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体小说
书信体小说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1年内共计13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28439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语文建设、意林、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等;书信体小说的相关文献由132位作者贡献,包括韩蕊、安武林、任光宣等。
书信体小说—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28439篇
占比:99.97%
总计:528575篇
书信体小说
-研究学者
- 韩蕊
- 安武林
- 任光宣
- 吕红兰
- 周俊根
- 夷萍
- 张德明
- 张鹤
- 朱炎玮
- 李晖
- 王杰春
- 钟鸣
- 陈健
- John Harris
- kavkalu
- 丁伯刚
- 万海松
- 严蓉仙
- 任知
- 佚名
- 侯佳希
- 侯春慧
- 兰玉俊
- 兰玉俊2
- 冉茂易
- 刘一昕
- 刘喜波
- 刘娜
- 刘子裕
- 刘明明
- 刘晓
- 刘晓文
- 刘琳
- 刘琼
- 刘禾
- 刘道存
- 北塔
- 历伟
- 叶东炜
- 叶穗
- 周建成
- 周荻
- 奉仁英
- 姜秀琴
- 宋娅文
- 小娜
- 尹立军
- 岳玲真1
- 崔颖颖
- 左琳1
-
-
周俊根
-
-
摘要:
书信是考场作文中创造性的表述方式。相较于传统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书信体作文有诸多好处,如标题容易拟制,结构容易把握,形式上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信是相隔较远、暂时见不到面的人们相互交流情感与思想的工具。不少作家在文学创作时,也常用书信体的形式写作。如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卢梭的《新爱洛綺丝》,都是著名的书信体小说。其故事情节的展开,环境、心理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通过一封封书信的形式来实现的。
-
-
杨亦雨
-
-
摘要:
从形式上看,《危险的关系》以书信为主要书写方式.但若作进一步的考察,便可发现,这部书信体小说中包含了多重创作方式,如戏剧性元素、成长小说、自传体小说等,这些不同创作形式的背后,是不同的书写方式.戏剧性元素将人物形象"舞台化",成长小说纪录和探究人自身的发展,自传体小说则渗透着人物大量真实体验,饱含思想与情感.该书人物繁杂,每个主人公都有其独特的人格特征,其后折射了丰富的自我形象.不同的写作形式,赋予自我以不同的个性形态.考察小说中多样的书写方式可以探究作者笔下各种人物外显的行为方式和内在精神空间,由此再现作者所展现的多维度自我形象.
-
-
刘一昕
-
-
摘要:
书信体小说模式的文学实践,尤其是内心独白体式的书信体叙事,为民国时期的五四女作家探索女性人物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文学叙事策略,也为她们的边缘化话语提供了有效的生存空间。通过写信,女性之间得以建立起内在联系,有助于打开自我封闭的空间并建立女性联结的纽带。在书信体叙事框架下,内封闭的文本结构没有为任何所谓男性“救世主”提供参与的机会,从而构筑了一个自成体系的理想的女性世界。在书信体小说的写作方面,庐隐和冯沅君是杰出的五四女作家代表。本文通过对庐隐和冯沅君的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书信体小说的解读,可以看到书信体叙事模式成为女性主义叙事的表达媒介之一。
-
-
万海松
-
-
摘要:
文学传记性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信体小说《穷人》最突出的传记特征.文学传记性介于私密性和公共性之间,其特定的叙事张力在于丰沛的情感受制于道德的约束.作为"生理素描"的《穷人》,既有纪实文学的性质,更有虚构的成分,传记的真实性和文学的虚构性相得益彰.作家所坚守的非命题写作原则和倡导的内外平衡说,在其创作过程和笔下形象身上形成呼应和同构.《穷人》的文学传记性的时间特征,主要体现为流动与停滞并存的主观性.《穷人》作为文学"真实"和文学事件参与了生活,并构成了真实生活的一部分.
-
-
林卓易;
邬双(指导)
-
-
摘要:
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它是改编自美国女作家海莲·汉芙创作的同名书信体小说。故事很简单,以书信体记录了海莲和伦敦马克斯与查令十字街84号科恩书店经理弗兰克跨越20多年的传奇书缘。远方总是遥远,让人望而却步,坚守远方是否只能成为一个传说。我不知道,我总是想,远方大概只有孤独。远方的书册,它们的读者是否在年代的疏离中渐漸散去,它们最终的归宿,或许就是“无主之书”。
-
-
雪之竹
-
-
摘要:
今天中午艺聊(聊聊小说或者画画之类的,以艺术为主题的聊天,简称"艺聊")的时候,谈到自己的第一次文学创作。我的第一次文学创作,是八岁时的暑假,在烈日炎炎的某个中午,写了一部书信体小说——简而言之,这是三封情书,写给楼上一位大学毕业工作还不久的老大哥(以我和他的年龄差距,我完全可以叫他老大哥,虽然当时他是个小伙子)。很多创作的细节都忘记了,毕竟岁月如水,冲淡一切。创作的动机是无聊,百无聊赖之时,人总要寻点事情干干的。那时住在机关大院里,楼房后有高大的落叶松,那树的气味很好闻,清香淡然。屋里树影疏疏,树木的清芬之气飘漾而入,有种宁静的韵致。楼房前还有一些我不知道名字的树木,枝梢上停着蝉,酷暑时分,蝉鸣声如同海边翻涌不止的浪潮。
-
-
李庆西
-
-
摘要:
他一向不喜欢书信体小说,就像不喜欢沿街嗞啦冒烟的烤串。为叙述一个故事而写信,他总觉得造作和别扭。从另一方面说,书信体对写作限制也太大,书信语言通常缺少情境描述,写成小说自须另加笔墨,搁了太多的佐料,多半弄得不像书信也不像小说。她提醒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也是书信体……生怕他不知道那是经典名著。他不得不强调,浪漫主义的青春早已逝去,歌德的烦恼包含了某种解决方案,而人类烦恼被证为无解方程。现在已经不是能够借助无所不知的叙述产生伟大作品的时代。
-
-
王爱军
-
-
摘要:
东方渔歌晚唱式的尺牍小品和西方传情式的书信体小说共同化育了“五四”时期书信体小说的诞生,如《喀尔美萝姑娘》《茑萝行》《或人的悲哀》《花影》《隔绝》等。它们的文体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书信对于小说的嵌入,即书信格式与小说文本的融合;二是书信体措辞的随意性和语调的丰富性。其文体价值在于营造诗意的“场”,为倾诉倾听的双方架起桥梁,双向共鸣而迫近生命的诗性之境,这是主体表达自我的真文学和美文学,亦是“生命的文学”。
-
-
高畅
-
-
摘要:
"叙事时间"是叙事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书信体小说因其特殊的结构有着与其他类型小说不同的叙事时间,并对小说的故事情节起到推动作用.本文运用热奈特的有关叙事时间的理论以书信体小说的杰出代表《危险的关系》为例进行分析,旨在归纳出书信体小说独具特色的叙事时间.
-
-
-
韩蕊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
| 2014年
-
摘要:
《少年维特之烦恼》于1920年代进入中国后,不仅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掀起出版与阅读的"维特热",其富于时代气息的文体特征更契合了五四文学的时代与文体的内在需求,直接催生了中国书信体小说.庐隐等一批小说作家纷纷对其进行效仿,最终形成了中国现代书信体小说创作与出版的繁盛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