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豆腐果苷

豆腐果苷

豆腐果苷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15篇,主要集中在药学、中国医学、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4280篇;相关期刊34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成药、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3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世界中联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暨“龙津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铜牛杯第九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等;豆腐果苷的相关文献由280位作者贡献,包括尹述凡、李颖、谢海棠等。

豆腐果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4280 占比:99.87%

总计:54349篇

豆腐果苷—发文趋势图

豆腐果苷

-研究学者

  • 尹述凡
  • 李颖
  • 谢海棠
  • 贾元威
  • 沈杰
  • 童九翠
  • 张伟
  • 张利生
  • 戴晓畅
  • 杨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南; 贾元威; 项婷; 王萍; 詹翠娇; 王昌茂; 沈杰; 杨斌
    • 摘要: 目的研究豆腐果苷对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结构和滑膜组织的影响。方法碘乙酸钠注射SD雄性大鼠膝关节造模成功后,随机区组分组法分为三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豆腐果苷50 mg·kg^(−1)·d^(−1)组。豆腐果苷灌胃21 d后,取大鼠膝关节制成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膝关节软骨和滑膜病理变化,并进行评分;番红固绿染色观察大鼠膝关节软骨病理变化,并进行Mankin评分。研究起止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结果相对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膝关节软骨和滑膜均受到不同程度损伤,滑膜病理评分显著升高[(6.88±0.83)分比(0.50±0.53)分](P<0.01),且软骨结构、软骨细胞和番红固绿染色的Mankin评分也显著升高[分别是(3.88±0.83)分比(0.50±0.53)分,(1.75±0.46)分比(0.25±0.46)分,(2.38±0.74)分比(0.38±0.52)分](P<0.01)。然而,连续给予豆腐果苷灌胃21 d后,相对于模型组,大鼠的关节软骨结构和滑膜组织损伤程度均有显著改善,膝关滑膜病理评分显著降低[(3.50±0.53)分比(6.88±0.83)分](P<0.01),且软骨结构、软骨细胞和番红固绿染色的Mankin评分也显著降低[分别为(1.63±0.52)分,(1.13±0.64)分,(0.88±0.64)分](P<0.05)。结论豆腐果苷可减轻骨关节炎大鼠膝关节软骨和滑膜损伤,具有减轻滑膜炎症、保护软骨的作用。
    • 王萍; 沈杰; 储冀汝; 郭南; 谢海棠; 詹翠娇; 王昌茂; 杨斌; 郑丹丹; 胡容峰; 贾元威
    • 摘要: 目的:基于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探讨豆腐果苷在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方法:建立豆腐果苷及其代谢产物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检测方法。在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外翻肠囊模型中加入含豆腐果苷的Krebs-Ringer液,不同时间点(5,10,15,30,45,60,75,90 min)取样并测定囊内药物浓度,比较四个肠段对豆腐果苷的吸收情况。结果: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成功应用于豆腐果苷及其代谢产物同时检测。豆腐果苷及其代谢产物吸收迅速并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十二指肠段的吸收与代谢情况均高于其他肠段。结论:十二指肠肠段是豆腐果苷分肠段吸收与代谢的主要部位,这是豆腐果苷肠段代谢研究的首次报道。
    • 贾元威; 沈杰; 储冀汝; 张翠锋; 谢海棠; 杨斌; 李相鸿; 郑丹丹; 赵静惠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时辰给药对豆腐果苷及其代谢产物药代动力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建立并验证豆腐果苷及其3种Ⅰ相代谢产物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检测方法。分别在8∶00,14∶00及0∶00灌胃给予大鼠豆腐果苷50 mg/kg,眼底静脉丛采集血样,测得其血药浓度,对比在不同时间给药后原药及代谢产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行为。结果: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成功应用于灌胃给药后的大鼠血浆豆腐果苷及其3种代谢产物的同时检测。以AUC(0-t)做为吸收程度评价指标,原药、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均为8∶00给药组>0∶00给药组>14∶00给药组;同一时间点原药与代谢产物比较,8∶00给药组、14∶00给药组、0∶00给药组均为:原药>还原产物>氧化产物。C_(max)原药0∶00给药组>8∶00给药组>14∶00给药组,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为8∶00给药组>14∶00给药组>0∶00给药组;T_(max)原药与还原产物8∶00给药组>14∶00给药组>0∶00给药组,氧化产物8∶00给药组>0∶00给药组>14∶00给药组;以CL_(z)/F为表征的清除情况,原药、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均为14∶00给药组>0∶00给药组>8∶00给药组。结论:本研究所选择的三个特定时间点,大鼠体内豆腐果苷原药及代谢产物在吸收与代谢过程显示出明显差异。8∶00给药吸收程度要大于其他两个时间点(P<0.01),14∶00给药原药及代谢产物体内清除快于其他时间点(P<0.01)。
    • 张维明; 李立纪; 陶剑; 陈得玲; 唐世朗
    • 摘要: 目的:探讨豆腐渣果的活性成分豆腐果苷的抗血栓和减轻脑内炎症因子释放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和花生四烯酸颈内动脉注射诱发急性脑血栓形成模型,检测豆腐果苷干预花生四烯酸颈内动脉注射诱发急性脑血栓形成模型后,动物脑组织中炎症因子含量的情况,并对豆腐果苷抑制脑内炎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豆腐果苷对两种血栓模型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说明豆腐果苷在体内具有显著的抗血栓形成作用。结论:对花生四烯酸诱导的急性脑血栓动物模型,豆腐果苷能明显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且能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含量,其减轻急性脑血栓大鼠脑内炎症的作用机制与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脂氧酶途径的炎症反应有关。
    • 张袁祥; 周安成; 张晓彤; 李红金; 刘言浩; 董健; 童九翠
    • 摘要: 目的:探讨豆腐果苷对长期间歇低氧大鼠记忆损伤的作用,并研究其对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系统记录间歇低氧模型大鼠的空间搜索和记忆能力.SOD、MDA、TNF-α、IL-1β、IL-6含量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在行为测试中,模型大鼠的表现为逃避潜伏期提高,穿越原平台次数以及穿越原平台所在象限时间占比减少,结果提示,大鼠出现了空间探索和记忆能力减退,同时,海马组织中MDA表达增加、SOD水平降低,TNF-α、IL-1β、IL-6含量在海马组织及血清中升高.豆腐果苷(8、32 mg/kg)能使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以及穿越平台所在象限时间占比增加;海马组织中MDA含量降低,SOD表达增加,炎症因子含量减少.结论:豆腐果苷可改善长期间歇低氧大鼠的记忆缺损,该作用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 项婷; 贾元威; 郭南; 王萍; 王昌茂; 詹翠娇; 徐新徽; 沈杰
    • 摘要: 本实验研究豆腐果苷对膝骨关节炎大鼠疼痛的作用及机制.SD大鼠适应性饲养后测得基础痛阈值,根据基础痛阈值筛选后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给药组.大鼠右膝关节腔内注射单钠碘乙酸盐(MIA)诱导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定期测量大鼠痛阈和关节直径,14天后处死部分大鼠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内TrkA及TRPV1阳性细胞数及荧光强度.与模型组相比,豆腐果苷给药能明显改善MIA诱导的热痛敏和机械痛敏.且给药组L4 DRG中TrkA免疫荧光强度、TRPV1荧光阳性细胞数均低于模型组.表明豆腐果苷可缓解大鼠KOA疼痛,其机制与KOA大鼠L4DRG中TrkA-TRPV1通路的抑制有关.
    • 赵丹丹; 金小伟; 石婧楠; 张玉贞; 边贺东; 廖永志
    • 摘要: 在模拟人体生理环境的条件下,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豆腐果苷 (HLD) 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 的相互作用, 以及不同金属离子的加入对HLD-BSA体系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HLD与BSA发生了静态猝灭, 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通过Stern-Volmer方程计算可知, HLD与BSA在293、298和303 K的猝灭常数分别为6.316、5.147和4.040×1012 L/ (mol·s) , 结合常数分别为9.10×105、7.76×105和4.97×105 L/mol.非辐射能量转移F?ster理论分析表明:BSA中色氨酸残基与HLD的作用距离 (r) 为4.79 nm, 当加入金属离子后, r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热力学分析表明:HLD和BSA之间的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运用圆二色光谱研究了HLD和金属离子的加入对BSA二级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HLD的加入导致了BSA的α-螺旋结构百分比的下降, 金属离子的存在进一步诱导了BSA二级结构的变化, BSA的α-螺旋结构百分比明显下降.%The effect of Fe3+, Cu2, Ni2+, Zn2+on the interaction reaction between helicid (HLD)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was investigated b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under similarity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uorescence of BSA was quenched via HLD by forming stable complexes. The quenching constants (kq) calculated by Stern-Volmer equation under 293, 298 and 303 K were 6.316, 5.147 and 4.040×1012 L/ (mol·s) , respectively. The binding constants (K) were 9.10×105, 7.76×105, and 4.97 ×105 L/mol, respectively.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ryptophan residues of BSA and HLD was 4.79 nm by using F?ster′s equation, and it decreased after interaction with metal ions. The theromodynamic parameters indicated that the force between HLD and BSA were hydrogen band and van der Waals forces. The effects of HLD and different metal ions on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BSA were studied using circular dichroism (CD)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HLD changed the conformation of BSA in the binding reaction, and α-helix content decreased.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BSA was also changed by the addition of metal ions and α-helix content further reduced obviously.
    • 贾元威; 沈杰; 谢海棠; 曹梦欣; 项婷
    • 摘要: 本研究建立并验证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可靠的超快速液相-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方法(UFLC-ESI-MS/MS)用于定量大鼠血浆中的糖苷类化合物豆腐果苷含量.所建立的检测方法最低定量限(LLOQ)为0.1 ng/mL并在2 min之内完成.本检侧方法验证内容包括选择性、线性、准确度和精密度、回收率、离子抑制率、后遗效应、交叉干扰、残留、稀释可靠性、稳定性和已测样品再分析.应用本方法,第一次评价了豆腐果苷的生物利用度、不同剂量水平及多剂量给药对其在体内处置的影响.结果表明,胃肠道给药方式下(25、50、100mg/kg),豆腐果苷显示出线性行为.生物利用度在三个剂量水平下分别为48.34%、48.17%和60.34%.同时,除Tmax外,多次给药(50 mg/kg,tid)不会对PK行为造成很大影响且不会引起蓄积.
    • 杨敏
    • 摘要: 目的:探讨豆腐果苷的抗抑郁作用.方法:60只昆明种小鼠,雄性,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豆腐果苷四种剂量组(20、30、40、50 mg·kg-1),阳性对照组盐酸丙米嗪(IMI,45 mg·kg-1),空白对照组(蒸馏水),各组分别灌胃相应药物.观察6 min,小鼠悬尾实验记录后5 min内给药组和对照组小鼠累计不动时间,小鼠强迫游泳实验记录后4 min内给药组和对照组小鼠累计不动时间.采用小鼠悬尾实验及小鼠强迫游泳实验方法研究豆腐果苷的抗抑郁作用.结果:在小鼠悬尾实验和小鼠强迫游泳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豆腐果苷在30 mg·kg-1剂量下能明显缩短小鼠的悬尾不动时间(P<0.05),在30、50mg· kg-1剂量下能明显缩短小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P<0.05).结论:豆腐果苷在行为绝望动物模型中呈现抗抑郁作用.
    • 贾元威; 沈杰; 谢海棠; 李相鸿; 梁大虎; 汪旻晖; 胡骅
    • 摘要: 糖苷类化合物豆腐果苷在人与大鼠体内处置过程存在种属差异.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是决定药物整体分布、排泄、活性及毒性的重要决定过程.本文旨在应用平衡透析法评价蛋白结合率差异在豆腐果苷种属差异中的作用.研究采用HPLC-ESI-MS方法进行检测,并对试验中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在试验中的四个浓度下,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在10、33%~ 11.03%,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在10.60%~ 10.98%.结果表明人与大鼠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差异不是由蛋白结合率的差异所导致.这是有关豆腐果苷蛋白结合率相关研究的首次报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