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超声胃镜

超声胃镜

超声胃镜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2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16849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健康之路、基层医学论坛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22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2010国际腔镜外科会议暨第八届北京国际微创外科论坛、第三届中日消化内镜及胃肠病学术会议等;超声胃镜的相关文献由45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胜保、温建军、童强等。

超声胃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6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6849 占比:99.88%

总计:116989篇

超声胃镜—发文趋势图

超声胃镜

-研究学者

  • 李胜保
  • 温建军
  • 童强
  • 许国铭
  • 邹晓平
  • 郭长青
  • 仝巧云
  • 何长华
  • 余红梅
  • 兰春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卢翠勤; 梁顾萍; 李匡一
    • 摘要: 目的探讨含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后不同时段行超声胃镜对胃癌高风险人群筛查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接收的行超声胃镜检查的胃癌高危人群15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各50例;A组在超声胃镜检查前10 min含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10 mL,B组为检查前15 min含服,C组为检查前20 min含服;对比三组的麻醉效果、祛泡效果、检查中血流动力学、检查后的不良反应及检查时间、疼痛评分。结果A、B、C三组患者麻醉优良率分别为94.00%、84.00%、78.00%;A组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C组(P0.05);C组在胃镜通过咽喉(T_(1)),通过贲门(T_(2)),通过幽门(T_(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高于A组,C组在T_(1)~T_(3)时刻的SpO_(2)低于A组(P0.05);A组患者的检查时间及疼痛评分均低于C组,B组的疼痛评分低于C组(P<0.05)。结论含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10 min麻醉效果最佳,祛泡效果并未明显下降,且检查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有助于缩短检查时间,减轻疼痛感。
    • 焦文云; 曹新广; 刘靓; 张婧文; 郭长青
    • 摘要: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与超声胃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贲门部及胃底部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35例贲门部间质瘤与78例胃底部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SCT与EUS检查,比较分析两种检查结果在诊断贲门部和胃底部间质瘤中的差异。结果贲门部间质瘤MSCT检查阳性18例(51.4%),EUS检查阳性33例(94.3%)。EUS检查诊断贲门部间质瘤的敏感度优于MSCT检查(P0.05)。结论EUS检查对于贲门部间质瘤的诊断价值优于MSCT,而对于胃底部间质瘤的诊断MSCT与EUS均表现出较高的敏感度。
    • 卢思慧; 郭绍辉
    • 摘要: 目的比较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在超声胃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接受超声胃镜病人60例,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观察麻醉过程中不同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良警觉/镇静(MOAA/S)评分各时刻的变化、苏醒及离室时间、围术期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观察组可进入足够的镇静深度,而对照组的镇静程度更深;2组起效时间相似,且迅速苏醒而离室,但在苏醒及离室时间方面观察组稍短;不良事件对照组高于观察组。结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应用于无痛超声胃镜检查,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能产生足够的镇静深度,能使患者迅速苏醒,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总体有效性和安全性优于丙泊酚。
    • 董理; 于伟光; 贾信奇
    • 摘要: 目的分析在胃间质瘤手术中采取超声胃镜与腹腔镜联合应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案不同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的为对照组(n=41),采取超声胃镜联合腹腔镜手术的为研究组(n=41)。比较其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胃排空障碍、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发生率、病理结果和随访结果。结果①研究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止痛剂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用时更短,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比对照组更少(P0.05)。④术后随访中位时间为30个月,研究组患者有1例肝脏转移,对照组患者肝脏转移、腹腔转移各1例。结论对胃间质瘤患者而言,采取超声胃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效果好、并发症低的优点。
    • 赖际霞; 马明; 刘妍; 陈凤莉; 张鸣青
    • 摘要: 经胃自然腔道内镜手术(trans-gastric nature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TG-NOTES)具有无体表疤痕、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1]。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应用于保胆术。NOTES成功的关键是术后腹腔感染的防治,腹腔感染常表现为腹膜炎、腹腔积液、菌血症,膈下脓肿较为少见,多继发于胆漏、入路口漏[2]。目前临床上膈下脓肿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经皮穿刺引流术、外科清创术等[3-4]。近期我院1例患者TG-NOTES保胆术后1 d并发左膈下脓肿,查胃镜、腹部CT未见消化道瘘,应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引导下穿刺引流成功治愈,现报道如下。
    • 曹丹; 刘浒; 张伟; 彭昌能
    • 摘要: 目的:探讨微型探头超声胃镜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在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内镜中心常规胃镜检查发现食管隆起性病变的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微型探头超声胃镜对病变部位进行扫查,通过观察病灶超声图像特征并作出初步诊断,根据初步诊断采用不同的内镜微创治疗方案并行病理学检查,比较病理学检查与微型探头超声胃镜检查结果的差异,判断微型探头超声胃镜对食管隆起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并观察内镜治疗的安全性。结果:微型探头超声胃镜对食管隆起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为97.62 %,特异度为50.00 %,准确度为95.45 %,44例接受内镜微创治疗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恢复均良好。结论:微型探头超声胃镜对食管隆起性病变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基本一致,且在微型探头超声胃镜的指导下采用不同的内镜微创治疗方案患者均未出现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安全性高。
    • 陈美玲; 胡春华; 张蔚; 龙鼎德
    • 摘要: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瑞马唑仑用于无痛超声胃镜检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无痛超声胃镜检查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n=40),分别为对照组P组(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和试验组R1组(瑞马唑仑0.2 mg/kg复合舒芬太尼)、R2组(瑞马唑仑0.25 mg/kg复合舒芬太尼)、R3组(瑞马唑仑0.3 mg/kg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均缓慢静注0.1 μg/kg舒芬太尼,2 min后,P组静注2 mg/kg丙泊酚诱导,R1组、R2组、R3组分别静注瑞马唑仑0.2 mg/kg、0.25 mg/kg、0.3 mg/kg诱导,试验组、对照组静脉分别泵注丙泊酚和瑞马唑仑维持麻醉。记录镇静起效时间和成功率,记录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检查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各组胃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试验组心率、血压都高于对照组(P<0.05);与P组比较,R1组镇静成功率低,镇静起效时间长,术中体动反应、呛咳发生率高(P<0.05);R2组术中低氧血症、低血压发生率低(P<0.05);R3组的镇静成功率高,镇静起效时间短,体动反应、呛咳、低氧血症、低血压发生率低(P<0.05)。结论:0.3 mg/kg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无痛超声胃镜检查,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
    • 黄桂娟; 伍家彬; 冉鑫; 周述芝
    • 摘要: 目的探索静脉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镇静在超声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0年7月在雅安市人民医院行超声胃镜检查的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丙泊酚+利多卡因组(L组)和丙泊酚+生理盐水组(P组),每组31例。L组镇静前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0 mg/kg,然后以1.0 mg/(kg·h)持续泵注,P组以相同方式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给予丙泊酚1.5 mg/kg和舒芬太尼0.1μg/kg,患者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3分或尝试内镜进镜失败,根据情况每次追加丙泊酚0.5 mg/kg。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T_(1))、诱导后(T_(2))、胃镜插入时(T_(3))、退镜时(T_(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与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记录丙泊酚诱导剂量、追加剂量和总量、完全苏醒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内镜医师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T_(2)、T_(3)和T_(4)时点的HR较T1时点慢,MAP较T1时点低(P0.05)。L组丙泊酚诱导剂量[(100.08±14.69)和(118.07±27.35)mg]、追加剂量[(73.54±36.34)和(127.52±92.24)mg]、总量[(166.04±27.17)和(244.30±95.05)mg]及平均用量[(5.86±2.67)和(7.44±1.80)mg/(kg·h)]均明显少于P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恶心呕吐发生。结论超声胃镜检查中静脉推注利多卡因可有效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内镜医师满意度。
    • 王欠欠; 唐亚红; 毋慧
    • 摘要: 目的在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中,评估超声胃镜进行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患者120例。主要通过比较超声胃镜与病理检查的结果。观察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种类以及部位分布情况,超声胃镜诊断120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准确度等,超声胃镜对黏膜下隆起病变黏膜层次比较及对黏膜下隆起低回声病变的长径以及宽径的差异性观察。结果120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总符合率为88.33%,病变类型中,对脂肪瘤的诊断准确率最高,且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也均最高,均为100%。超声胃镜诊断黏膜下隆起病变黏膜层次总诊断符合率为87.50%(105/120),黏膜下隆起病变黏膜层次主要包括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其中超声胃镜对黏膜肌层的诊断价值更高,其次为固有肌层,最后黏膜下层,并且对黏膜下层、固有肌层存在误诊的情况。共109例低回声病变,包括中回声病变,超声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相同的患者中,病变的长径为(1.82±0.55)cm,宽径为(1.27±0.52)cm;超声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不相符的患者中,病变的长径为(1.13±0.42)cm,宽径为(0.86±0.36)cm。结论超声胃镜用于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诊断价值较高。
    • 张兴华; 岳冰; 孙灿; 张澍田
    • 摘要: 目的总结新型胃癌———胃底腺型胃癌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2年6月于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现的20例胃底腺型胃癌病例,对临床表现、内镜特点、治疗及病理特征做了归纳和总结。结果胃底腺型胃癌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白光内镜下表现为一种发生于胃底(65%)及胃体中上部(35%)正常胃底腺之上的黏膜下肿物样肿瘤,放大内镜下表现为渐进式由正常胃底腺黏膜逐渐过渡至腺管开口消失、“白区”异常鲜明以及血管异形型明显的病变区域,在超声内镜下表现为主体位于黏膜肌层的低回声占位,黏膜表层高回声似乎完整未中断,与黏膜下层分界欠清。病理方面,可见病变浅层有小凹上皮分布,深层见不规则的、相互融合的腺体,病变向深层延伸,突破黏膜肌层向下生长,部分侵犯黏膜下层。该型胃癌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pepsinogen(主细胞)和H/K-ATPase(壁细胞)区分为主细胞型、壁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临床上以主细胞型(76.5%)及混合细胞型(23.5%)多见。胃底腺型胃癌恶性度较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可有效完整切除肿瘤。结论胃底腺型胃癌是一种容易漏诊的新型胃癌,需要内镜医生借助放大胃镜、超声胃镜来加强识别能力,基层医院可借助病理活检明确诊断,早期诊断并行内镜下治疗可取得良好预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