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西部民族地区

西部民族地区

西部民族地区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306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中国政治、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1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13395篇;相关期刊651种,包括攀登(汉文版)、贵州民族研究、广西民族研究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西北五省(区)图书馆第十二次科学讨论会、中西南学会学研究第30届年会、中国转型期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西部民族地区的相关文献由1488位作者贡献,包括杜明义、郑长德、马志荣等。

西部民族地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81 占比:8.71%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13395 占比:91.12%

总计:14701篇

西部民族地区—发文趋势图

西部民族地区

-研究学者

  • 杜明义
  • 郑长德
  • 马志荣
  • 李含琳
  • 窦开龙
  • 谢俊春
  • 何林
  • 何选高
  • 孙州霞
  • 王永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文庆
    • 摘要: 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其生态环境质量不仅关系西部民族地区自身,还关系到我国广大人民的生存质量和全社会的发展空间。多年来,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自然生态恢复和工程治理成效明显,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潜在威胁仍然存在。在生态环境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与挑战,制约着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
    • 王旖旎
    • 摘要: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但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西部民族地区受自然资源禀赋条件等影响,自身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发展基础不牢、吸引人才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实现乡村振兴还存在一定困难。为此,应寻找好切入点和突破点,下大力气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段艳芳
    • 摘要: 西部民族地区高校由于地理位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学校本身发展水平及办学经验的限制,相较国内双一流高校、其他地方高校而言,面临师资力量不足、高层次教师引进困难、师资力量配比失衡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往往更多关注于教师资源的配置,而忽视了教师群体本身的成长,特别是对青年教师成长机制及培养机制建设的关注不够。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困境,如教学系统培训不足且教学任务重、科研支持不到位且团队协作难形成、管理分工不明确且行政琐事占时多等,这些困境限制了青年教师群体的成长。本文以西部民族地区高校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调研、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西部民族地区各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成长困境并对缓解路径进行探讨。
    • 郭景福; 夏米斯亚·艾尼瓦尔
    • 摘要: 西部民族地区是新阶段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区域,“东西部协作与定点帮扶”通过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实现经济再分配过程的帕累托改善、社会协调与空间正义,也是推进各民族“三交”,同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生逻辑与动力。“东西部协作”通过“产业、技术、市场”帮扶提高民族地区群众“满意度”,推进“国家认同”;通过岗位务工、就业帮扶及干部交流促进民族“三交”,推进“五个认同”;通过“教育帮扶”,使教育成为西部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渠道。
    • 段雨
    • 摘要: 探索西部民族地区环境保护实践,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相处提供参考借鉴,以藏区神座村为例,采用实地调查和访谈法,了解到民族地区环境保护得益于绿色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传统地方性生态知识的运用;在实践中存在人口增长、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难以实现协调的困境。提出充分发挥地方精英、绿色宗教团体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传统地方性生态知识的环保功效,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等民族地区环境保护的路径优化。
    • 罗绒曲批(图/文)
    • 摘要: 康巴民族教育研究所成立于2011年,是四川民族学院最早成立的研究所之一。现有研究人员3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在读博士5人。研究所以康巴地区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与现状为研究对象,设有“康巴基础教育研究”“康巴学前教育研究”“康巴高等教育研究”三大研究方向。一直以来研究所坚持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研究态度,深入康巴民族地区基层学校,深入课堂教学,为四川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发展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 高永久; 邢艺譞
    • 摘要: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治理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重要环节,推进和完善民族地区生态治理体制机制是破解治理难题的关键。面对国家生态文明战略下民族地区生态治理转型、生态治理内部行政压力和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等治理的挑战,西部民族地区应当从三个方面提高治理能力:一是在治理理念上加强党的领导,统一目标责任意识,积极融合民族生态文化有益成分和治理智慧;二是在治理结构上增加制度供给、吸纳多元主体,为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治理注入内生动能;三是在治理过程上优化整体和区域联动,完善和创新生态治理机制,促进效能转化,从而完善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治理体制建设,打通机制梗阻,统筹经济与生态互促进程,探索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治理现代化之路。
    • 张丽娜
    • 摘要: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迈向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这种背景下,西部民族地区也加大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新兴的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压力,以至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本文首先介绍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然后分析当前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因素以及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突出难题,进而讨论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探究基于生态文明的西部民族地区环境污染治理的有效策略。
    • 孙晶莹; 代兴群; 贺雪晴
    • 摘要: 自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在基础设施、文献资源建设、古籍保护、数字化建设、馆员能力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实施,以及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的出台,西部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过程中西部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应如何完善立法提出建议,以期为西部民族地区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提供参考。
    • 李光胜
    • 摘要: 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众多,该地区的基础教育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魂。加强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对于推进西部快速发展,实现国家全面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西部民族地区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地方风情,推动师德建设需要从符合教师个人方面、学校层面和社会环境等多路径着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