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
衣冠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2年内共计9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轻工业、手工业、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专利文献4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安徽史学、故宫博物院院刊、戏剧艺术等;
衣冠的相关文献由121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渝、于芹、张羽等。
衣冠
-研究学者
- 周渝
- 于芹
- 张羽
- 葛兆光
- 万宝德(图)
- 万明
- 于鼎恒
- 付宗荣1
- 任小旦
- 何元茂1
- 何林1
- 侯梦婕
- 凡高
- 刘德音
- 刘爱平
- 刘绮黎(制图)
- 刘长虹
- 卢盛斌
- 台钰莹
- 吕伟
- 吕健
- 吴映玟
- 吴桐
- 周汛
- 周洁(整理)
- 周海亮
- 周益
- 唐碧红
- 嗜闲居(图)
- 夏华
- 子君
- 孔德来
- 孙世嘉
- 孙凤淑
- 孙卫忠(指导)
- 孙述琳1
- 孟若萍
- 小思
- 小石潭记(图)
- 尹本顺
- 崔桐
- 张世义
- 张伯伟
- 张婷芳
- 张庆
- 张清正
- 张玺1
- 当当
- 彭向梅
- 彭维新
-
-
周渝
-
-
摘要: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唐代学者孔颖达在《左传注疏》中为“华夏”留下这样的注解。从中华远古时代,就有“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传说,华夏也称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这套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的衣冠体系是如何确定的9追根溯源,数干年来,浩如烟海的史册里有大量关于服饰的文献记载;近百年来,中国考古取得的新成果为我们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珍责实物资料;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被传统服饰之美吸引,尤其在年轻人群体里兴起“汉服热”,也在客观上让古代服饰研究与复原从学术圈走向了社会大众。
-
-
张伯伟
-
-
摘要:
在东亚地区传世的汉籍文献中,存在大量的笔谈资料,留下了一幕幕真切、生动的历史场景。但若使用不当,在研究中就很容易陷入“以偏概全”或掉进“碎片化”的陷阱。本文拟以“长时段”为研究方法,但也不废“短时段”和“中时段”的呈现。试图通过几个集中的片段,呈现短时段的历史图景;这些以时间顺序展现的历史图景,构成了作为中时段的趋势变动;通过联缀起来的不同的趋势变动,不仅可以看到在一个长时段中丰富而又变化着的历史图景,也能够理解和把握东亚汉文化圈的“断裂点”。本文是这一系列论文中的一篇,截取十七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的将近三百年的时间段,集中讨论了中韩笔谈文献中的衣冠问题。
-
-
老骥
-
-
摘要:
吾友老程,是个公认的讲究人。他出门一向衣冠笔挺、皮鞋锃亮,讲话一向字斟句酌、如有腹稿,即使吃一碗炸酱面,都得准备不下十几种面码儿,黄瓜丝儿、萝卜丝儿、芹菜丁儿、黄豆儿,丁零当啷摆上一桌子。不像我,弄点儿葱花香油、撒上盐,就能充饥。平日里我笑他“太讲究”,他笑我“忒将就”,反正是彼此相轻,聊不到一块儿。讲究还是将就,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做事态度。
-
-
雨田;
嗜闲居(图);
万宝德(图);
小石潭记(图);
无
-
-
摘要:
如今,国风日盛,越来越多人愿意尝试穿上汉服,与子同袍,追溯古人曲水流觞的优雅,到山间林泉里听雪落下的声音,又或者穿上汉服去旅行。其实,穿汉服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方式。除了华美衣冠,点缀衣裳的佩饰也是不可或缺的,它们与汉服一起构成完整的衣裳美学。
-
-
胡平
-
-
摘要:
在位于四川省射洪市金华山西麓的曲径通幽处,一座庄严肃穆的陵墓掩映在参天古柏之下,静对风起云涌,伴随鸟语鹤鸣,伫守壮丽河山。墓体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台基由砂岩条石层层累砌,前有垂带式踏步五级并条形墓碑一通,碑文由阴刻楷书题朱。这就是民族英雄、爱国将领和革命烈士于渊的衣冠墓。
-
-
毛立辉
-
-
摘要:
探访人类历史不难发现,从三皇五帝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礼之始,到周朝继承礼法,从汉朝形成完善的衣冠体系,到儒教和中华法系的普及,华夏作为最早拥有服装制度的国家,民族服饰不仅记载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更开启了人类用服装治理天下之先河,激发了人类较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
-
周渝
-
-
摘要:
中国传统服饰历史悠久,类别繁杂。经历数千年流变,服饰的形制、色系、纹样、面料等五花八门、琳琅满目,难免令人眼花缭乱。有没有方法可以迅速了解我国传统服饰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呢?2021年2月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能近距离接触并快速浏览一部跨越千年的中国服饰发展史。
-
-
李甍
-
-
摘要:
文武分班列置是唐代墓葬礼仪空间中出现的新气象,最早始于镇墓俑组合中的文、武官俑.服饰是身份的表征,文、武官俑形象的塑造与服饰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唐墓出土文、武官俑的服饰搭配进行分型,根据墓葬时间梳理各类型及组合变化,并对其发展过程进行分期.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和考古图像,分析文、武官俑先后出现到形成明确分班的具体演变过程,阐释衣冠服饰在唐代墓葬礼仪空间文武秩序的营造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传递的各种信息.
-
-
齐庆媛
-
-
摘要:
展览资讯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时间:2020年9月29开展(展期暂定3个月)地点:山东博物馆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以中华传统服饰为代表的东方服饰文化,在世界服饰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明代服饰上承周汉,下取唐宋,是中国古代服饰艺术的典范,对后世及周边国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
周渝
-
-
摘要:
2020年9月29日,由山东博物馆与孔子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在山东博物馆12号展厅正式开展,展期3个月。开展以来,每天观众络绎不绝,盛况空前,山东博物馆甚至成为众多汉服爱好者的打卡胜地。据山东博物馆馆长郑同修介绍,两馆联合举办的这次“衣冠大成”展览一共筛选了32件孔府旧藏的明代服饰精品,辅以画像、配饰等展品共计80余件(套)进行布展,分为“垂衣天下治”“华锦庆嘉时”“香霭入长裾”三个单元,分别展示明代官员服饰、嘉礼服饰和日常起居服饰,从礼仪文化、织绣技术、服饰多样化发展等角度,介绍明代服饰的制作与文化内涵,是“明代传世成衣实物一次史无前例的集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