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杆
轻杆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87篇,主要集中在力学、教育、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专利文献169954篇;相关期刊46种,包括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高中数理化、数理天地:高中版等;
轻杆的相关文献由104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卢敏翔、卢良贵等。
轻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9954篇
占比:99.95%
总计:170037篇
轻杆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卢敏翔
- 卢良贵
- 唐孟强
- 李兴
- 郭建
- 乔士臣
- 于玉和
- 任思平
- 任文甫
- 任睿
- 侯逸(整理)
- 倪建云
- 储侍军
- 冯得会
- 冯晓明
- 刘佳欣
- 刘少慈
- 刘银奎
- 刘鸣
- 吴含章
- 吴国泉
- 吴强
- 周分工
- 周峰
- 夏春华
- 姜立东
- 宁吉耀
- 宋杏定
- 宋杏定2
- 左祥胜
- 师朝兵
- 张伟玲
- 张军
- 张占新
- 张国华
- 张立银
- 张衍国
- 张邦忠
- 徐哲
- 徐志华
- 方剑
- 方华
- 施国芳
- 施国芳1
- 朱信坤
- 朱宗杰
- 朱木清
- 朱欣
- 朱琴
-
-
冯晓明
-
-
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轻杆,在物理学上是指质量可忽略不计的物体[1].轻杆的劲度系数非常大,受力时可忽略其形变量,即不考虑其伸长量或压缩量[2].轻杆受力时可向各个方向产生微小弹性形变,这表明轻杆受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然而,在分析轻杆模型中的圆周运动问题时,往往会认为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方向沿着轻杆的方向,也与小球的运动速度方向相互垂直,从而判断轻杆对小球没有做功.但实际分析的结果并非如此.因此,对于轻杆模型的深入研究是有必要的.
-
-
王猛;
冯得会
-
-
摘要:
轻杆连接体转动问题是高中物理中的难点,学生一般能够理解系统机械能守恒以及连接体速度之间的关系,但对于二者之间加速度以及力的关系比较困惑.比如很多学生认为,连接体沿着杆的速度相等,所以沿着杆的加速度也相等.这个问题解释起来比较麻烦,我们经常回避掉.但是学生的疑惑没有解决,会对已有的认知产生干扰.所以应对此问题做适当扩展,解决学生心中疑惑,开阔学生视野.本文对此模型中几个物理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梳理.
-
-
梁德建
-
-
摘要:
针对物理学中的一类理想模型,包括轻弹簧、轻杆、轻木板、轻丝绸、轻绳、轻环等,对涉及此类抽象模型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挖掘"轻"的内涵;从物理过程的分析及对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都进行了详尽餡阐述,以期对物理教学有所帮助。
-
-
胡朝平
-
-
摘要:
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由轻绳、轻杆、轻弹簧等连接在一起,或者叠放在一起,构成的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根据关联物体速度的关系和连接物体介质的不同特点,灵活选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顺利求解相关问题。下面举例分析。
-
-
李力;
高远;
张邦忠
-
-
摘要: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常见如下"摆球推方块"模型:[1]如图1所示,长为L的轻杆上端固定一质量为m的小球A(可视为质点),杆的下端用铰链固接于水平面上的O点,置于同一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立方块B恰与A接触。今有微小扰动使杆向右倾倒,从而摆球推着方块向右运动.若不计各处摩擦,试问摆球与方块在何处分离?通常凭直觉会判断出,二者分离瞬间轻杆转过的角度θ应该与方块、小球质量比k=M/m有关,而且质量比越大时,即越轻的小球推越重的方块。
-
-
黄林(整理);
侯逸(整理)
-
-
摘要:
一、游戏目的:培养队员团结一致、密切合作、克服困难的团队精神。二、活动要求:人数:12人。时间:20分钟。道具:一米长的轻杆。三、活动步骤:1.设置一段30米的跑道,将参赛人员分为每3人一组。2.成员用一根手指将木杆举过头顶,跑步到达终点。3.比赛过程中如木杆掉落,需要返回起点,重新开始。双方必须在跑道内完成,用时少的一方获胜。
-
-
-
卢敏翔
-
-
摘要:
轻杆是高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理想化模型,不计质量的杆有什么特点,在习题中应该如何处理,要注意什么问题.本文通过各种典型例题的分析,从常见的“动杆”、“定杆”的受力特点出发,由浅入深,全面剖析轻杆在各种习题中的处理技巧.
-
-
王涛
-
-
摘要:
轻绳,轻杆和轻弹簧通常是理想的三种物理模型.所谓的"轻"是指质量和重力可以忽略不计.两者都可能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它们可以产生弹性,但是它们的特性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在某些问题上,形式看起来相同,但实际上却完全不同.本文通过功能分类和示例分析详细介绍了这三个模型的答案.
-
-
卢敏翔
-
-
摘要:
轻杆是高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理想化模型,不计质量的杆有什么特点,在习题中应该如何处理,要注意什么问题.本文通过各种典型例题的分析,从常见的"动杆"、"定杆"的受力特点出发,由浅入深,全面剖析轻杆在各种习题中的处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