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功能
行为功能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1年内共计139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053864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人类工效学、中国保健、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等;行为功能的相关文献由31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自强、于继慧、梁友信等。
行为功能—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53864篇
占比:99.99%
总计:1053994篇
行为功能
-研究学者
- 陈自强
- 于继慧
- 梁友信
- 程世华
- 郑玉新
- 万红
- 于冬梅
- 刘亚杰
- 刘克辉
- 刘松影
- 吴佑安
- 吴文健
- 吴继宇
- 孔抗美
- 孙瑜
- 宋俊祎
- 尚志刚
- 崔青丽
- 师黎
- 张磊
- 张立深
- 张虹
- 李尊爱
- 李志辉
- 杨树媛
- 林立
- 王东
- 王振龙
- 王永瑞
- 王治忠
- 王生
- 王静
- 罗勇
- 耿振民
- 胡碧茹
- 蔡荣泰
- 谭文刚
- 赵力军
- 赵勇
- 陈书立
- 陈静雅
- 陈骥光
- CHEN ZiJing
- Cipolotti L.
- De Blieck E.A.
- Frederick C Wu
- Marshall F.J.
- Mathis Grossmann
- Mink J.W.et al.
- Rudge P.
-
-
张海新
-
-
摘要:
情绪影响行为,行为改变情绪,行为问题是情绪障碍的外在反映.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障碍是指儿童的行为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及道德礼仪相悖,在行为上明显异于常态.不管是"外显性的"还是"内隐性"情绪行为障碍,都直接影响儿童的生活交际与学业进步,是家长和老师面临的难题.分析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功能,帮助孤独症儿童改变情绪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
-
崔青丽;
谭文刚
-
-
摘要: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尼莫地平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行为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5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尼莫地平治疗,n=40)和观察组(普罗布考+尼莫地平治疗,n=40),比较两组患者的行为功能及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非认知分量表(ADAS non-cog)、认知功能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oCA-BJ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可促进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状态的改善,可有效提升其行为功能、认知功能。
-
-
崔青丽;
谭文刚
-
-
摘要: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尼莫地平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行为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5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尼莫地平治疗,n=40)和观察组(普罗布考+尼莫地平治疗,n=40),比较两组患者的行为功能及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非认知分量表(ADAS non-cog)、认知功能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oCA-BJ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可促进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状态的改善,可有效提升其行为功能、认知功能.
-
-
邓敏;
程文涛
-
-
摘要:
目的:探讨击鼓训练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认知、行为功能产生的效果.方法:选入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应用强化支持性心理护理与击鼓训练、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血糖水平、NOSIE行为障碍评分及PANSS评分.结果:干预后患者血糖指标下降,NOSIE总分上升,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显著,认知功能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心理护理击鼓训练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行为功能,降低血糖水平.
-
-
-
-
苏越;
宋涛
-
-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中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痛苦、行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进行心理干预的65例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心理干预前后中晚期肺癌患者卡氏评分(KPS)、心理痛苦相关因素调查表(PL)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 心理干预后,肺癌患者KPS评分高于心理干预前,PL、SAS、SDS评分均低于心理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肺癌患者的SF-36评分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语言交流、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心理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0.77%(59/65),明显高于心理干预前的55.38%(3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心理干预对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干预,可缓解患者的心理痛苦、焦虑、抑郁等情绪及行为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
-
-
-
周海纯;
王东岩;
李响;
董旭
- 《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
| 2011年
-
摘要:
目的:阐述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技术法对大鼠脑梗死后行为功能的影响。rn 方法:运用血管内栓线法制备局灶性脑梗死动物模型,模拟人类急性脑梗死损伤的病理变化。以神经功能评分、平衡木、转棒、网屏测评检测为指标,进行术后 24h、7d、14d、21d时各组间及组内的对比观察,从而从神经功能评分,行为学功能评分结果角度阐述阐述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技术法对大鼠脑梗死后行为功能的影响。rn 结果:从各组大鼠感觉、运动及神经功能比较观察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技术能更好的提高脑梗死大鼠平衡、行走及抓握能力,增加患肢肌力的作用;并且能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康复,神经功能评分有明显改善(P<0.01)。rn 结论: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技术法能够改善大鼠脑梗死后行为功能。为临床上进一步采用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梗死提供客观依据,对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降低脑梗死的致残率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