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维显示

三维显示

三维显示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1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9篇、会议论文42篇、专利文献954880篇;相关期刊270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科技信息、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2013年全国几何量、力学专业计量测试技术交流会、第四届粮食储藏技术与管理学术交流会等;三维显示的相关文献由207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旭、李海峰、滕东东等。

三维显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9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4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54880 占比:99.95%

总计:955311篇

三维显示—发文趋势图

三维显示

-研究学者

  • 刘旭
  • 李海峰
  • 滕东东
  • 刘立林
  • 于迅博
  • 耿征
  • 刘娟
  • 桑新柱
  • 颜玢玢
  • 蒋晓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姚建云; 应晓霖; 许富洋; 吴琼; 张海花; 李勇
    • 摘要: 为提高大尺寸计算机制全息图的计算速度,通过对层析法菲涅尔全息图计算模型的分析,根据其特点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机制菲涅尔全息图快速算法。对每一层物体首先分别计算系数行、列分量;然后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积分项的一个周期;最后将计算的积分项在全息面上进行周期延拓,同时每个采样点的积分项与由行、列正交分量组合成的系数相乘得到衍射场在全息面上的分布。将所有层的衍射场求和并与参考光干涉,经编码得到全息图。实验结果表明全息图尺寸越大,快速算法的速度提高越明显;在体积样点为1174×1174×41,全息图分辨率为11700×11700像素时,该算法将计算速度提到传统层析法的13倍。制作了分辨率为54197×399087像素的全息图,并对其进行光学再现,再现像与传统层析法结果无明显差异。
    • 程滔
    • 摘要: 基于对外部环境的感知能力的需求,分析了航路规划软件系统的建设目标,介绍了EV-Globe三维平台及其优势。本文建立了系统的软硬件框架,明确了系统的功能。实现了在EV-Globe三维平台上,通过遥感影像及数字高程数据的管理及显示,对航路规划软件的基本及核心功能分析。在实际应用的基础上,验证了系统的显示效果及其稳定性。
    • 李子寅; 李海峰; 刘旭
    • 摘要: 为了实现低串扰、全分辨、多视点的三维显示效果,搭建了多指向型背光源的三维显示系统。本系统由人眼追踪模块获取双目位置并反馈到多指向型背光源和液晶显示屏,多指向型背光源和液晶显示屏协同时序产生快速切换的左右眼视差图像。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观看者可感知到三维图像。多指向型背光源主要由一列柱面光源和体全息光学器件实现,不同柱面光源经体全息光学器件将产生不同方向的衍射光束。为了改善本系统显示不均匀现象,提出了双LED式和扩散屏式两种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可提供全分辨的三维图像,且均匀度提高至80%,平均串扰值低至2.75%,实现了25个显示视点,满足了三维显示对串扰、分辨率、均匀度等方面的要求,观看者的视觉体验大幅提升。
    • 李勇; 何良波; 詹建东; 黄凯
    • 摘要: 提出了一种数字全息图(DH)与计算机制全息图(CGH)结合的虚实混合场景全息三维显示方法。首先采用无透镜傅里叶变换数字全息图记录真实场景三维信息。接着根据空间光调制器像素间距对DH进行采样频率变换。然后在频域对变换后的DH进行高通滤波及场景的缩放、面内旋转、平移等操作。最后采用双极强度法计算虚拟场景的CGH。计算中,将处理后的DH作为双极强度叠加的初始值,从而实现了真实和虚拟场景全息图的融合。搭建彩色动态全息三维显示系统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对商用反射式液晶4 K投影仪进行了改造,实现了30 fps的彩色动态全息三维显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实现了DH和CGH的高效融合,为虚实混合场景动态全息三维显示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 毛岩; 燕展; 刘新蕾; 荆涛; 黄应清; 蒋晓瑜; 闫兴鹏
    • 摘要: 在大幅面集成成像显示系统中,宏透镜阵列位置误差会严重影响成像质量。宏透镜阵列位置误差可以分为轴向位置误差和横向位置误差,理想情况下汇聚于重构点的像素在位置误差作用下将不再汇聚,这些像素将在其他点处成像。本文利用重构点到这些点的距离的平均值和方差对位置误差的大小进行了度量,并讨论了宏透镜阵列轴向位置和横向位置的测量方法,给出了宏透镜阵列轴向位置误差和横向位置误差的校正方法,从而缓解了宏透镜阵列位置误差对成像质量的影响,提高了显示效果。
    • 隋晓萌; 何泽浩; 曹良才; 金国藩
    • 摘要: 波前编码过程将计算全息所得的复振幅波前变换为与显示器件匹配的调制函数,是计算全息显示的关键技术之一。现有的计算全息显示器件大多只能实现单一振幅或单一相位调制,因此需要将复振幅波前编码为相应的振幅型或相位型全息图。本文围绕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计算全息显示,综述了相位优化编码与复振幅转化编码的基本原理与算法步骤,分析了常见的波前编码方案框架,针对不同编码方法的适用范围进行讨论,为计算全息图波前编码提供方法选择参考。
    • 邓慧; 吕国皎; 杨梅; 赖莉萍
    • 摘要: 随着立体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成像三维(three-dimensional,3D)显示技术受到广泛的认可,但普遍存在的视觉串扰现象严重影响其立体观看效果。为了减小集成成像中相邻图像元间的串扰光线,提高观看舒适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掩膜板阵列的消串扰集成成像3D显示方法。该方法通过特定参数设计的掩膜板阵列,能有效阻挡相邻图像元间的光线,从而消除视区串扰现象,且结构简单,易于制备。文中分析了集成成像3D显示视区分布关系,以及无串扰立体视区范围和立体观看视角大小,详细阐述了基于掩膜板阵列的消串扰集成成像3D显示方法的设计原理和结构,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显示方法能有效阻挡相邻图像元间的视区串扰。随着观看视角逐渐增大,串扰图像逐渐被阻挡直至全部消失,有效提升了集成成像3D显示的观看体验。
    • 杨作威; 车明
    • 摘要: 体三维显示三维显示领域重要研究方向,当处理带凹陷体的点云数据时,凹陷体区域无法正确判定导致对应区域的颜色无法正常显示,会对显示精度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解决点云中凹陷体判定问题,为点云数据中的凹陷体作规范化定义,并根据凹陷体的空间特点提出点云数据凹陷体判定(PCDD)算法。算法将点云体素化,之后根据凹陷体区域体素的属性特征判断可能属于凹陷体的体素征并通过空间连通性原理进行凹陷体体素分割,得到各个独立不相连的凹陷体并求出边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稳定地判定出点云数据中的凹陷体,解决了凹陷体的判定问题,也为后续的凹陷体区域颜色映射打下基础。
    • 摘要: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朱为宏教授、吴永真教授和物理学院郑致刚教授团队合作在圆偏振钙钛矿发光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不对称因子高达1.9的钙钛矿/软物质螺旋双层器件圆偏振发光”为题,发表在知名期刊《物质》上。据悉,圆偏振发光(CPL)是指发光体系发射出具有差异的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的现象,其在三维显示、生物传感、加密防伪、光催化不对称合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池汉彬; 段辉高; 胡跃强
    • 摘要: 三维成像与显示技术能获取并保存物体的空间三维信息并呈现出立体逼真的画面,在消费电子、自动驾驶、机器人视觉以及增强现实及虚拟现实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有的三维成像与显示设备受到传统光学元件性能缺陷的限制,难以同时满足宽视场、大数值孔径、高分辨率、连续视差和小型化等性能要求。超构表面作为亚波长结构单元排布组成的新型平面光学元件,能对光场进行灵活调控,具有多功能、易集成、轻薄化和紧凑化的优势,有望突破传统光学元件的瓶颈,为实现多功能紧凑型的三维成像与显示设备提供可能。本文综述了超构表面在三维成像与显示技术中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超构表面在主动式和被动式的三维成像技术,以及全息显示、光场显示和近眼显示的三维显示技术中的应用和表现,最后总结和展望了超构表面在三维成像与显示领域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