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6应急管理国际论坛
2016应急管理国际论坛

2016应急管理国际论坛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6-11

主办单位:国家行政学院;公安部;民政部

会议文集:2016应急管理国际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与实践,使中国与欧亚国家经济联系更为紧密、合作发展空间更为广阔,但同时也给沿线国家带来了风险.考量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风险,并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全面的风险应急机制、完善的区域协调机制、良性的风险干预保障机制,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 摘要:中国既有的灾害应对模式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行政区行政"管理模式,灾害管理的整体性和针对性体现不足."汶川地震"以来,在社会治理理念的推动下,西部民族地区的灾害应对启动了多元治理的新思路,出现了由关注应急救灾到重视重建发展、再到加强防灾减灾建设的策略转变.灾害应对的效度与民族地区经济政治稳定和社会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策略转变,将多元治理与灾害发生周期耦合,创新行政协调机制,推动制度建设,倡导有序参与,进而降低灾害风险,形成区域灾害综合治理网络.
  • 摘要:当前中国对校园安全主要强调应急处置,对校园安全的风险评估与防控则重视不够,而校园安全问题并没有很强的突发性,却有更多的风险前兆,绝大多数可预测、可防控.网络时代的新形势对校园安全的挑战表现在互联网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增强、校园安全事件的数量和种类都在增加、学校管理方的压力增大.基于此,改革校园安全风险治理,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建立校园安全风险管理框架,推动家—校合作治理校园安全,促进校—社联防管控校园风险,引入保险分担校园风险,以及升级智能设施提升校园安保.
  • 摘要:当下的中国已进入风险社会,一方面,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速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现代风险已经超越国家之间的边界,成为所有国家需要共同面临的挑战,卷入全球化进程的中国不能独善其身,另一方面,转型社会所制造的大量风险也在逐步释放,工业化进程中的传统风险冲击开始显现,中国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兼顾现代风险和传统风险的双重挑战.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提高风险管理效能,增强危机应对能力显得十分必要.社区在应急管理中处于基础性的关键地位,是危机管理的基石,任何大小灾害的发生,首先冲击第一线的是社区,提高社区在风险面前的韧性也就成为适应风险新常态的重中之重.社区抗逆力是社区有效应对危机的一种特质和能力,它帮助社区承受风险考验,削减灾害冲击,实现转危为机.本文回顾了国外社区抗逆力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其研究源流、内涵界定、价值特征和维度分类等方面进行了专门梳理,并就社区抗逆力的本土化研究做出展望.
  • 摘要: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对决策项目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预判,达到从源头上预防和避免各类风险事件发生的功效.决策项目与社会互适性风险因素和项目工程风险因素是诱发不稳定的主要风险源.完整的评估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等级确定、风险化解措施、评估报告编制等方面.评估的难点在于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优化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需推进评估的制度化和标准化,健全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多元的风险识别方法,推进决策项目全过程的动态评估.
  • 摘要:本文基于作者在组织、指挥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救援中的实践、感受、思考,分析研究了抢险救援最前沿的关键性实际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和建议."十一五"以来,山西的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重特大事故由"十一五"时期的39起死亡1206人,减少为"十二五"时期的9起死亡144人."十二五"时期的9起重特大事故中,煤矿透水事故4起,占比最高.2016年7月2日,山西沁水县中村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2人被困灾区,危在旦夕,经全力抢救8人安全脱险,一起几乎造成12人遇难的重大险情化解为较大事故.本文基于处置这起事故险情和其他类似险情的工作实践,谈谈井工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救援的组织与指挥.
  • 摘要:目前,中国城市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着机构混乱、职能重叠、资源浪费、机制不顺等问题,城市应急管理亟须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应急联动指挥体系来应对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各类突发事件,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国外代表性城市应急联动指挥体系建设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深入调研分析了国内以南宁为代表的集权模式、以深圳为代表的代理模式和以上海为代表的授权模式,结合对上述模式的实践分析,最终得出几点思考及建议,以期对中国城市应急联动指挥体系建设有借鉴意义.
  • 摘要:为了解决由于应急理念差异、权力分割与利益壁垒、信息沟通障碍等引起各行政部门之间协作与整合的欠缺所导致的应急联动欠缺与失效问题,提出可以借鉴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整合"思想与角度构建应急联动机制的理论维度与路径.论文在整体性治理理论与应急联动机制现状研究的基础上,从五个角度构建了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应急联动机制的基本框架,包括行政理念整合机制、组织机构整合机制、功能整合机制、公私主体整合机制、信息沟通与共享整合机制,并对各角度进行了解析.
  • 摘要:应急志愿组织凭借其组织化、专业化、志愿性等优点,在风险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南昌市应急志愿组织为个案,详细分析应急志愿组织发展面临的各种困境,并提出准确定位组织功能、实现组织管理标准化、法制保障志愿者权益及强化组织间沟通等发展建议.
  • 摘要:社会组织已成为灾害治理的重要主体.灾害治理的内涵至少包括治理主体、治理机制、治理效果三个方面.在中国,社会组织参与灾害治理面临顶层设计落地性不强、政社协同等机制不够规范、社会组织自身能力比较薄弱等现实困境.鉴于此,应着手完善政府培育机制、建立常态化的政社协调与信息平台、提升社会组织专业能力、构建社会组织参与灾害治理的话语体系,为推进灾害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基础.
  • 摘要: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针对破解中国新时期社会治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诸多公共危机、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增强风险忧患意识,深化对风险治理路径的研究,提高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本文提出应对风险危机治理,既要提升政府治理危机的能力,更需要志愿服务与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与政府形成合作互动的治理模式.现代社会风险治理是一个政府与社会合作互动的过程,即政府不仅引导社会,更要依赖于社会、公民以及国际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合作与互动.志愿服务有着广泛、平等、有效参与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特点,已在党和政府治理社会,实现社会治理能力发展战略大局中凸显出重要的功能.因此,通畅志愿服务参与风险治理渠道,构建与政府协调互动治理风险的路径,有效提高参与的程度与质量有利于中国社会风险治理机制的改善和优化.
  • 摘要:以浙江省民间救援组织公羊队为典型案例,分析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工作机制.近年来,中国民间救援组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组织运行机制普遍存在诸多问题,民间救援力量的发展受到多项因素制约.通过调查公羊队的发展现状,分析在社会转型期民间救援组织的运行机制和面临的困境,提出完善民间救援组织参与救灾工作机制的政策建议,促进中国特色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
  • 摘要:近年来,在汶川地震、鲁甸地震及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等一系列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中,以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为代表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应急救援与灾后恢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社会力量在参与应急管理过程中,仍面临着参与渠道不畅通、协调机制不健全、整体合力未形成、专业能力待加强等难题和挑战,这影响了应急处置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本文以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全过程为目标,分析了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的背景和问题,界定了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企业和志愿者等5类参与主体,浅析了他们各自的优劣势以及在应急管理各阶段发挥的作用,分类优化了各社会力量主体有序参与应急管理的规范路径,最后提出了完善动员机制、协调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的政策建议.
  • 摘要: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类风险,必须不断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其中至关重要的是,改变"以事件为中心"的传统公共安全管理模式,构建"以风险为中心"的公共安全管理新机制.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可以管控的,人类不是风险的被动接受者,应当主动管控风险.作为风险的主动管控者必须正确地认识风险."以风险为中心"的公共安全管理核心是管控风险源.以人为本是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网建设的核心;发挥法治建设与大数据应用的互相促进作用."以事件为中心"的公共安全管理是过去式的应急管理,"关口再前移、主动管控"是以风险为中心的公共安全管理."以风险为中心"的公共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过程,有相当多的环节,也涉及大量管理制度的制定.
  • 摘要:自然环境变化以及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城市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剧变,使得城市灾害风险的脆弱性和暴露度不断增大,进而导致城市风险的放大.由于城市防灾能力建设的滞后或因城市规划不科学,一定程度上导致灾害事故的多发或风险的放大.而现有的应急管理体系与城市规划脱节是导致应急管理被动应对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从提高城市工程防御能力和社会应对能力战略视角进行城市安全规划与建设,将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系统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强化源头治理,从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全过程构建城市防灾体系,努力将城市建设成为既能有效防御和减轻灾害事故的发生,又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应对、灾害发生后快速恢复的强韧性城市.
  • 摘要:本文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对2012年1月~2015年12月中国发生的900起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时间(when)、发生地点(where)、事故诱因(why)、事故类型(what)、事故主体(who)以及事故影响(how)等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开学、毕业以及节假日前后是校园安全事故多发时间段,人口密集区域以及学生活动频繁的地点安全事故多发,治安突发、设施安全以及个体健康等是事故频发类型,事故主体多发生于学校与学生及老师与学生之间,事故影响表现为受伤率远高于死亡率且不同事故类型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学校内部管理不足是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诱因.为提高中国校园安全管理能力,应科学引入校园安全风险防范理念,执行ACM循环的风险管理方式,将中国校园安全从"被动式"管理转化为"主动式"预防,从而提高中国校园安全的危机防范能力.
  • 摘要:网络社会在给人们开阔的视野、自由的精神生活的同时,也隐含着诸多深刻影响人们生活、工作和精神世界的风险.如何防范和治理网络社会风险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加强公众网络安全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普通网民对网络社会风险的防御能力,更有利于网络安全社会的构建.只有坚持网络安全和网络发展同步推进,才能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民.国家鼓励相关行业组织参与全民网络安全素养培养工程,制定互联网企业行业自律规范,引导成员企业在全民网络安全素养培养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 摘要:应急指挥决策,是决定突发事件中应急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着力提升应急能力水平的核心环节.通过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最优决策策略的研究,契合事故灾难时间序列分析,解读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指挥优化决策方案;提出了推行应急管理制度化建设,实现制度化管理,促进应急准备能力建设,提高重大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对策建议.
  • 摘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包括应急处置能力、应急指挥能力、应急救援能力等,这些能力都是加强公共安全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本文首先界定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及救援等概念;系统剖析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及救援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共性与差异.共性层面是其都受应急准备、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应急避难逃生教育、应急装备、救援主体、灾害信息获取及时性、全面性,应急管理体制等因素影响.差异主要表现在应急救援是总括,应急救援实际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本组织内的应急行动和有其他组织帮助下的救援.处置应指现场的行动或直接相关现场的行为,是措施动作.指挥是行政权限,指挥是领导对具体行动的任务分配.区分对比不同术语异同,对于全面介入及干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具有普适性的指导意义.
  • 摘要:在风险社会下,人们日益关注风险事件对其自身的影响,同时思考如何面临多变风险的挑战.与传统组织响应风险相比较,突生组织这一突现的非传统组织网络可能成为一条可供代替的模式.本文基于突生组织相关理论,在风险社会场阀内建构风险事件对于行动者的影响模型,阐述突生组织的形成机理,并对其进行解构,解释突生组织在风险响应中各成员主体间应如何协作以取得公共利益最大化.突生组织网络是与市场和政府机构运作方式相同的一种治理结构,它是协调和配置资源的一种途径。突生组织网络的主要特点是去中心化。组织之间相互依存,公共部门、私营部门与志愿者组织之间都将改变他们各自的行为界限。
  • 摘要: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复杂性和应对的协同性特点,以及高效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客观要求,决定了有必要在"大应急"理念下加强应急联动建设.结合中国当前的应急管理体系,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联动中存在诸多不足.可从"一案三制"、参与主体、信息、资源等方面入手,为实现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的高效联动提供可行的对策和建议.非常规突发事件中,若地方和部门仅仅依靠现有体制下各自所掌握的资源来应对,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物质资源这三个关键要素的需求量大而紧迫。因此,在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特殊情境下,除了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公权力所掌握的资源进行统一协调和调度,还有必要尽可能地调动所有积极因素,整合社会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化解危机,降低伤害和实现高效救援。
  • 摘要:伴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区域一体化战略的快速推进,公共危机日益呈现出风险的跨域性、治理的多元性等特点,构建跨域公共危机协作治理机制已是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跨域公共危机协作治理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从强化跨域应急协作思维、建构权威的跨域应急协作组织协调机构、构筑必需的跨域应急协作制度保障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完善跨域公共危机协作治理机制的实践思路.
  • 摘要:当前,由于各种原因,中国正处于一个危机频发的时期.第三部门组织如何有效参与应急管理、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第三部门组织参与应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体现在应急资源广泛动员,应急预警科学及时,应急反应机动灵活,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照等方面.但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第三部门组织参与应急管理仍存在许多不足,应急管理参与理念淡漠、使命缺失;应急管理参与能力不强、水平不高;应急管理参与信息不畅、渠道不宽等.中国第三部门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主要路径包括:营造参与文化,深化应急管理参与理念;健全法律体系,明确应急管理参与权责;公开应急信息,倡导应急管理有序参与;优化组织治理,提升应急管理参与水平;创新政府扶持,增强应急管理参与能力.
  • 摘要:公共服务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意.实现生态治理现代化体系需要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治理体系.社会组织作为主体之一,在生态治理中扮演着组织者、协调者、监督者、实行者、管理者等重要角色,发挥着独特作用.但是当前仍然存在多元主体类别偏少、服务组织能力建设不足、社会公信力不足、专业能力发展缓慢等阻滞因素,影响了社会组织参与的进程.因此,提高多元主体协同意识、加强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公共服务型社会组织优良品牌战略等路径、扩宽资金筹集方式与人才引进渠道等,是积极促进生态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 摘要:本文以风险社会理论、风险沟通理论与社会参与理论为理论背景,以分析现实问题、比较他国治理经验为研究方式,对风险治理中社会参与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优化风险治理中社会参与的三个途径,即扩展参与范围、构建参与平台、提高参与质量.全文以上述三个途径为基本框架,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政府如何引导社会充分利用社区、社会组织、网络等平台在风险治理核心环节中发挥积极作用,并解决社会参与形式化问题,最终达到"全过程""全方位""全效果"的社会参与目标.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