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重心迁移

重心迁移

重心迁移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农业基础科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8994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等;重心迁移的相关文献由290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建中、刘威、曹丹等。

重心迁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0.4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8994 占比:99.52%

总计:19086篇

重心迁移—发文趋势图

重心迁移

-研究学者

  • 冯建中
  • 刘威
  • 曹丹
  • 李华林
  • 杨旭
  • 白林燕
  • 于涛
  • 孙敖
  • 张正峰
  • 张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涛; 盖艾鸿; 鲁聪聪; 石钰琛; 王小平
    • 摘要: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而美国是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研究美国大豆种植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其变化趋势,为我国大豆生产提供重要参考,降低我国对美国转基因大豆的依赖程度,有利于我国大豆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美国农业部提供的NASS-CDL计划数据和美国大豆生产的农业基础数据,利用ArcGIS 10.2提取了2008-2019年美国大豆种植的面积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法和重心转移法,分析了近12年来美国大豆种植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分析种植面积与其他变量间的相关性.结论表明,近12年来美国大豆种植面积总体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大豆种植集中在中部平原、密西西比河流域附近;2011年和2019年,受气候和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种植面积明显减少;2017年受大豆市场价格的影响,种植面积有所增加;2010年、2011年、2016年、2018年和2019年,种植面积的变化率均小于0;近12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的总动态度为0.47%,前3期的动态度均呈增长趋势;在综合因素的驱动下,大豆种植重心明显向西北—东南—东北方向移动,总体移动距离约144.93 km;近12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与大豆产量、出口量、压榨量呈正相关,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王雅琴; 杨海梅; 范文波; 许忠宇; 乔长录
    • 摘要: 以1969—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2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为数据基础,探究气象因子变化对风蚀气候侵蚀力的影响;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及重心迁移模型,从时空尺度上分析新疆风蚀气候侵蚀力重心迁移规律;结合有效敏感性指数和有效影响面积(EIA)等指标,定量描述风蚀气候侵蚀力对各气象因子的敏感程度,从区域尺度上分析新疆不同区域影响风蚀气候侵蚀力的主导因子差异性。结果表明:近50 a风蚀气候侵蚀力的重心迁移范围主要分布在南疆、北疆和东疆交界处,年际与月际迁移方向均呈现西北—东南—西北的往复迁移特征,春夏季来临之际重心由西北向东南方向迁移,寒冷季节临近时则向西北回迁。气候因子对风蚀气候侵蚀力的影响程度表现为风速>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近30 a来风速、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及降水量对风蚀气候侵蚀力的EIA分别减少了124598.15 km^(2)、51891.28 km^(2)、11287.12 km^(2)、18627.12 km^(2)。区域上,北疆阿勒泰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主要受相对湿度及降水量的影响,南疆西南部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主要受风速和平均气温的影响,东疆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主要受风速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新疆地区土壤风蚀灾害的防治及评估提供区域性的差异化理论指导,同时为土壤风蚀的大尺度驱动力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 朱玲億; 潘钰霞; 吴易桐; 吴敏
    • 摘要: 为提高中国工业用水效率,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开展工业用水效率的动态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即运用两阶段动态DDF模型测算工业集聚视角下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14—2018年的工业用水效率,同时借助重心迁移模型分析工业用水效率的空间迁移势态。结果表明:我国工业用水效率呈现不均匀分布现象,东部地区最优,中部、西部地区内部差异较大,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工业用水效率重心落点整体上呈现出由南向北迁移的趋势。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废水减量化,优化工业产业的布局、加强工业集聚度有助于提升我国工业用水效率。
    • 覃纹; 黄秋燕; 覃志豪; 刘剑洪; 韦高杨
    • 摘要: 广西是我国最重要的糖料蔗产区,开展蔗区干旱遥感监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MODIS遥感数据产品MOD16/MYD16计算2002—2018年间广西糖料蔗种植区干旱严重程度指数(drought severity index,DSI)空间分布,分析揭示广西糖料蔗种植区不同干旱等级时空演变特征,然后利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Hurst指数等3种方法分析广西糖料蔗种植区干旱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2—2018年间广西糖料蔗种植区干旱主要集中在桂中蔗区、桂东南蔗区、桂西南蔗区及桂西北蔗区;DSI年均值为-0.59,最大值出现在2010年和2002年,最小值出现在2016年;2002—2018年间广西糖料蔗种植区DSI总体上显现微弱下降趋势,年降速为0.07%;从干旱空间重心来看,不同生育期的干旱面积重心呈现出由中部向西北方向扩张趋势,重心迁移轨迹为桂中蔗区>桂西南蔗区>桂西北蔗区;从各年度来看,广西糖料蔗种植区DSI年际波动明显,存在显著上升和下降的突变年份,表明干旱在各年度之间显现出易变性。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广西蔗区干旱变化趋于严峻。因此,加强蔗区抗旱减灾防御,仍然是减轻重大干旱对糖料蔗生产影响的重要措施。
    • 张连猛; 谢元贵; 张迅
    • 摘要: 从不同空间尺度分析了“十三五”时期贵州省土地整治项目的分布特征,基于2016~2020年已完成验收入库的土地整治项目数据,以县域为评价单元,采用核密度法、重心模型法和空间自相关模型法,探讨了贵州省土地整治项目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分布特征,分析了重心转移和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经空间自相关分析,贵州省土地整治项目之间存在较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②全省整体整治空间分布不均衡,高密度主要聚集在遵义、黔南州和黔西南地区,新增耕地核密度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密度图零星分散;③全省土地整治重心均从中部贵阳市出发,期间多在开阳县振荡迁移,随后向北部迁移,最后重心均落在凤冈县,与空间自相关和核密度分析结果相符。明确了贵州省土地整治规划重心在遵义市、黔南州和黔西南州,提出了今后土地整治发展方向在于适时适度地向周边地区扩散,同时应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有利于优化贵州省土地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可为制定下一阶段贵州省土地整治规划及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供决策参考。
    • 梁匀生; 张迅; 张连猛; 谢元贵
    • 摘要: 开展十三五期间黔南州土地整治项目的时空分异研究,对把握其空间格局、发展态势以及为未来贵州省层面土地整治战略顶层设计和宏观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2016—2020年已验收的土地整治项目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法、核密度法和重心模型法,探讨十三五期间黔南州土地整治项目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黔南州土地整治项目的总体格局主要呈现中部、北部较高,东南部较低的特点;十三五期间土地整治项目的绝对规模差异逐步加大,但在2020年开始逐步减小;研究期间内黔南州土地整治的重心点多落在都匀市、贵定县、平塘县。建议未来黔南州应继续挖掘三都县等低水平区的土地整治潜力,对于平塘县等高水平项目区则以优化地块形状和规模、提升耕地质量为关键点。
    • 潘如意
    • 摘要: 开展区域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时空变化分析,为灌区农业灌溉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使用ArcGIS、Geoda等分析工具,通过重心迁移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对温州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时空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时间上,温州市各区县系数值逐年增长,但北部及市区系数值增幅较小,而中部、南部系数值增幅较大,重心总体呈现从东北向西南偏移的趋势;在空间上,温州市各区县水利用系数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呈现高值与高值、低值与低值空间聚类分布。研究可为温州市及其他区域进一步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供数据参考。
    • 王艺璇; 贾浩; 逯杰; 石晓宇; 赵明宇; 高真真; 赵炯超; 褚庆全
    • 摘要: 准确评估作物生产耗水结构,可为优化区域作物布局和促进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主要依据。本研究借助水足迹理论和方法,基于分县数据量化了黄淮海农作区1985—2015年花生生产的水足迹,并分析了其耗水结构和时空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黄淮海农作区花生生产的水足迹总量为178.32×10^(8)m^(3),其中蓝水、绿水、灰水足迹分别为34.04×10^(8)、73.58×10^(8)、70.70×10^(8)m^(3),水足迹在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河南省东部和山东省南部是花生水足迹的高值区。1985—2015年间,花生水足迹总量增幅为87.94%,其中蓝水、绿水、灰水足迹分别增加1.12%、25.16%、1221%;从空间变化上看,蓝绿水足迹均呈西南部升高、东部降低的趋势,而灰水足迹在全区范围上升明显。30年间,花生水足迹的重心持续向西南方向偏移,累计移动160.90 km。花生水足迹空间集聚趋势在局部地区发生明显变化,原以山东省为核心的主要热点区域收缩明显,并在河南省西南部出现新的热点。本研究通过对黄淮海农作区分县花生生产水足迹准确评估和时空演变规律分析,为本区域花生布局优化与农业水资源管理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 杜鹏举; 孙煜航; 赵志杰; 李振山
    • 摘要: 植被覆盖度是反映黄河下游宽滩区生态环境状态的重要指标,其变化反映了自然演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黄河下游宽滩区及其沿线行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87年、1994年、1998年、2003年、2008年、2013年、2017年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像元二分法,反演出植被覆盖度及其分级,利用一元线性趋势分析、转移矩阵法、重心迁移模型、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究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下游宽滩区沿线及宽滩区内植被覆盖整体呈改善趋势,且宽滩区内植被覆盖度在2003年之后与宽滩区沿线植被覆盖度差距逐渐减小并在2017年实现反超;黄河下游宽滩区沿线植被覆盖度年内变化呈现明显“双峰型”特征;河道收束和城镇化发展对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有重要影响。
    • 刘燕燕; 孙桂丽; 吉小敏; 禹明柱; 冉亚军
    • 摘要: [目的]对2000—2020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沙漠化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该区生态修复、因地制宜制定防沙治沙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9个自然和社会经济指标构建沙漠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ENVI和ArcGIS软件的支持下,对2000—2020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沙漠化风险进行评价,并分析风险等级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2000—2020年博州沙漠化风险呈现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极高风险和高度风险区集中在博州东部精河县及东北部阿拉山口市;中度风险及低风险区域位于博州中部博乐市及温泉县,中度风险所占比例最大,高达40%以上。(2)2000—2020年沙漠化风险主要是以极高风险向高度风险转移,高度风险向中度风险转移,中度风险向低风险转移,整体呈现出逆向逐级转化的趋势。至2020年,极高风险面积共减少3 160.3 km^(2),低风险面积共增加2 424.76 km^(2)。(3)2000—2020年,沙漠化极高风险和高度风险重心均向东迁移,极高风险重心迁移变化最为明显,逐渐向精河县东部迁移,中度风险和低风险重心变化范围不明显,分布于博乐市和温泉县。[结论] 2000—2020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各区域沙漠化风险程度不同,在沙漠化的治理与防治过程中,应当因地适宜,合理有效地开展治沙防沙以及生态修复工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