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输血量

输血量

输血量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5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365篇;相关期刊175种,包括现代医院、医疗装备、国际外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19届欧洲血液病年会、全国第八届输血医学学术年会、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输血前试验及输血治疗共识专题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一届临床输血学分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暨中国医师协会第三届输血科医师分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会议、2004全国临床医学新进展学术交流会等;输血量的相关文献由62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晓、宋红杰、张丽等。

输血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5 占比:9.37%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2365 占比:90.47%

总计:2614篇

输血量—发文趋势图

输血量

-研究学者

  • 刘晓
  • 宋红杰
  • 张丽
  • 张逸强
  • 王振东
  • 艾莉莎
  • 陶国运
  • Victor W Xia
  • 佟立明
  • 刘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调平; 杨红云; 潘璐; 柴玲玲; 邵凌波
    • 摘要: 不论平时与战时,对创伤性下肢伤口出血、院前急救以及下肢手术应用充气止血袖带,可减少出血、便于伤口处理,明显降低了输血量,有利于手术操作^([1])。但是,对于肥胖患者,股部呈圆锥形,应用充气止血袖带后,易发生止血袖带下滑,影响了止血带应用的效果^([1-2])。我院采用胶布粘贴向上牵拉的方法,防止了止血袖带下滑,取得了满意效果。
    • 徐恒超
    • 摘要: 目的 探究钛夹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9月该院收治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PPI治疗的患者纳入PPI组(n=28),另将钛夹联合PPI治疗的患者纳入联合组(n=32)。PPI组静脉输注PPI药物,联合组在PPI组基础上联合钛夹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生命体征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PPI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1,P<0.05);联合组呕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粪便潜血转阴时间均短于PP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2、14.058、11.522,P<0.05);联合组治疗后心率低于PPI组,舒张压及收缩压均高于PP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82、16.963、7.838,P<0.05);联合组再出血发生率低于PP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22,P<0.05)。结论 钛夹联合PPI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可获得良好的止血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并可降低再出血率,值得推广。
    • 周涛
    • 摘要: 目的评价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抗血小板结合抗凝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简单随机选择该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就诊的100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名50例。为对照组提供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提供抗血小板结合抗凝治疗,比较两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0,P<0.05)。观察组血细胞比容(36.23±3.28)%高于对照组(30.12±4.31)%,观察组门静脉血流量(544.23±89.52)mL/min和脾静脉血流量(277.23±80.52)mL/min小于对照组(625.63±90.52)、(338.51±81.42)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输血量(242.65±49.52)mL小于对照组(433.56±61.52)mL,观察组的止血时间(23.46±4.52)h与住院时间(8.16±2.88)d短于对照组(35.69±6.64)h、(12.05±2.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症状(黑便、呕血、大便潜血阳性、胃液潜血阳性)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细胞计数(2.88±0.14)×10^(12)/L、血红蛋白(82.46±5.96)g/L高于对照组(2.70±0.15)×10^(12)/L、(80.15±5.1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相结合,可以提升临床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中予以推广和使用。
    • 王毅贞; 裴海燕
    •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导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总结针对该类型患者的临床优质护理方案。方法 回顾性随机选择该院心脏外科于2017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0例确诊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且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按术后是否延迟拔管分为延迟拔管组(42例)和未延迟拔管组(38)例,全面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筛选出导致延迟拔管的影响因素,确定导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延迟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总结适用于该类患者的临床优质护理方案。结果 患者的BMI指数、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心包积液、是否合并胸腔积液均不是导致延迟拔管的影响因素(t=1.679,χ^(2)=0.256、0.113、0.001,P=0.097、0.613、0.736、0.990);年龄、发病时长、阻断时长、术中输血量、术前镇痛5项因素均为导致延迟拔管的影响因素(t=3.015、4.167、6.263、5.097、33.702,P<0.05)。年龄、发病时长、阻断时长、术中输血量、术前镇痛5项因素均为导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延迟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98、1.177、1.204、1.002、0.063,P<0.05)。结论 导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延迟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发病时长、阻断时长、术中出血量与术前镇痛。针对该类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尽量减少围术期血制品输入量,充分考虑患者年龄因素,尽可能缩短术前准备时间,降低延迟拔管发生率。
    • 王怀珍
    •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胃镜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死亡率和输血量影响。 方法:遴选本院 2019 年 7 月~2021 年 7 月诊治的 94 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探究对象,应用数字双盲法分为观察组(47 例)、参照组(47 例)。 参照组实施基础保守治疗,观察组实施胃镜下止血治疗,比较各组治疗情况。 结果:对照两组试验结果有效率显著较高,死亡率、再出血率较低,疼痛停止时间、止血时间明显较早、住院时间较短,输血量较少,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各项指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胃镜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输血量,同时还可降低死亡率、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率,具有理想的效果,应用价值显著。
    • 王汲文; 朱秀英; 张成新
    • 摘要: 目的探讨第1袋红细胞(RBC)悬液与第1单位冷沉淀(CP)输注时间间隔对重症创伤性失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我中心血站2019年1月~2020年11月重症创伤性失血患者113例临床资料,依据不同冷沉淀输注时间分成两组,A组(56例)和B组(57例)。对比两组止血成功率、病死率、24h输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输注前、输注3h、6h凝血四项指标变化[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 B组病死率为1.75%(1/57)低于A组的16.07%(9/56),止血成功率为96.49%(55/57)高于A组的82.14%(4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1袋RBC悬液与第1单位CP输注时间间隔<3h应用于重症创伤性失血者治疗中,止血成功率得到明显提高,输血量减少,凝血功能改善,病死率下降,且未发生明显并发症。
    • 潘小明
    • 摘要: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CLCVP)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术,对照组术中进行常规操作,试验组术中采用CLCVP,两组其余手术操作步骤、术后干预方法均一致,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切肝时间、出血量及输血量)、肝功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谷草转氨酶)、肾功能(尿素氮、胱抑素及血肌酐)及并发症(膈下积液、胆瘘、胸腔积液和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切肝时间为(78.89±6.63)min,短于对照组的(86.54±8.35)min,出血量、输血量分别为(599.54±112.38)ml、(354.28±60.79)ml,均少于对照组的(786.94±135.67)ml、(595.93±86.9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中使用CLCVP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对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且能够缩短术中操作时间,减少出血量、输血量
    • 邓曦
    • 摘要: 目的评估慢性贫血患者应用成分输血的效果。方法选择内江地区在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就诊的80例慢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全血治疗,观察组采用成分输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水平和血清铁、总蛋白结合力、铁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8,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RBC、HB、HCT均高于对照组,血清铁、总蛋白结合力、铁蛋白水平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7.5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贫血患者应用成分输血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 张小红
    • 摘要: 目的分析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的患儿术后发生肌张力升高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儿童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0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资料。全部患儿在进入医院后均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治疗,在手术后进入外科监护室观察。采集患儿临床资料,包含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疾病类型、磷酸肌酸钠用量、机械通气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居住形式、手术前血清酶水平、手术前血清钙水平、手术后血清游离钙水平、体外循环时间、手术后呕吐及输血量。依据患儿在外科监护室期间有无肌张力升高情况出现,将其划分成肌张力升高组与未升高组,对比两组患儿上述临床资料,将具有差异的部分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开展计算,分析影响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后患儿肌张力升高的因素。结果102例患儿在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后,有32例(31.37%)出现肌张力升高,有70例(68.63%)未出现肌张力升高。肌张力升高组与未升高组患儿在磷酸肌酸钠用量、手术前血清酶水平、手术前血清钙水平、手术后血清游离钙水平、手术后呕吐及输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有差异项目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磷酸肌酸钠用量多、手术后血清游离钙水平低、手术后呕吐及输血量大是影响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后患儿肌张力升高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的患儿术后发生肌张力升高的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需结合相关因素实施对应干预措施,进而降低肌张力发生率,促进患儿手术后机体康复。
    • 焦艳
    •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治疗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诊疗价值。方法:在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择取100例资料完备的来进行研究。按照数字表排序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每组有50例。其中,采取普通胃镜诊治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采取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治疗的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且就其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输血量状况来进行评估。结果:从诊断准确率上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从止血时间上比较,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从住院时间、输血量上比较,观察组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运用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治疗,能够保证诊断的准确率,从而为患者进行有效地止血干预,缩短止血时间,降低输血量,进而使之住院时间缩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