粒制得Cu粉质量分数为1.1%的Cu-PA 6抗菌切片,再通过熔融纺丝制备Cu-PA 6抗菌纤维;分析了Cu粉、Cu-PA 6抗菌切片的微观结构形貌及热稳定性,研究了Cu-PA 6抗菌切片的可纺性、Cu-PA 6抗菌纤维的力学性能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油酸包覆球形Cu粉制得的改性Cu粉分散性、热稳定性良好,与PA 6基体的相容性良好;采用油酸包覆球形Cu粉制备的Cu-PA 6抗菌切片可纺性良好,纤维成品率达88%;Cu-PA 6抗菌纤维力学性能良好,拉伸变形丝(DTY)断裂强度为4.43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29.95%;Cu-PA 6抗菌纤维抗菌性能优异且持久,洗涤前后DTY对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大于99%。
    • 熊康康; 钱静
    • 摘要: 以铜粉作为有效成分,采用挤出流延法成功制备了Cu/LDPE防银变色包装膜。利用热重分析仪(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以及阻隔性能、光学性能、力学性能、银片色差等测试,研究了平均粒径D50为10.11μm的铜粉在不同含量时对复合膜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粉含量对薄膜的力学性能和防银变色性能影响较大,随着铜粉含量的增大,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逐渐下降,薄膜所包装的银片经3×10^(-6) H_(2)S腐蚀试验后,其表面的色差先降低后不变;当铜粉含量为8%(质量分数)时,与纯LDPE相比,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下降了6%和16%,其对应银片的色差值下降了96%。
    • 黄俊; 曹秀华; 宁礼健; 张勇强; 梁金葵
    • 摘要: 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端电极低温烧结技术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为了改善MLCC低温烧结铜端电极的烧结形貌与质量,开发出适用于低温烧结的端电极铜浆的新型玻璃粉,探讨了玻璃粉的转变温度、含量、粒径以及玻璃粉与陶瓷基片的烧结润湿性与铜浆烧结特性之间的关系。此外,研究了铜粉形貌、粒径等对端电极烧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玻璃粉转变温度为577.6°C,铜浆中玻璃粉含量为质量分数10%(D_(50)=2.0μm),类球形铜粉Cu-2和板状铜粉Cu-4的质量比为6∶4(D_(50)=1.4μm)时,得到烧结质量最佳的MLCC铜端电极,其致密度高达99.87%。
    • 陶均; 葛英勇; 方纪
    • 摘要: 采用过氧化氢氧化⁃硫酸浸出工艺提取有机硅废触体中的铜,考察了硫酸浓度、固液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过氧化氢用量等因素对铜浸出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浸出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40°C、浸出时间2 h、硫酸浓度1.5 mol/L、液固比4 mL/g、过氧化氢溶液体积与固体质量之比为0.2 mL/g的浸出条件下,铜平均浸出率为96.64%,浸出渣中平均含铜仅0.524%。有机硅中铜的浸出过程符合收缩未反应核模型,主要受化学反应控制,铜浸出过程的反应表观活化能为24.23 kJ/mol。
    • 刘伟锋; 胡晓丽; 张杜超; 陈霖; 杨天足
    • 摘要: 本文以废电视机线路板破碎分选的铜粉和纤维粉两种产物为原料,采用化学分析和物相分析等,研究了废线路板破碎分选产物的工艺矿物学。金属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废线路板铜粉中铜含量的测定适合采用滴定法,且经误差分析确定样品最佳取样量为5 g;采用自动矿物分析仪(MLA)检测并确定了废线路板铜粉和纤维粉末中各金属的赋存形态:铜以单质形式存在,铅和锡则以焊锡形式存在,镍和锌则以合金形式存在,铝有单质铝和三氧化二铝两种存在形态;废线路板破碎分选产物纤维粉中有机物含量远高于铜粉中的;废线路板破碎分选时,铜箔、焊锡和表面残余物等金属组分易于进入铜粉中,而玻璃纤维布、黏结剂和阻焊油则主要进入纤维粉中。
    • 周海涛; 熊希雅; 罗飞; 罗炳威; 刘大博; 申承民
    • 摘要: 利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铜粉表面原位生长了站立石墨烯,用于制备石墨烯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研究表明,石墨烯包覆在铜粉外表面,微观尺度实现了两者的均匀混合;生长的初期阶段,碳、氢等离子基团可将铜粉表面的氧化层还原,有助于铜粉-石墨烯之间形成良好的界面;石墨烯的成核是一个生长/刻蚀相互竞争的过程,其尺寸可受制备温度调控.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将粉末压制成型,测试结果显示,添加石墨烯样品的电阻率降低了一个数量级,维氏硬度和屈服强度分别提高了15.6%和28.8%.
    • 董东营; 王重伍; 蒋浩; 李光耀; 崔俊佳
    • 摘要: 目的 研究放电能量对铜粉电磁压实特性与烧结体性能的影响,提升铜材料的制备效率与质量.方法 通过电磁粉末压实技术在不同放电能量下制备铜压坯,研究压坯的相对致密度与微观形貌随放电能量的变化趋势.随后对其进行真空烧结,对烧结体的拉伸性能与断口形貌进行测试,评估放电能量对烧结体性能的影响.结果 随着放电能量的增加,铜压坯的相对致密度逐渐增大并趋于平稳.在20 kJ时,压坯的相对致密度较好,为0.968.压坯端面的孔隙随放电能量的增大逐渐减少,上端面的压实质量总体好于下端面.压坯烧结后拉伸载荷与位移随放电能量的增大逐渐增大,在20 kJ时试样的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均达到了最大,分别为224.7 MPa和29.2%.拉伸试样的微观断口显示,断口表面的孔隙逐渐减小,颗粒边界熔合效果逐渐提升,韧窝越发明显.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电磁粉末压实技术制备的铜材料在20 kJ的放电能量时具有较好的压实与烧结性能,为铜粉电磁压实工艺参数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