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工业集聚

工业集聚

工业集聚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270篇,主要集中在工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19925篇;相关期刊167种,包括学习与探索、产经评论、商情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2009服务海西社会经济论坛—充分就业和扩大社会保障全国会议等;工业集聚的相关文献由301位作者贡献,包括尹希果、宋发刚、陈钊等。

工业集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8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9925 占比:99.78%

总计:120189篇

工业集聚—发文趋势图

工业集聚

-研究学者

  • 尹希果
  • 宋发刚
  • 陈钊
  • 黄本涛
  • 黄阳平
  • 东童童
  • 余贵玲
  • 倪萍萍
  • 吴文洁
  • 姚德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珩; 金尧娇
    • 摘要: 为推动我国工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以长江经济带为对象,将环境规制与工业集聚同时纳入研究框架,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测算108个城市2003—2017年的工业绿色经济效率,探究环境规制、工业集聚与工业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区域空间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工业集聚与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环境规制在工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的负向作用中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工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以环境规制为门槛的双重门槛效应,影响趋势随环境规制强度的加大呈现出负向影响逐渐减弱甚至由负转正的效果,且这种逆转效果在下游地区更为显著。由此,提出长江经济带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要引导工业合理布局和有序聚集,继续采取更严格的环境规制手段并注意配套结合,推动下游地区各类创新要素向中上游地区流动,以及在引进外资时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等发展建议。
    • 兰梓睿
    • 摘要: 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对三大城市群环境效率水平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工业集聚对城市群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和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环境效率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性,但集聚模式具有差异;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工业集聚对城市群本地城市环境效率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周边城市环境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京津冀城市群工业集聚对本地和周边城市环境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和环境规制等影响因素对城市群环境效率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建议以绿色创新为支撑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加强城市群工业集聚区域的环境规制和监管,发挥优势、补足短板,实现区域整体协调。
    • 魏嘉辉; 顾乃华
    • 摘要: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工业企业对高技能劳动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将高技能劳动和工业机器人纳入同一研究框架,讨论二者对地区工业集聚程度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工业机器人通过塑造技术比较优势促进中国工业地理集聚;(2)高技能劳动集聚通过发挥马歇尔外部性和促进企业竞争推动区域工业集聚;(3)基于工业机器人与高技能劳动的互补效应,地区工业机器人渗透水平越高,高技能劳动集聚对工业集聚的促进作用越强。在异质性检验中,工业机器人与高技能劳动交互带来的工业集聚作用更多发生在技术制造业密集地区、高学历地区和老龄化地区,而地区财政干预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二者交互的工业集聚效应。进一步门槛检验结果显示,二者对工业集聚的交互效应在2012年前后存在较大的异质性,使高技能劳动集聚对工业集聚的影响存在关于工业机器人渗透程度的显著门槛特征。为此,建议更多关注智能技术与高技能劳动的互补关系,在技术上鼓励开发“人机交互”的协作机器人,在教育上扩张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专业的招生规模。
    • 李佳雯
    • 摘要: 本文基于 2000-2019年中国浙江省和江苏省的数据,运用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产业聚集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聚集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在于:知识或技术溢出和技术创新成果扩散。实证分析显示,( 1)工业集聚会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工业集聚从两省来看分别在不同程度上从外商直接投资、教育和基础设施等路径对其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 2)从两个省的对比研究表明,工业聚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根据上述的研究成果,本文最后从总体和分地区两个方面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提出了一些建议。
    • 朱玲億; 潘钰霞; 吴易桐; 吴敏
    • 摘要: 为提高中国工业用水效率,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开展工业用水效率的动态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即运用两阶段动态DDF模型测算工业集聚视角下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14—2018年的工业用水效率,同时借助重心迁移模型分析工业用水效率的空间迁移势态。结果表明:我国工业用水效率呈现不均匀分布现象,东部地区最优,中部、西部地区内部差异较大,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工业用水效率重心落点整体上呈现出由南向北迁移的趋势。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废水减量化,优化工业产业的布局、加强工业集聚度有助于提升我国工业用水效率。
    • 徐祯
    • 摘要: 作为我国确立的第四大区域经济增长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集聚是影响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产业集聚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效应出发,运用区域内42个市(区、县)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发现工业集聚水平越高,居民消费率越低,且低效的工业集聚会通过影响就业率来间接抑制居民消费率;服务业集聚不仅会直接促进居民消费率,也会通过提高就业率来间接促进居民消费率的提升。
    • 钱敏
    • 摘要: 基于拓展的产出密度模型,本文将工业废水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生产函数,理论剖析工业废水强度与工业集聚的动态关系,进而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全国层面,工业集聚对于工业废水脱钩具有“促进-抑制-促进”的倒N型影响;工业集聚对周边地区的工业废水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二者呈现显著的N型曲线关系;工业集聚存在工业用水和废水的“双重脱钩”效应;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与全国层面保持一致,而中西部地区则表现出相似的潜在空间脱钩趋势但整体并不显著;工业用水强度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工业集聚能够影响工业用水强度进而作用于工业废水脱钩。
    • 汪彬; 刘晓阳; 李佳杰; 陈洋毅
    • 摘要: 在分析工业集聚、金融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后,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空间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工业集聚、金融集聚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工业集聚与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金融集聚可以提高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同时二者对周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也具有正向促进效应。在更换空间权重矩阵及样本观测时间的情况下,实证结果仍然稳健。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深化了工业集聚、金融集聚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研究,并为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政策参考。
    • 杨雅婷
    • 摘要: 工业集聚通过“规模效应”“溢出效应”和“共享效益”所带来的正向影响能够减少环境污染,但也会因为“拥挤效应”而增加污染物的排放。本文基于201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工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工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随着工业集聚程度的提高,环境污染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且东西部地区比中部地区更明显。为此,应客观地看待工业集聚和环境污染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
    • 油建盛; 蒋兵; 董会忠
    • 摘要: 文章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EBM模型测度2010—2019年八大经济区的能源生态效率,并综合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与门槛效应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和工业集聚对能源生态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中国能源生态效率在整个研究期内呈现上升的发展态势,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区块状”分布格局,不同经济区之间差异扩大。(2)能源生态效率、环境规制与工业集聚均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环境规制能够显著提升能源生态效率,印证了“波特假说”,但会阻碍毗邻地区能源生态效率的改善,加剧不同经济区之间能源生态效率的分化。(3)工业集聚受“拥挤效应”带来的负外部性影响,与能源生态效率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环境规制约束下,工业集聚对能源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当环境规制强度大于1.034时,工业集聚才会显著促进能源生态效率提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