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隐
庐隐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7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8篇、专利文献7148篇;相关期刊274种,包括文教资料、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湖州师范学院学报等;
庐隐的相关文献由353位作者贡献,包括钱虹、徐越化、曹惠民等。
庐隐
-研究学者
- 钱虹
- 徐越化
- 曹惠民
- 吴福辉
- 庐隐
- 杨迎平
- 游友基
- 王家伦
- 王萍
- 郭兴
- 万谊
- 代廷杰
- 刘洁
- 古耜
- 吴国群
- 孙丽君
- 孟凡珍
- 张根柱
- 张莉
- 张衍芸
- 徐可
- 成小晟
- 曲树坤
- 李恕先
- 李灵
- 杨新宇
- 杨玉峰
- 林伟民
- 林卫霞
- 林薇
- 沈玲蓉
- 海日罕
- 温翼
- 王安平
- 王廷
- 王璟
- 翟瑞青
- 肖凤
- 肖雪丽娃
- 苏亚楠
- 谢愚
- 贺小蓉
- 金传胜
- 陈思广
- 顾力
- 马美爱
- 黄丽青
- LI Ruonan
- WANG Lin
- 丁敏
-
-
马超
-
-
摘要:
中国的女性解放发轫于晚清时期少数维新派男性社会精英发起的思想启蒙运动,一开始就不具有独立的思想体系。妇女处于被启蒙、被召唤的边缘地位,即便是那些先觉者,如秋瑾、吕碧城、庐隐、丁玲、杨沫等也概莫能外。以男性为主体的权力话语往往会遮蔽女性意识的自觉化过程,这仍然是当前女性解放悬而未决的难题,也成为女性文学研究的一个重点。
-
-
金传胜
-
-
摘要:
新发现《庐隐全集》失收的十四篇集外作品:小说《下雪底一天》《国庆》《漫歌》,新体诗《夕阳影里》《怀友》,旧体诗《重阳登高有感》《雪后登中央公园最高峰》《哀鸿篇》《书怀》,散文《女子在文化上的地位》《校训诚》《本校之计划》《诗之修辞》《自白》等,体现了“五四”时期庐隐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文体领域的辛勤耕耘,及其对新文学运动的杰出贡献。
-
-
-
景欣悦
-
-
摘要:
在中国的历史语境中,现代性别观念的形成与社会文化的转型息息相关。晚清以降,中国被动开启现代化之路,传统的伦理秩序、道德文化、历史观念等遭遇冲击,缄默于历史的妇女问题为现代知识分子所关注,并被引入现代文明的建构之中。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谢无量的《中国妇女文学史》(1916)、梁乙真的《清代妇女文学史》(1927)、谭正璧的《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1930)、黄人影的《当代中国女作家论》(1933),以及茅盾的《庐隐论》(1933)、《冰心论》(1934)等则是这一领域的初步实践。
-
-
官孟琼
-
-
摘要:
作品赏析在庐隐的《异国秋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悲伤和愁绪。作者身处异国,在秋天的景象中生发出浓烈的追忆之叹、故园之思、爱国之情,文字里自然之景与情感之境完美融合。欣赏这篇散文,我们不妨从语言入手,去感受庐隐独特的语言方式和审美抒写,理解庐隐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情感表达。
-
-
陈柯颖
-
-
摘要:
抒情小说是五四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成就之一.庐隐以女性的忧愁和作家的敏感为五四抒情小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海滨故人》书写了在新文化的洗礼下成长起来的五个新女性的形象.她们怀揣理想,向往自由恋爱,但由于现实的艰难,又在彷徨踟蹰中流露出无限的悲情.这股悲情既诞生在动荡不安的五四时期,又降临于世代青春少女的心头.
-
-
桑妮
-
-
摘要:
一民国的才女,家世多“显赫”。比如张爱玲,比如I陆小曼,比如庐隐、冰心,等等,她们或出身名门,或出身书香世家,且皆为名媛、千金。杨绛先生也是如此。她的故乡,在江苏无锡,当年的杨氏家族世居于此,虽不是权贵,却因世代皆为知识分子而“显赫”于那片富庶文明之地。不过,杨绛本人则谦逊地说,这样的家世算是“寒素人家”。
-
-
丁雨卉
-
-
摘要:
隐作为“五四”时期重要的女作家,其作品表达出鲜明的女性意识。在代表作《海滨故人》一文中,作家表达了对异性婚恋能否真正达成女性解放的怀疑,将目光投向了姐妹情谊的书写。姐妹同盟提供了女性认识自我的平等空间,女性在其中为彼此提供情感慰藉,进行着精神交流,不断思索新式女性如何在社会中求得自己的地位。尽管姐妹情谊因异性婚恋的冲击而烟消云散,但作家对姐妹情谊书写的关注、对女性自我价值追寻做出的探索,依然对中国女性文学的书写有着重要影响。
-
-
刘一昕
-
-
摘要:
书信体小说模式的文学实践,尤其是内心独白体式的书信体叙事,为民国时期的五四女作家探索女性人物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文学叙事策略,也为她们的边缘化话语提供了有效的生存空间。通过写信,女性之间得以建立起内在联系,有助于打开自我封闭的空间并建立女性联结的纽带。在书信体叙事框架下,内封闭的文本结构没有为任何所谓男性“救世主”提供参与的机会,从而构筑了一个自成体系的理想的女性世界。在书信体小说的写作方面,庐隐和冯沅君是杰出的五四女作家代表。本文通过对庐隐和冯沅君的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书信体小说的解读,可以看到书信体叙事模式成为女性主义叙事的表达媒介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