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超敏肌钙蛋白T

超敏肌钙蛋白T

超敏肌钙蛋白T的相关文献在2012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专利文献113311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实验与检验医学等; 超敏肌钙蛋白T的相关文献由30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兴德、陈旖旎、丁淼等。

超敏肌钙蛋白T—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13311 占比:99.91%

总计:113412篇

超敏肌钙蛋白T—发文趋势图

超敏肌钙蛋白T

-研究学者

  • 刘兴德
  • 陈旖旎
  • 丁淼
  • 于萍
  • 何睿颖
  • 兰凯
  • 周海燕
  • 奚晓玲
  • 孙琳琳
  • 张愿芬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瑞苗; 王金汇; 鲁力
    • 摘要: 目的总结重症患者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动态变化的临床特点,探讨hs-cTnT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是否有助于预测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ICU时间超过48 h患者197例,收集并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血肌酐、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血清hs-cTnT动态变化数据及患者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住院死亡情况。根据hs-cTnT是否大于正常参考值上限(14 ng/L),分为非心肌损伤组(52例)与心肌损伤组(145例),并将心肌损伤组分为hs-cTnT200 ng/L(33例)3个亚组;所有患者再根据是否住院死亡分为非死亡组(155例)与死亡组(42例)。有关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影响重症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分组的生存分析比较,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相关指标的住院死亡预测价值。结果心肌损伤组与非心肌损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疾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脓毒症、休克]、血肌酐水平、APACHEⅡ评分、住院病死率及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00 ng/L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hs-cTnT200 ng/L且APACHEⅡ评分≥15分的患者住院病死率达60.87%,明显高于其他危险分层患者住院病死率(P200 ng/L且APACHEⅡ评分≥15分的重症患者有更高的死亡风险。
    • 邹艳; 陈旖旎; 赵国兰; 廖慧
    • 摘要: 目的 观察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AF)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06例心房颤动病人,采用单双号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PCI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加用达比加群酯治疗,对照组加用华法林[调节国际化比值(INR)至2.0~3.0]治疗,均治疗3个月,并随访12个月。比较随访期间两组病人出血事件、栓塞事件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及外周血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血清补体1q(C1q)及胱抑素C(Cys-C)水平。结果 随访期间,观察组总出血事件、总栓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9%和3.77%,对照组总出血事件、总栓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55%和11.32%,两组总出血事件、总栓塞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75%、16.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且观察组TT、PT、APTT较对照组延长(P<0.05);治疗后,两组hs-cTnT及C1q、Cys-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hs-cTnT及C1q、Cys-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用于心房颤动病人PCI术后抗凝具有较佳效果,在改善凝血功能、心功能方面略优于华法林,且药物安全性更好。
    • 黄辉如
    • 摘要: 目的 观察超敏肌钙蛋白T(hyper sensitivity troponin T,hs-TnT)、血浆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联合检测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将我院近期(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时期)收治的被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100例设置为观察组,并根据有无发生心肌梗死分为梗死组(37例)与无梗死组(63例),并选取同期接受三种检测并经临床诊断为健康者的100例设置为健康组.对照观察组与健康组、梗死组与无梗死组的检测水平结果,并比较治疗前后观察组的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hs-TnT、Hcy和Lap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梗死组hs-TnT、Hcy和Lap水平均高于无梗死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阳性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实施以hs-TnT、Lpa、Hcy联合检测的方式,可以帮助临床进行辅助的诊断,并可以作为临床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 甘言刚; 赵明明; 滕洁; 夏文亚; 张颖; 冯锦红; 孙东
    • 摘要: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并发左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建立.方法:选取2019至2020年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75例MHD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指标,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MHD患者LVDD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LVDD的预测模型并检验模型的预测作用.结果: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左室质量指数(LVMI)是LVDD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LVDD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当危险因素的总分值>0.406时,诊断的灵敏度为90.24%、特异度为73.5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871(P<0.01).结论:hs-cTnT、LVMI为MHD患者LVDD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患者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优于单一指标,对LVDD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可为MHD患者LVDD的早期预测及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 郑雨桐; 闫美田; 王兰; 栾亮; 刘静; 田笑; 万楠
    •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并发心肌损伤的临床特点及独立危险性因素,探讨病毒直接损伤心肌组织的可能性.方法 选取2020年2月13日~3月30日收治于泰康同济(武汉)医院确诊为COVID-19的患者381例.通过超敏肌钙蛋白T水平将其分为心肌损伤组及非心肌损伤组,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统计资料及实验室数据,分析并发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分析不同心肌损伤标志物异常情况了解病毒直接损伤心肌组织的可能.结果 与非心肌损伤组相比,心肌损伤组年龄较大,两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22,P=0.000),同时≥60岁年龄组的人数较多(χ2=46.559,P=0.000).临床分型方面,心肌损伤组主要以重型患者居多,非心肌损伤组以普通型患者居多,组内占比分别为53.38%和72.98%.各种实验室指标的异常程度均为心肌损伤组更高,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71~-4.881,χ2=19.551585~186.858,U=-10.729~16.120,均P=0.000).并发慢性心脏疾病、D-二聚体≥500ng/ml以及降钙素原≥0.05ng/ml为COVID-19患者并发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超敏肌钙蛋白T(HSTNT)、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三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异常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4.91%,11.02%和5.25%,其中危重型患者异常情况更加突出,且异常者均以并发基础疾病的患者较多.将心肌损伤标志物异常者按照入院时病程天数进行分层,HSTNT异常人数在41~60天时达到人数高峰,而MYO及CK-MB异常人数整体呈下降趋势.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直接攻击心肌组织的可能性较小.但并发心肌损伤的COVID-19患者以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为主,常并发高血压、慢性心、脑血管和肺部疾病.同时并发慢性心脏疾病、D-二聚体以及降钙素原异常升高为COVID-19并发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有效评估COVID-19患者并发心肌损伤的可能性,对心、肺等重要脏器采取预防性保护治疗,从而有效降低死亡率.
    • 黄辉如
    • 摘要: 目的观察超敏肌钙蛋白T(hyper sensitivity troponin T,hs-TnT)、血浆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联合检测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将我院近期(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时期)收治的被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100例设置为观察组,并根据有无发生心肌梗死分为梗死组(37例)与无梗死组(63例),并选取同期接受三种检测并经临床诊断为健康者的100例设置为健康组。对照观察组与健康组、梗死组与无梗死组的检测水平结果,并比较治疗前后观察组的阳性率。结果观察组hs-TnT、Hcy和Lap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梗死组hs-TnT、Hcy和Lap水平均高于无梗死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阳性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实施以hs-TnT、Lpa、Hcy联合检测的方式,可以帮助临床进行辅助的诊断,并可以作为临床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 王娟; 曹小飞; 陈宇; 丁正年; 祁涛
    •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尿毒症行甲状旁腺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超敏肌钙蛋白T(hypersensitivity troponin T,hs-cTNT)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尿毒症肾功能衰竭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择期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患者60例,年龄18~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预计手术时间在2h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D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 μg/kg,后以0.2 μg/(kg·h)的速度泵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C组患者静脉输注同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术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结束时(T2)、手术结束30 min (T3)、术后(T4)的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ld的hs-cTNT值;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HR和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术前hs-cTN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ld时D组hs-cTNT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尿毒症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患者可降低术后hs-cTNT水平,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李想; 王晓娜
    • 摘要: 目的 探讨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联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肌钙蛋白T(hs-TnT)对急性胰腺炎(AP)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87例AP患者,根据亚特兰大AP分类指南将患者分为轻症AP 83例(MAP组)、中重症AP 55例(MSAP组)和重症AP 49例(SAP组).比较各组患者qSOFA评分以及血清TNF-α、IL-6和hs-TnT水平.统计各组住院28 d病死率,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qSO-FA评分以及血清TNF-α、IL-6和hs-TnT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qSOFA评分及血清TNF-α、IL-6、hs-TnT水平与AP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qSOFA评分及血清TNF-α、IL-6、hs-TnT对AP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SAP组的qSOFA评分、血清TNF-α、IL-6和hs-TnT水平均高于MSAP组与MAP组(P<0.05),且MSAP组上述指标均高于M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SOFA评分(r=0.763)、血清TNF-α(r=0.441)、IL-6(r=0.299)及hs-TnT(r=0.385)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MAP组、MSAP组、SAP组的28 d病死率分别为0%(0/83)、9.09%(5/55)、24.49%(12/49).死亡组的qSOFA评分及血清TNF-α、IL-6、hs-Tn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SO-FA评分、TNF-α、IL-6和hs-TnT联合评估预后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4.71%(ROC曲线下面积=0.974,约登指数=0.947).结论 qSOFA评分联合TNF-α、IL-6、hs-TnT有助于判断AP病情严重程度,预测AP预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