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阻放大器
跨阻放大器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3年内共计372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03556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仪表技术与传感器、电子学报、电子与封装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1年全国硅基光电子材料及器件研讨会、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集成电路硅材料学术会议、第十五届全国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微波器件和光电器件学术会议等;跨阻放大器的相关文献由654位作者贡献,包括毛陆虹、王志功、谢生等。
跨阻放大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3556篇
占比:99.90%
总计:103656篇
跨阻放大器
-研究学者
- 毛陆虹
- 王志功
- 谢生
- 李景虎
- 林少衡
- 甄少伟
- 张波
- 朱樟明
- 罗萍
- 王蓉
- 蒋湘
- 张浩
- 施家鹏
- 邹何洪
- 陈伟
- 童志强
- 赵毅强
- 陈莹梅
- 刘帘曦
- 刘德佳
- 刘盛富
- 刘筱伟
- 吴建辉
- 李红
- 杨超
- 范忱
- 范樟
- 邓青
- 陈超
- 陶蕤
- 马瑞
- 何进
- 吴思聪
- 周万礼
- 李丹
- 王睿
- 章玉飞
- 胡怀志
- 赵欣
- 雷春桃
- 韩良
- 高谦
- J·P·菲茨杰拉德
- L·沙伯特
- 冯军
- 刘新宇
- 刘森
- 刘海彬
- 周俊
- 曹正军
-
-
余远昱;
王久江;
张双;
刘鑫;
徐晶;
李尧
-
-
摘要:
电容式微机械超声换能器(CMUT)是一种新型超声换能器,具有高带宽、易与前端放大电路集成等优点,CMUT通过输出微弱的变化电流实现超声波回波检测。根据CMUT工作在发射与接收模式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具有发射开关保护功能和跨阻放大器的脉冲回波接收电路。波特图测量表明该电路的最大增益为39 dB,-3 dB带宽为24.2 MHz,涵盖了医学与工业超声检测常用的频率范围。分别对5.8 MHz和9.4 MHz的CMUT进行脉冲回波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CMUT发射模式下,该电路能够防止高压发射脉冲损坏后级的跨阻放大器电路;在CMUT接收模式下,该电路能够有效地将微弱电流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并进行放大。因此该电路能够用于CMUT的脉冲回波信号处理。
-
-
葛中海
-
-
摘要:
本文从差动放大器的传递函数讲起,推导出差动对管集电极电流iC1、iC2是双曲正切函数,在差动输入电压u_(id)=0附近的近似线性关系,通过对比发现差动输入级比单管输入级具有四大优势,但存在共模抑制比(CMMR)和电源抑制能力(PSRR)均较差的问题。随后,把“尾巴”电阻改为恒流源,并对电路的关键参数进行估算,让读者有一个数量级别上的直观感觉。接着就用镜像恒流源作为差动放大器的集电极负载,保证差动对管电流精确平衡,减小2次谐波失真;在差分对发射级串联电阻、引入本级负反馈,扩宽线性区。甚至考虑在激励级内插射极跟随器,激励级的总β值增大,使得本级负反馈的线性化效果增强。凡此种种“精益求精”的设计理念,使得音频功放实现从工程样机到商用产品的转化,为设计者提供绝佳的专业设计指引。
-
-
滕鑫;
佘慧敏;
梁焰
-
-
摘要:
平衡零拍探测器存在共模抑制比小、响应带宽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尝试从两方面进行改进:一方面,通过测试探测器中光电检测器(PIN光电二极管)的响应特性,选择性能相近的器件进行平衡探测,以提升共模抑制比;另一方面,采用跨阻放大与比例运放级联的方式对光电流信号进行提取,解决一级采样放大器增益带宽积局限的问题,在保障灵敏度的同时提升探测器的响应带宽。由此实现了300 MHz的平衡零拍探测,共模抑制比高达66 dB,并有效检测了光信号中的量子散粒噪声,为高速灵敏探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技术方案。
-
-
司可;
吴玲玲;
梁海锋
-
-
摘要:
以阵列多像素光子计数器(MPPC)为探测器的脉冲型测距激光雷达有着高灵敏度、探测速度快的特点,且可以实现较普通脉冲型激光雷达更远距离的探测.为此,该文设计了一款基于MPPC探测器的激光脉冲信号读出电路.通过设计跨阻放大电路和二级电压放大电路实现了对微弱激光脉冲信号的放大,利用高速电压比较器实现了脉冲信号的鉴别.对所设计电路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放大电路在75~88 MHz带宽范围内实现74 dB的增益,输出CMOS逻辑电平.该电路能够实现脉冲功率100 mW、150~200 m范围内反射的回波信号的有效检测.
-
-
林佳辉;
蒋湘
-
-
摘要:
针对短沟道晶体管数学模型高复杂度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刻画短沟道晶体管模型的gm/Id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建立电路指标与晶体管尺寸的关系来优化电路性能.采用gm/Id方法设计了一种低功耗、低噪声和宽带宽的2.5 Gbit/s跨阻放大器,并进行了版图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光电二极管电容为250 fF、跨阻放大器的低频增益为59.72 dBΩ、-3 dB带宽为3.445 GHz、输入的等效噪声电流密度为6.209×10-3 nA/sqrt/Hz、等效输入积分噪声电流为876.0 nA且采用1.2 V的电压供电时,该电路整体功耗为7.5 mW.测试结果表明,输入100μA电流时,电路的峰值数据抖动约为64.92 ps,输出摆幅为81.1 mV.
-
-
张赵良;
潘斐;
朱菊香
-
-
摘要:
该文介绍了一种基于非分光红外的甲烷传感器检测信号调理部分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OP77运算放大器搭建跨阻放大器和可变增益放大器,将传感器输出的微弱电流信号经过跨阻放大器和可变增益放大器进行调理转换成单片机可以采集的电压信号,并对高频信号进行抑制,提高信噪比.利用MULTISIM软件对设计电路进行模拟仿真实验,在保障合理放大信号的前提下降低电路复杂度和制作成本,提高电路稳定性.信号调理对后续的调试和信号进一步处理等有重要的作用.
-
-
谢生;
闵闯;
魏恒;
毛陆虹;
杜永超
-
-
摘要:
为更好地屏蔽探测器结电容、适配先进工艺节点的低电源电压,对共栅级放大器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带有源反馈结构的共栅级跨阻放大器,降低了电压余度消耗并有效提升带宽.在此基础上,采用TSMC 40nm CMOS工艺,设计一款速率为25 Gb/s的伪差分光接收机模拟前端电路.该电路包括跨阻放大器、限幅放大器、直流偏移消除电路和输出缓冲级.其中,跨阻放大器采用带有源反馈结构的共栅级放大器,限幅放大器利用交错式有源反馈结构来提高电路带宽内的幅频响应平坦度,fT倍频器作为阻抗匹配的输出缓冲级.仿真结果表明,在电源电压0.9 V,探测器结电容等效值为150 fF的情况下,光接收机模拟前端电路的跨阻增益为59.6 dB?,-3 dB带宽为20.8 GHz,功耗为46.6 mW,芯片核心面积为600μm×440μm.
-
-
沈倪鑫;
王任鑫;
张国军;
杨晟辉;
张文栋
-
-
摘要:
针对水下声信号探测和电容式声压传感器阵列工程应用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应用于该传感器阵列的信号采集存储系统.该系统解决了实际应用中电容式声压传感器阵列输出信号无法直接检测、电容变化-电压变化转换精度低等问题.该系统以FP GA为控制核心实现该传感器阵列不同阵元的电路匹配,同时完成信号的预处理、采集及存储.系统测试过程中,采集并存储电容式声压传感器输出信号,并通过上位机对存储信号进行读取,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水下工作稳定,可正确记录水声信号.
-
-
-
-
蔡道民;
李献杰;
赵永林;
曾庆明;
刘跳
- 《第十五届全国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微波器件和光电器件学术会议》
| 2008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采用传统的三台面工艺、利用湿法选择腐蚀形成发射极-基极自对准的InGaAs/InP单异质结双极形晶体管(SHBT)技术实现传输速率为10Gb/s跨阻放大器。其中SHBT获得了在1c=10Ma,Vce-2v时,fT和fMAX分别为60、75GHz,电流密度为100KA/cm2,击穿电压>3v;跨阻放大器的跨阻增益为58dBQ、灵敏度为-23dBm、3dB带宽为8.2GHz.该单片跨阻放大器可广泛的应用于光纤通讯。
-
-
王伟Bai;
王志功;
王蓉;
徐建
- 《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CSMC 0.5μm CMOS工艺的155Mb/s光接收机跨阻放大器(TIA)。此跨阻放大器采用一种新的自动增益控制(AGC)的方法,不仅实现了大输入动态范围,而且使-3dB带宽保持基本不变。解决了一般自动增益控制跨阻放大器带宽随增益的变化而同时变化的问题。该跨阻放大器的增益为54~80dBΩ,带宽124MHz,动态范围为66.3dB。
-
-
张本营;
吴秀龙;
徐超;
陈军宁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利用电感增加带宽技术在并联补偿放大器中的应用,设计出基于Mentor EDA电路仿真软件和Chartered 0.35μm CMOS工艺的一种宽带跨阻放大器(TIA),采用3.3V单电压源供电,仿真显示该放大器跨阻增益达到65.7dBΩ,带宽达到3.1GHz,直流功耗为53mW,输入参考噪声电流密度4.1pA√Hz,可以工作在3.5Gb/s数据传输速率。
-
-
杨卫东
- 《第十四届全国半导体集成电路、硅材料学术年会》
| 2005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利用XFAB的0.6μmCMOS工艺设计的应用于155Mb/s光纤通信的一种接收机前置放大电路,它由基准源电路、跨阻放大器、AGC控制电路、差分输出级等组成,利用工作于三极管区的MOS管作为信号通路中所并联的压控反馈电阻以获得可变跨阻,接收、放大、处理来自PIN光电二极管检测器接收到的电流型脉冲电信号,具有输入动态范围大、100Ω~55KΩ跨阻增益变化范围、3dB带宽宽、AGC稳定时间快等特点.
-
-
-
ZHAO Jun-he;
赵君赫;
GUO Yun-chuan;
国云川
- 《2016年全国军事微波、太赫兹、电磁兼容技术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基于TSMC65nm CMOS工艺,提出了一种低噪声、低功耗的10Gb/s光通信接收机跨阻前置放大器(TIA)设计.该TIA采用1.2V低电压供电,没有采用电感以大幅度减小芯片面积,可稳定工作于10Gb/s速率.当光电二极管电容为250fF时,电路的-3dB带宽为8.5GHz,跨阻增益66dB.平均等效输入电流谱密度约为16pA/√Hz(0~10GHz),总的等效输入噪声电流为1.2uA.该电路功耗为11.7mW,芯片面积仅为115um×120um.
-
-
Chen Ying-Mei;
陈莹梅;
Zhang Yu-Nan;
张玉楠;
Wang Peng-xia;
王鹏霞
- 《全国第17次光纤通信暨第18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给出了一种采用IBM0.13μm BiCMOS工艺实现的用于40Gb/s激光驱动器和光接收机前端放大器芯片设计.其中激光驱动器电路主要由输入缓冲级、预放大级和输出级电路组成,预防大级电路采用串联电阻负反馈结构,输出级电路加入预加重结构来扩展带宽.光接收机前端放大器由跨阻前置放大器和限幅放大器构成,跨阻放大器采用改进型RGC结构,限幅放大器采用三级Cherry-Hooper级联结构.测试结果表明:激光驱动器和光接收机前端放大器可以工作在40Gb/s的速率等级,激光驱动器输出调制电流大于7mA,光接收机前端放大器单端输出摆幅为183.2mV,电源电压为3.3V时,功耗分别为195mW和120mW.
-
-
黄北举;
张 旭;
王 伟;
董 赞;
关 宁;
陈 进;
陈弘达
- 《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集成电路硅材料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利用0.35?m标准CMOS工艺实现了双光电探测器和前置跨阻放大电路TIA、限幅放大电路LA的单片集成。DPD探测器通过屏蔽衬底载流子的扩散抑制了响应电流的拖尾现象从而提高了带宽。零极点补偿结构跨阻放大器通过在反馈网络引入零极点有效地消除了输入电容对放大器带宽的影响,突破了传统TIA直接的带宽-增益折中关系。该跨阻放大器利用零点和极点对消技术隔离了输入寄生电容对带宽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跨阻放大器在1.5pF输入电容下带宽为1.9GHz,增益为65dBΩ,增益带宽积达到了3.4 THz·Ω,高于传统跨阻放大器。当输入电容增加到2pF时,带宽只减小了300MHz,验证了所设计的跨阻放大器具有很好的电容隔离功能。跨阻放大器输入电阻和等效平均输入电流噪声谱密度分别为50 Ω和9.7pA/Hz。芯片工作电压3.3V,功耗为17mW。测试结果表明TIA带宽为1.12GHz,跨阻增益为61 dBΩ。单片集成探测器跨阻放大电路可工作在1Gb/s速率下,波形峰-峰值为2.2m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