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空间聚类

空间聚类

空间聚类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498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测绘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8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86801篇;相关期刊191种,包括地理空间信息、地理研究、地球信息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2011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暨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成立大会、第十一届中国虚拟现实大会(ICVRV2011)、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等;空间聚类的相关文献由1358位作者贡献,包括邓敏、刘启亮、孙艳丰等。

空间聚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8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6801 占比:99.61%

总计:87138篇

空间聚类—发文趋势图

空间聚类

-研究学者

  • 邓敏
  • 刘启亮
  • 孙艳丰
  • 张雪萍
  • 杨春成
  • 胡永利
  • 尹宝才
  • 张清浦
  • 田向春
  • 张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亚楠; 李西灿; 董士伟; 潘瑜春; 王怡蓉; 牛冲
    • 摘要: 文中首先构建了高光谱遥感图像空间聚类分析技术框架;其次从距离度量相似性方面进行空间聚类的类别划分,并重点阐述了不同类型的聚类方法原理和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不同聚类算法聚类质量限制因素及解决措施。结果表明高光谱遥感图像空间聚类的类别划分为两大类:直接利用距离度量相似性,如划分聚类;间接利用距离度量相似性,如模糊聚类、密度聚类和谱聚类。另外,针对高光谱遥感图像空间聚类存在的初始点敏感、参数设置敏感、时间/空间复杂度大等聚类质量限制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变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方式、寻找自适应参数确定方法、矩阵低秩近似等解决措施。文中研究可为高光谱遥感图像空间聚类的相关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 杨建新; 刘静; 龚健; 刘玉铃; 朱江洪
    • 摘要: 研究目的:探索基于不同空间聚类指数排序识别空间集聚的高质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以期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中永久基本农田调整补划和布局优化提供方法借鉴。研究方法:分别利用规则空间聚类算法Local Moran’s I和Getis-Ord Gi*以及非规则空间搜索聚类算法AMOEBA构建能在地块尺度上同时反映耕地质量及其空间集聚信息的表征指数,设计相应的排序优选方案,进而快速识别指定数量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并进行对比及邻域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1)基于AMEOBA算法输出聚类指数并设计相应的排序方案能在研究区识别空间上更为集聚同时具有较高质量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2)基于邻接关系的邻域定义方式能在研究区取得比基于空间距离的邻域定义方式更好的识别结果。研究结论:应用空间聚类算法计算同时指示耕地质量高低及其空间聚散性的地块级表征指数,并设计相应优选排序方案识别高质量集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是有效可行的。
    • 韩传峰; 宋府霖; 滕敏敏
    • 摘要: 文章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核密度估计、系统聚类、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分析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碳排放时空格局、聚类特征与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碳排放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性,形成了“低者恒低、高者恒高”的局部空间格局;2005—2019年,长三角地区碳排放核密度呈现出明显的“单极”现象,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形成5个聚类,分类结果打破传统时空界限,呈现分散、跨域等特征;影响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量空间分异的驱动因子决定力从大到小依次是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研发投入、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人口规模,其中,人口规模与产业结构的交互因子对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碳排放空间分异格局起主导作用,包含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研发投入的关键交互因子对城市碳排放空间分异格局具有更显著的空间叠加效应。
    • 王卫国; 蒲进
    • 摘要: 在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山地、山区区域进行1∶500地形图测绘作业时,如何从点云数据中更加快速地获取高精度平面信息始终是测绘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内容。文章对此展开研究,就山区位置的水利工程测绘工作展开讨论,分析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总结成功经验,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 刘娜; 黄武斌; 杨建才; 王基鑫; 王一丞; 张君霞
    • 摘要: 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精细化数值预报产品、中国气象局下发的降水指导产品(TP;MA)及甘肃省340个气象站点降水实况数据,利用泰森多边形与K-means空间聚类方法(spatial cluster and Tyson polygon, SCTP),对2017—2019年4—9月甘肃省340站降水资料进行客观分区。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 RF),筛选出与降水相关的物理量因子构建模型,开展甘肃省短期定量降水客观预报订正试验,并进行预报效果检验。结果表明:(1)甘肃省4—9月降水客观分区依次为7、6、14、13、14和11个。(2)就晴雨预报而言,SCTP-RF订正产品对甘肃省汛期的晴雨预报能力较TP;MA指导产品和ECMWF模式产品有一定提升,提升幅度分别为6.1%、4.2%;在空间上,SCTP-RF算法对甘肃省340站的晴雨预报均具有一定的订正能力,大部分站点晴雨预报准确率提升了5%,特别是河东地区。(3)在分级降水预报中,SCTP-RF订正产品对中雨和大雨的预报能力均优于TP;MA指导产品和ECMWF模式产品,且全省大部的订正效果较好,特别是河东中部及陇东南地区,但在强降水过程中对小雨和暴雨的预报订正不稳定,尤其是陇东南地区的小雨。
    • 陈金星; 黄浩明; 李思敏; 余东柏; 李丹霞; 罗碧瑜
    • 摘要: 为了解粤东不同区域的降雨特征,选用1967—2020年粤东地区2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汛期降雨量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线性回归和小波分析等,将粤东地区分为粤东多雨区和粤东少雨区,并分析两个区域的年平均汛期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年际变化特征和振荡周期等。分析结果表明:(1)粤东多雨区年平均汛期降雨量有增大趋势,粤东少雨区的年平均汛期降雨量有减小趋势,但增大和减小的趋势均较小。(2)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两个区域的汛期降雨量年际变化波动幅度均存在加大,其中粤东多雨区的波动幅度增大的特征更加显著。(3)两个区域的汛期降雨量年际及年代际时间尺度在时域中分布不均匀,具有较明显的局部化特征。
    • 陈照方; 王云才
    • 摘要: 一直以来,如何认知乡村景观空间,如何揭示与表达乡村景观的地方性特征,是开展乡村空间研究与规划设计实践的基本命题。景观单元的识别与划分是生态智慧视角下的乡村景观空间解构与重组的科学途径。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中的U-Net与BDCN模型对南京市牌坊社区村域范围内的景观要素与景观单元边界进行图像识别,完成乡村社区尺度下的基本空间单元划分。选取乡村景观特征相关指标,使用空间聚类的方法完成由基本空间单元到复合空间单元的聚合与重组。通过评价复合空间单元的景观绩效认知牌坊社区的空间生态智慧,以此作为乡村景观塑造的有效引导。
    • 李婷; 刘明皓; 陈春; 李俊仪
    • 摘要: 空间异质性主要表现为时空非平稳性,引入空间异质性用于提取用地变化转换规则是学术界一直探讨的热点问题。该文针对城市群空间扩张模拟过程中的空间非平稳性和建模过程中的因子优化问题,运用K-means空间聚类算法和因子分析(FA)方法,耦合多层感知机(MLP)与元胞自动机(CA),构建基于城市扩张速率分区的FA-MLP-CA模型,并利用该模型预测203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扩张。研究结果显示:模型总体精度(OA)和品质因数(FoM)分别达到0.9785和0.3801,相较于未引入因子优化的常规分区MLP-CA模型和城市扩张速率分区MLP-CA模型,总体精度分别提高0.0043和0.0014,FoM分别提高0.0298和0.0091;相较于未分区的传统模型,OA和FoM分别提高0.0076和0.0992;城市扩张速率分区MLP-CA模型与常规分区MLP-CA模型相比,OA和FoM分别提高0.0029和0.0207。研究表明,分区建模能改善常规建模过程中因空间异质性导致的对局部特征学习不充分的问题,其中采用城市扩张速率分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模拟效果;而引入因子分析后不仅可提升模型精度,而且能很好地增强模型可解释性。
    • 李福; 徐良杰; 陈国俊; 朱然博
    • 摘要: 针对共享单车的供需失衡、分布不均问题,研究了共享单车用户骑行起讫点的聚集区分布以及不同区域的骑行时间特征,为共享单车的调度运营提供理论支撑。基于用户的骑行订单数据,采用均值漂移算法对骑行起讫点进行聚类学习,得到共享单车的骑行聚集区分布;随后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来衡量骑行时间特征的相似度,对不同骑行聚集区的借车与还车量的累计差值的时间序列曲线进行聚类处理,划分出6类典型的骑行特征,并对不同骑行特征所在地的兴趣点(POI)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共享单车的骑行聚集区的空间分布与所在区域的城市路网的布局形式存在较大关联,不同时间段的骑行聚集区的分布大致相同,仅在出行量上存在差异。骑行聚集区的骑行特征与土地利用性质之间存在相关性,例如,对于骑行特征为1天内借车量小于还车量的骑行聚集区,其主导因子为商业用地,占比为0.4;对于1天内用户的借车量大于还车量的骑行聚集区,其主导因子为住宅用地,占比为0.57。多种用地性质混合的区域,借还车的差值较小且易产生波动。此外,同一类型的骑行时间特征的主导因子占比在工作日与非工作日会产生变化,同一区域的骑行时间特征在工作日与非工作日存在差异。
    • 管新建; 刘源; 孟钰; 臧亚文; 吕鸿
    • 摘要: 利用1950—2018年历史洪涝灾情数据,选取农业受灾、成灾面积2个指标结合九点二次平滑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及空间聚类技术分析了对中国洪涝灾害农业致灾性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1950—2018年中国洪涝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整体有增加趋势,但是不同区域差异明显,洪涝灾害对农业发展影响较大且未来几年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下去;在空间尺度上,华南地区、东北部分地区和临海城市农业受灾情况较其他地区更为严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