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结晶器
连铸结晶器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1805篇,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0篇、会议论文147篇、专利文献2917466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宝钢技术、材料与冶金学报等;
相关会议78种,包括2011年第九届全国连铸学术年会、第八届(2011)中国钢铁年会、第八届全国连铸学术会议等;连铸结晶器的相关文献由3214位作者贡献,包括朱书成、李书成、朱苗勇等。
连铸结晶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917466篇
占比:99.99%
总计:2917813篇
连铸结晶器
-研究学者
- 朱书成
- 李书成
- 朱苗勇
- 黄国团
- 李伟锋
- 李晓阳
- 徐海伦
- 王希彬
- 徐永斌
- 马春武
- 赵家亮
- 孟祥宁
- 幸伟
- 王万林
- 叶理德
- 邵远敬
- 徐金岩
- 徐文柱
- 李智
- 彭会志
- 任义
- 王岩
- 孙铁汉
- 廖春谊
- 杜斌
- 屈党军
- 张福
- 马超
- 卜志胜
- 方一鸣
- 陈永彦
- 姚曼
- 汤新彦
- 王旭阳
- 秦教武
- 赵春宝
- 郭庆华
- 李宝宽
- 梁冠东
- 陈永艳
- 任忠鸣
- 周乐君
- 张兴中
- 赫冀成
- 雷作胜
- 侯峰岩
- 吕培生
- 张国令
- 杨建华
- 谭兴海
-
-
-
侯光达;
姜晓艳;
公斌;
赵立峰
-
-
摘要: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水口侧孔结构对结晶器内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的浸入式水口在浇铸过程中存在不满流现象,进一步造成水口堵塞,影响钢水的可浇性和结晶器的液面稳定性。最优方案是水口侧孔尺寸为65 mm×50 mm,侧孔轴线与水平线夹角为15°,水口底部结构为凹型。
-
-
刘淼;
刘中秋;
吴颖东;
雷琪安;
李宝宽
-
-
摘要:
时频分析是一种研究波动信号特征、揭示波动现象内在机理的有效方法。将时频分析方法应用于吹氩连铸结晶器内的液面波动特性研究,采用水模型试验获取液面波动数据进行时频分析,研究吹氩量、拉速、水口浸入深度和结晶器宽度等工艺参数对液面波动行为的影响,探究液面波动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振幅较高的频率集中在0~2.5 Hz,其中振幅最大的主频率位于0.1 Hz附近,此外1.5 Hz和2.5 Hz处也存在较高的峰值;通过时域分析发现,增大吹氩量和拉速、或减小水口浸入深度和结晶器宽度将加剧液面波动;通过频域分析发现,拉速、水口浸入深度、结晶器宽度与液面波动主频率有较强的关联性,说明三者均与液面波动的主要振动源高度相关。
-
-
朱浪涛;
刘蒙;
杨军;
赵腾;
曹海玲
-
-
摘要:
为了延长连铸机结晶器使用寿命,采用自制的ZrO_(2)-MoSi_(2)团聚型复合粉末,利用超音速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在连铸机结晶器用CuCrZr铜板表面制备ZrO_(2)-MoSi_(2)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表征涂层的微观形貌并分析其物相组成,通过摩擦磨损试验评价涂层的耐磨性能及表面渗硫处理对涂层耐磨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ZrO_(2)-MoSi_(2)复合涂层熔化良好且致密,表面渗硫处理后的涂层在室温干磨条件下与GCr15钢球对摩,磨损痕迹宽度为319.46μm,磨损体积为17.5×10^(-9)m^(3),摩擦系数在0.58~0.62范围内,相对于未经渗硫处理的涂层其耐磨性能优良且表现出自润滑减磨效果。
-
-
熊永涛;
姚毓超;
刘中秋;
谢广烁;
李宝宽
-
-
摘要:
降低连铸结晶器渣金界面乳化程度对减少卷渣、提高铸坯质量至关重要。为了揭示乳化行为的形成机理及乳化的流型结构,采用水模型试验研究了吹氩连铸结晶器内渣金界面的乳化行为,分析了结晶器断面尺寸、拉速、吹氩量和水口插入深度对渣层乳化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渣相中氩气泡及液滴的停留以及渣金界面剧烈波动都会促进乳化现象的产生。乳化完全后会出现光滑分层流、絮状分层流和絮状波动乳化流三种流型结构。通过分析渣层厚度和液面波动,发现减小结晶器断面尺寸、增加拉速、提高吹氩量和降低水口插入深度均会加剧渣金界面的乳化。
-
-
-
李亚志
-
-
摘要:
随着下游用户对板坯质量要求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连铸结晶器采用了液压振动.伺服阀作为液压振动装置的核心部件,具有控制精度高、响应快的特点,使液压振动具有比传统机械振动优越的工艺性能.本文根据天钢联合特钢公司2号连铸机结晶器液压振动装置现场使用和维护的实际经历,通过不断学习摸索,总结出了伺服阀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并有针对性的制定了伺服阀日常维护要求,以保障连铸液压振动装置安全稳定运行.
-
-
-
-
吴颖东;
刘中秋;
全明杰;
李宝宽
-
-
摘要:
连铸结晶器钢/渣界面时常发生卷渣现象,严重影响连铸坯质量.本文通过水模型实验研究了吹氩量、拉速、水口浸入深度对钢/渣界面波动及卷渣现象的影响.利用波高仪采集液面的波动数据,采用高速摄像机捕捉钢/渣界面卷渣时的瞬时图像,重现了剪切卷渣、漩涡卷渣、大气泡卷渣及抽吸卷渣现象.结果表明:随着吹氩量的增大,结晶器液面波动加剧,适当的吹氩量有利于抑制卷渣,本实验中0.8 L/min吹氩量下的卷渣频率最低;随着水口浸入深度的增加,液面波动程度和卷渣频率均呈降低趋势;随着拉速增大,水口附近的波动先减小后增大,窄边附近的波动逐渐增强,卷渣频率逐渐增大.
-
-
Kang Kesong;
亢克松;
Wang Hongbin;
王宏斌;
Wang Jianzhong;
王建忠;
Fang Yiming;
方一鸣
- 《2016互联网+与钢铁工业智能制造高峰论坛》
| 2016年
-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伺服电机驱动的连铸结晶器非正弦振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情况.该系统通过采用伺服电机及相应的驱动控制器代替原工业现场的普通交流电机,进而通过偏心轴连杆机构驱动连铸结晶器实现非正弦振动.由于伺服电机是按单方向、变角速度规律连续转动,因而具有节能降耗的优点.该控制系统采用S7-400PLC+FM458高速高性能控制模块作为控制核心,以实现连铸结晶器非正弦振动波形的准确输出和跟踪.驱动控制器采用带回馈制动的西门子S120,以保证系统的高效、节能.最后通过结晶器实时跟踪曲线和酸洗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所设计的连铸结晶器振动控制系统运行平稳,铸坯表面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该控制系统适用于现普通交流电机通过偏心轴连杆机构实现的正弦振动到非正弦振动的技术改造,且保留了正弦振动的功能.
-
-
Han Xiaojie;
韩晓杰;
Wang Gang;
王刚
- 《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在钢水的连铸过程中,结晶器内钢液流动不仅关系到结晶器的传热、夹杂物的上浮而且还影响铸坯的表面和内部质量.本文针对连铸结晶器流动控制相关专利文献进行分析,从专利分析角度说明相关技术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针对连铸结晶器流动控制专利文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技术发展主要有以下的一些特点。专利技术的申请主要集中在日本,尤其是日本钢铁企业,而且其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一直保持着明显发展,中国和韩国在近几年开始注重此领域的研发。针对连铸结晶器的流动控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电磁控制和浸入式水口的结构设计这两个方面。国内钢企专利申请比较注重设备结构设计,而日本钢企更注重利用电磁控制。
-
-
Zhu Zhi-qiang;
朱志强
- 《第四届全国连铸工艺技术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结晶器平均热流是反映结晶器传热、润滑状态的重要参数.本文通过对CSP结晶器平均热流的统计分析,研究了不同钢种、拉坯速度、过热度、结晶器铜板类型、冷却参数、铜板厚度、冷却水流量、水温、结晶器振动参数、电磁制动以及结晶器保护渣对结晶器平均热流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结晶器平均热流密度的影响最大的因素为,钢种、拉速、结晶器铜板冷却设计,结晶器铜板厚度,结晶器水温,结晶器振动参数,以及结晶器保护渣.影响不显著的因素包括,钢水过热度、结晶器冷却水量和电磁制动.
-
-
-
Lin Rengan;
林仁敢;
Meng Xiangning;
孟祥宁;
Zhu Miaoyong;
朱苗勇
- 《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连铸结晶器内弯月面初凝坯壳强度和塑性较小,受结晶器振动影响显著,且形成的初始缺陷会在后续加工过程中继续扩展成为严重的质量缺陷。本文基于材料力学理论,针对弯月面初凝坯壳建立简支梁力学模型,分析结晶器振动过程中初凝坯壳力学状态。研究表明,结晶器振动正滑脱段内,当结晶器上振速度大于1.6m/min时,坯壳初始表面裂纹将形成于弯月面处距钢水自由液面1.9~5.6 mm范围内。凝固前沿一次枝晶因坯壳弯曲而搭桥形成瞬时封闭结构,导致枝晶间吸附的气泡、富集溶质、夹杂等无法通过与外部液相交流而去除,从而诱发坯壳缩孔、皮下气泡以及夹杂等凝固缺陷。负滑脱时期内,当结晶器下振速度超过6m/min时,坯壳初始内裂纹将形成于弯月面处距钢水自由液面3.1~4.3mm范围。
-
-
-
龙灏;
何新军
- 《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4年年会》
| 2014年
-
摘要:
连铸结晶器在线热调宽是在拉坯状态下对结晶器的宽度进行调节,控制精度要求非常高,在调节过程中,设备间隙是在所难免的.本文就结晶器电动热调宽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设备间隙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消除此间隙的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该方法能大幅度减小调宽设备运动产生的间隙,确保设备间隙在允许的控制精度范围之内.
-
-
LIU Zhong-qiu;
刘中秋;
LI Bao-kuan;
李宝宽
- 《第八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将人口平衡模型用于描述气泡粒径分布,通过提高当地气泡粒径的预测精度改善了单一尺寸双流体模型对结晶器内多尺寸泡状流的预测能力.模型将气泡微观现象与宏观属性联系起来,通过建立必要的封闭方程及边界条件,使其能够在较大工况范围内预测结晶器内当地的气泡粒径分布.揭示了结晶器内气液两相流的动力学行为在空间、时间上的变化及气泡分布和尺寸的变化规律.扩展了传统双流体模型的适用范围,为结晶器内的多尺寸泡状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学框架.
-
-
LIU Zhong-qiu;
刘中秋;
LI Bao-kuan;
李宝宽
- 《第八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将人口平衡模型用于描述气泡粒径分布,通过提高当地气泡粒径的预测精度改善了单一尺寸双流体模型对结晶器内多尺寸泡状流的预测能力.模型将气泡微观现象与宏观属性联系起来,通过建立必要的封闭方程及边界条件,使其能够在较大工况范围内预测结晶器内当地的气泡粒径分布.揭示了结晶器内气液两相流的动力学行为在空间、时间上的变化及气泡分布和尺寸的变化规律.扩展了传统双流体模型的适用范围,为结晶器内的多尺寸泡状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学框架.
-
-
LIU Zhong-qiu;
刘中秋;
LI Bao-kuan;
李宝宽
- 《第八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将人口平衡模型用于描述气泡粒径分布,通过提高当地气泡粒径的预测精度改善了单一尺寸双流体模型对结晶器内多尺寸泡状流的预测能力.模型将气泡微观现象与宏观属性联系起来,通过建立必要的封闭方程及边界条件,使其能够在较大工况范围内预测结晶器内当地的气泡粒径分布.揭示了结晶器内气液两相流的动力学行为在空间、时间上的变化及气泡分布和尺寸的变化规律.扩展了传统双流体模型的适用范围,为结晶器内的多尺寸泡状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学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