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物质
软物质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79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化学、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23698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物理教学、现代物理知识、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六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全国液体和软物质物理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正电子谱学术会议等;软物质的相关文献由36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进修、熊小敏、范天佑等。
软物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3698篇
占比:99.90%
总计:123817篇
软物质
-研究学者
- 张进修
- 熊小敏
- 范天佑
- 孙玉琴
- 张美珍
- 李朝鑫
- 武晓刚
- 王艳芹
- 郭媛
- 郭红梅
- 陈维毅
- 丁喜冬
- 乔冬玲
- 姜发堂
- 姜雨晴
- 林国淙
- 王西明
- 钱虹
- 刘兵山
- 厚美瑛
- 吕朝锋
- 吴晨旭
- 成正东
- 房鼎业
- 李莉
- 杜伟
- 欧阳钟灿
- 王振东
- 郭旭虹
- 陈伟球
- 黄世斌
- 丁元华
- 付际
- 任煜轩
- 何天白
- 刘伟伟
- 刘子顺
- 刘建军
- 刘晓冬
- 刘雷
- 卢明辉
- 吴广
- 吴永礼
- 周永军
- 夏荣煜
- 姚敏
- 尤涛
- 尾上弘晃
- 帅建伟
- 应耀国
-
-
-
-
摘要:
2022年2月25日,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陈金星团队利用光热催化技术实现复合塑料选择性回收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化学回收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研究团队采用光热催化技术实现了高效聚酯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一种最常见的聚酯。在光照下,他们将光热试剂应用于PET乙二醇解,在Ch_(3)PO_(4)催化剂辅助作用下,经过多次酯交换过程实现PET的高效化学回收。
-
-
李雷
-
-
摘要:
2021年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迟力峰榜上有名。她所研究的界面组装、反应和表征领域,对于大部分外行人来说,是闻所未闻的事情,而正是凭借对这一前沿学科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迟力峰才因此走上了领奖台。
-
-
-
-
摘要: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朱为宏教授、吴永真教授和物理学院郑致刚教授团队合作在圆偏振钙钛矿发光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不对称因子高达1.9的钙钛矿/软物质螺旋双层器件圆偏振发光”为题,发表在知名期刊《物质》上。据悉,圆偏振发光(CPL)是指发光体系发射出具有差异的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的现象,其在三维显示、生物传感、加密防伪、光催化不对称合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
郭金坤;
赵泽佳;
凌进中;
袁影;
王晓蕊
-
-
摘要:
针对软物质的激光微纳加工技术,通过激光辅助机械注射和可控自组装来实现装配软物质微滴球体结构的目的,相较于传统的液滴微流控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本文研究了激光能量、光束尺寸、曝光位置等激光参数对激光辅助机械注射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激光参数条件范围,发现过高的激光强度(如0.365 mW)可诱发液晶材料的对流而不注入子液滴.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浓度、液晶种类和相态等材料因素对注射机械力,以及注入子液滴尺寸的影响.证实表面活性剂浓度影响的实质是不同的离子浓度会改变相同升温条件下所形成的界面张力梯度值(注射机械力提高3.1倍);发现液晶的相态对激光注射没有影响,而液晶的种类会改变注入难度(弹性常数K值越高越难注入).此外,引入液晶微滴的拓扑相错线作为子液滴的自组装模板,分析了注入子液滴在拓扑相错线上的自组装动力学过程.软物质激光微纳加工技术可应用于光电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三维球体结构的极端加工与应用开发.
-
-
翟万江
-
-
摘要:
如今,国际局势风云四起,科技的竞争已然成为决定未来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由于科研起步晚,我国在某些领域暂时处于落后地位,甚至被国外卡脖子的局面,我们又该如何实现核心技术的赶超?当下,实现对落后赛道的“弯道超车”已然成为了我国科研领域的大趋势。但这并非易事,需要长期以来积累的深厚经验的爆发。
-
-
-
-
摘要:
科技日报9月5日讯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应用化学系徐铜文、杨正金团队研发了一种磺化的超微孔聚氧杂蔥基(SPX)离子膜,揭示了软物质限域下的离子传递特性,并利用膜内亚纳米的亲水微孔实现了极高的离子选择性,提高了盐差能发电的效率•该膜材料的设计理念也将盐差能发电的概念从海水-河水体系,拓展到无浓差盐溶液甚至工业废水体系.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能源与环境科学》杂志上。
-
-
章欣然;
张伟民;
张茂鑫;
张翱;
吴倜;
张春秀;
于海峰
-
-
摘要:
人类对于物质微观结构的探索从未停止过,理解粒子如何在空间堆叠对科学家和技术人员都是一个挑战。在弱相互作用和熵焓竞争的驱动下,软物质经常表现出丰富的自组装形貌和相结构。其中最吸引人的Frank-Kasper相是一种介于晶体和准晶之间的过渡态,具有高配位数(配位数为14,15,16)的二十面体壳层密堆积的复杂球形相结构。软物质为Frank-Kasper相研究提供了新奇的分子与组装结构,同时还丰富和发展了Frank-Kasper相。本文主要对能形成Frank-Kasper相的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嵌段共聚物、树枝状大分子以及巨型两亲分子等软物质进行了简要综述。该类结构可以用于研究非均一性、易变形软球体在空间的堆积,并对软物质自组装形成复杂拓扑密堆积结构的机制以及理解准晶的生长机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
-
林友辉;
张志森;
郭文熹;
吴建洋;
曹学正;
陈虎;
帅建伟;
吴晨旭
-
-
摘要:
软物质是当代物质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性质与功能、丰富的物理内涵及应用前景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软物质的基本共性如熵致有序等的认知逐渐加深,但至今软物质物理尚未建立起统一的研究范式.本综述主要总结厦门大学软物质团队近年来围绕软物质基础和应用方面所取得的进展:首先介绍几种典型软凝聚态体系结构与性质的关联研究进展,包括液晶、水及气水合物、蛋白质、聚合物复合体系和类聚合物;其次总结了生命软物质体系的相关进展,如细胞信号传输、神经网络系统;最后综述了本团队在柔性电子及能源器件上的成果.
-
-
曹慧敏;
吴赛博;
王靖阁;
胡伟
-
-
摘要:
液晶是一类具有自组装和刺激响应特性的软物质,其作为当今主流信息显示技术的依托材料而备受瞩目.伴随着液晶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与革新,人们对这类材料的理解不断加深.近年来,基于光取向技术对液晶微结构的灵活操控,液晶研究逐渐从传统显示领域向更加前沿的液晶光子学领域过渡.在平面光学元件、结构光场、全光互连、模分复用光通信等领域展现出蓬勃的生机.本文综述了南京大学液晶与光子技术研究中心在光取向液晶微结构及其光子元件领域的最新进展,具体讨论了多层级液晶畴构筑、光寻址液晶调光技术、光通信与太赫兹液晶元件.
-
-
刘玉杰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温室气体在全球受到重视,二氧化碳利用技术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世界科技前沿热点之一。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青年特聘教授王昱沆是该领域的杰出青年学者之一,主要从事面向可再生燃料电催化生产的催化剂与器件设计工作,致力于二氧化碳电催化转化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如今正忙着为自己的课题组招聘有电催化材料研究基础且品学兼优的人才的王昱沆,准备以绿色未来为导向,开辟研究新篇章。
-
-
-
-
-
-
夏元复
- 《第九届全国正电子谱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固体物理奠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在简单固体的领域中取得成果.采用的主要是"还原论"的思维方法,即将复杂事物尽可能还原为简单,寻找一定的规律后再用于复杂体系.在历经约半个世纪的发展,所研究的对象越来越复杂.高温超导电性、量子霍尔效应、巨磁阻、纳米材料、软物质、分子磁性、聚合物、人工导电材料等等一一进入研究领域.研究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维,逐步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体系.而这些新观点和新体系又对实验和测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研究核固体物理的发展与前景,主要讨论,一、固体物理中的测量,二、核固体物理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三、若干成功举例,四、展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