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焦虑
道德焦虑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1年内共计9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文学、伦理学(道德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专利文献918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检察风云、民主与法制等;
道德焦虑的相关文献由101位作者贡献,包括韦耀阳、丁云亮、冯建东等。
道德焦虑
-研究学者
- 韦耀阳
- 丁云亮
- 冯建东
- 张云
- 徐炯权
- 戴庆康
- 江建华
- 王建光
- 田磊
- 范柱韬
- 谢志斌
- 丁瑜
- 于建嵘
- 伍艳婷
- 何伟文
- 党晓龙
- 党齐秦
- 刘笑菊
- 刘聪聪
- 刘黔敏
- 包丽敏
- 单杰
- 单杰1
- 卢黎歌
- 吴国利
- 吴思怡
- 吴越
- 周文翰
- 周辉
- 唐钧
- 天平
- 姜亚菁
- 姜凌云
- 孙海涌
- 尤优
- 岳剑锋
- 常蕊
- 张守志
- 张成良
- 张欢
- 张玉静
- 张维平
- 张鑫
- 彭晓慧
- 徐劲
- 徐宁
- 徐彬
- 徐自文
- 李宗彦
- 李建华
-
-
赵芳艳
-
-
摘要:
修炼高尚的师德,才会成就高素养的教师,才会使教育充满希望,也才能成就百年基业。高尚师德的修炼不是唾手可得,它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一个为着奉献教育、实现教育理想而静心反思、净化心灵、不断奋斗和向上的过程。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教育陷入集体的道德焦虑和道德追问中。本来反省是净化心灵的一剂良药,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道德失落的反省只是停留在表层。面对现今浮华的世界,面对遍地丛生的诱惑,教师该如何去净化心灵,如何忘却诱惑和干扰,如何摈弃浮华和躁动呢?
-
-
王艳
-
-
摘要:
作为一种痛苦之情,道德焦虑产生于人不能应对的特殊境遇之中,是人对道德的不确定性或不确定性的道德的直观体验和当下反应。基于不确定性对象的区分,道德焦虑内涵规范性焦虑(生存焦虑)、信念性焦虑(存在焦虑)两种不同的层次。从不确定性的终极指向来说,道德焦虑是以道德方式对人的自由或自我受限的伦理处境的一种揭示。反溯人之关系性存在的事实及价值性存在的应当,在群己物我的关系连结中重思人的境况、重塑人的形象,是伦理为道德焦虑开出的疗愈之方。
-
-
-
韦耀阳;
张欢;
吴思怡
-
-
摘要:
采用安全感量表、完美主义量表和道德焦虑量表对51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道德焦虑与完美主义和安全感都呈显著负相关,完美主义与安全感呈显著正相关;完美主义和道德焦虑对安全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完美主义直接影响安全感,道德焦虑影响安全感.道德焦虑是完美主义和安全感的中介变量.
-
-
常蕊
-
-
摘要: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化,道德焦虑引发越来越多的公众的关注.从伦理学的视角看,道德焦虑是道德主体因道德伦理境况的厘革或非道德行为与自我道德评价标准相矛盾时引起的忧虑、忐忑、畏惧等心理情绪.它不仅与道德主体的内在认知机制有关,也与社会的道德伦理秩序有关.其内在原因是道德焦虑源于主体道德认知的片面,道德意志的脆弱,以及道德实践时的知行相悖.外在缘由包括社会变革引发道德评判标准的模糊,个体至善与社会至善的矛盾冲突,以及价值领域混乱导致情感与理性的背反.
-
-
-
单杰1
-
-
摘要:
近年来,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在带来机遇与希望的同时,也在推动社会转型过程中带来大量的危机与挑战,''人人焦虑''的时代标签已成为当下转型社会中的一个非典型性特征,大学生的''道德焦虑''便是这一特征的伦理化、具象化、情景化表达,也是当前道德建设所无法回避的时代议题和现实语境。如何科学研判、准确界定、合理剖析与有效化解转型社会中,由于大学生的道德焦虑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构成了本文思考的逻辑起点、价值旨归和路径依赖。文章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高度,尝试以此来凝聚社会道德共识、化解大学生的道德焦虑风险。
-
-
-
徐彬
-
-
摘要:
《董贝父子》中,狄更斯以高傲的伦敦进出口商董贝为例揭示了维多利亚时期富有的帝国商人至高无上的社会地位,财富评价凌驾于伦理道德评判之上,财富成为帝国商人抵御道德谴责的护身符.本文认为,以善恶与否的财富决定论为核心的维多利亚“商业伦理”是狄更斯的批判对象.在谴责商业至上论的同时,狄更斯热情讴歌了身心健康的维多利亚劳动者形象.就狄更斯而言,劳动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财富,更在于对劳动者道德情感的抒发和跨阶级融合的促进作用.小说中,先进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美德与财富的“联姻”既是对本杰明·迪斯雷利所阐发的因穷富分化而导致的英国社会道德焦虑的回应,又是狄更斯重塑英国社会道德景观的愿景.
-
-
谭建平;
张玉静
-
-
摘要:
网络技术进步带来的网络信息爆炸等衍生出西化甚至异化的价值观念,对传统价值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信念等也受到一定影响,极易产生道德焦虑.以"互联网+"计划的提出为契机,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道德焦虑的特性、表现类型着手,从大学生自身、高校德育及社会监管和网络立法三个方面对大学生道德焦虑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缓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