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止血带

止血带

止血带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3年内共计3354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2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511577篇;相关期刊517种,包括护理学杂志、解放军护理杂志、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5中国骨科焦点问题学术论坛、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第九届西部骨科论坛等;止血带的相关文献由7187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弘、崔程明、周维锋等。

止血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82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11577 占比:99.73%

总计:512975篇

止血带—发文趋势图

止血带

-研究学者

  • 杨弘
  • 崔程明
  • 周维锋
  • 徐建桥
  • 戎军浩
  • 侯瑛琪
  • 刘俊
  • 刘蓉
  • 杨维忠
  • 胡海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阳; 李纳玺; 张建; 王勉; 龚泰芳; 辜刘伟
    • 摘要: 背景:膝关节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0.27%-17.5%之间,因此积极预防膝关节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膝关节镜术中常规止血带下使用驱血带驱血对患者术后早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200例,年龄40-60岁,根据术中是否使用驱血带驱血分为驱血带组(n=100)和抬腿驱血组(n=100),驱血后两组均使用加压止血带止血.术前1 d及术后1,3,7,14 d,检测两组患者血液凝血功能状态;术后2 d,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术后1,3,7 d,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研究获得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伦理审批(医院伦理批件号:2021KS096).结果 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术后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术后1,3,7 d,驱血带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水平较抬腿驱血组增加(P0.05).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但有较多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发生,驱血带组患者的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抬腿驱血组(28%,16%,P0.05).④结果表明,止血带联合驱血带使用后可加重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增加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及由此引起的继发性肺栓塞风险,但不会增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杨阳; 李纳玺; 张建; 王勉; 龚泰芳; 辜刘伟
    • 摘要: 背景:膝关节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0.27%-17.5%之间,因此积极预防膝关节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膝关节镜术中常规止血带下使用驱血带驱血对患者术后早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200例,年龄40-60岁,根据术中是否使用驱血带驱血分为驱血带组(n=100)和抬腿驱血组(n=100),驱血后两组均使用加压止血带止血。术前1 d及术后1,3,7,14 d,检测两组患者血液凝血功能状态;术后2 d,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术后1,3,7 d,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研究获得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伦理审批(医院伦理批件号:2021KS096)。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术后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术后1,3,7 d,驱血带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水平较抬腿驱血组增加(P0.05)。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但有较多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发生,驱血带组患者的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抬腿驱血组(28%,16%,P0.05)。④结果表明,止血带联合驱血带使用后可加重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增加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及由此引起的继发性肺栓塞风险,但不会增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吕文亮; 孔娜; 程子芳; 田红; 王林; 郑平; 刘欣然; 邢霞; 陈洁; 刘杰; 刘聚伟
    • 摘要: 目的比较2种常用战术战伤救治止血带(卡式止血带及旋压式止血带)对人体四肢止血的效果,并探讨造成差异的原因。方法某基层连队30名军人,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0.8岁。在四肢相应部位先后使用2种止血带施加最大止血压力进行固定。每次固定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影技术(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观察桡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使用血压计球囊测量2种止血带压力极值。结果旋压式止血带总有效率(97.5%)高于卡式止血带(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式止血带上肢止血有效率(35%)高于下肢(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式止血带压力极值为(134.08±21.39)mmHg,旋压式止血带压力极值为(247.47±29.2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压式止血带的止血效果良好,值得推广。2种止血带止血有效率的差异可能与自身压力极值有关。
    • 张玉莹; 姜军; 孟晓光; 马朋; 唐述森; 任秋晓
    •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过程中抬腿驱血和驱血带驱血对术后早期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行初次TKA的患者,依据驱血方式的不同分为抬腿驱血组和驱血带驱血组各40例,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术前1 d、术后1 d血红蛋白(HGB)、肌酸激酶(CK)、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D-二聚体(D-Dimer)水平。比较分析2组术前1 d,术后1 d、3 d、7 d及1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ROM),以及术前1 d,术后7 d、1个月、3个月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术前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抬腿驱血组的HGB水平高于驱血带驱血组(P0.05)。结论在TKA中,抬腿驱血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对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肿胀、炎症反应、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具有一定优势,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临床实用价值更高。
    • 张调平; 杨红云; 潘璐; 柴玲玲; 邵凌波
    • 摘要: 不论平时与战时,对创伤性下肢伤口出血、院前急救以及下肢手术应用充气止血袖带,可减少出血、便于伤口处理,明显降低了输血量,有利于手术操作^([1])。但是,对于肥胖患者,股部呈圆锥形,应用充气止血袖带后,易发生止血袖带下滑,影响了止血带应用的效果^([1-2])。我院采用胶布粘贴向上牵拉的方法,防止了止血袖带下滑,取得了满意效果。
    • 刘秀叶; 王莉; 周长浩; 穆秀娥; 郭琼梅
    •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下肢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30例)和对照组(C组,30例)。D组于麻醉诱导后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μg/kg,维持量0.4μg/(kg·h)至手术结束前30 min;C组以同样的方法给予生理盐水。采集两组患者上止血带前(T_(0)),松止血带后20 min(T_(1))、2 h(T_(2))、12 h(T_(3))的静脉血,测定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两组T_(1)~T_(3)时血清TNF-α、IL-6、MDA水平高于T_(0)时,D组T_(1)~T_(3)时血清TNF-α、IL-6、MDA水平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1)~T_(3)时血清SOD水平低于T_(0)时,D组T_(1)~T_(3)时血清SOD水平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2)、T_(3)时血清CK-MB、cTnI浓度高于T_(0)时,D组T_(2)、T_(3)时血清CK-MB、cTnI浓度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明显减轻老年高血压患者止血带相关的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减轻下肢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损伤。
    • 张家媛; 刘文刚; 林晓东; 陈泽华; 卢超; 王维熙; 郑伟; 单嘉欣; 张一龙; 黄磊; 杨文斌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止血带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中关于关节镜下ACL重建术中使用止血带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试验组术中使用止血带,对照组术中不使用止血带。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4月。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意见不一致时讨论解决。采用Cochrane手册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3软件对手术时间、血红蛋白减少量、术后吗啡用量、术后引流量、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股四头肌肌力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328篇文献,通过逐层筛选,最终纳入6篇文献,涉及2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血红蛋白减少量、术后吗啡用量、膝关节疼痛VAS评分、股四头肌肌力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D=-0.08,95%CI(-0.39,0.23),P=0.630;MD=-0.08,95%CI(-0.45,0.29),P=0.660;MD=2.25,95%CI(-3.52,8.02),P=0.440;MD=0.16,95%CI(-0.13,0.44),P=0.280;MD=0.04,95%CI(-0.04,0.12),P=0.310],试验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多于对照组[MD=94.85,95%CI(4.10,185.59),P=0.040]。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止血带在关节镜下ACL重建术中无明显应用价值。
    • 梁园; 陈彩红; 吴华平
    • 摘要: 目的:探究垂体后叶素联合止血带在子宫肌瘤腹腔镜剥除术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并于术中进行相应止血治疗,其中对照组单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垂体后叶素联合止血带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水平,各时点循环系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ER、PR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ER、PR均明显降低(P0.05)。用药前5 min两组DBP、SBP、HR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15 min两组DBP水平较用药前5 min明显升高,SBP、HR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用药后30 min两组DBP、SBP、HR水平与用药前5 min对比,无显著性差异,且组间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发生皮下气肿3例,穿刺口愈合不良1例;观察组发生皮下气肿2例,穿刺口愈合不良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4/3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3/3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止血带应用于子宫肌瘤腹腔镜剥除术治疗中,效果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安全性较高。
    • 赵汉青; 黄久勤; 王红旗; 郭旗; 赵咏梅; 赵志坚
    • 摘要: 目的:比较应用止血带和不用止血带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及相关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158例初次单侧TKA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应用止血带组和不应用止血带组,各79例。其中应用止血带组患者术中使用充气止血带,不应用止血带组术中使用电刀止血。比较两组围术期失血量情况,并比较两组术前(T0)、术后12h(T1)、术后1d(T2)、术后3d(T3)、术后5d(T4)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患肢大腿周径。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术后24h血红蛋白、术后24h红细胞比容、输血例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T0时刻血清IL-6、TNF-α、MDA、SOD水平、VAS评分、患肢大腿周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应用止血带组预估失血量低于不应用止血带组,术后引流量多于不应用止血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刻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MDA水平、VAS评分、患肢大腿周径均先升高后降低,术后3d达到顶峰,且T1~T4各时刻应用止血带组均高于不应用止血带组;T1~T4时刻两组患者的血清SOD水平均先降低后升高,术后3d达到最低值,且T1~T4各时刻应用止血带组均低于不应用止血带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TKA术中使用止血带会促进机体释放炎症因子,促进氧自由基异常,进而增大术后引流量,增加疼痛感,造成患肢肿胀,不利于术后恢复。
    • 周晴; 罗秀英; 王颖; 姚纯; 谭丽清; 谢慧; 杨思思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的止血带绑扎方式对使用留置针采血时溶血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7月收治的采用留置针采血的患者6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2例。对照组在固定留置针后不松开止血带完成采血操作,观察组在固定留置针后松开止血带10~20 s,再次绑扎止血带后完成采血操作。对比两组患者的溶血率、采血量合格率、凝血率和操作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溶血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采血操作时间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在使用留置针采血的过程中,过长的绑扎时间容易增加溶血率,采用留置针穿刺成功后松开止血带10~20 s、再绑扎止血带后采血的方式,既能够保证溶血率受到控制,又提高了血液标本的质量,且有利于缩短操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