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回收
血液回收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97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65487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山东医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麻醉学术年会、第四届全国解剖与临床学术研讨会、山东省麻醉学会第九次学术会议等;血液回收的相关文献由71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明礼、李艳萍、王旭东等。
血液回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65487篇
占比:99.93%
总计:265674篇
血液回收
-研究学者
- 张明礼
- 李艳萍
- 王旭东
- 钟亮
- 马力
- 刘秀祥
- 吴坛光
- 张华新
- 李建华
- 李斌
- 李晨
- 江乐阳
- 王若凡
- 程磊
- 胡惠英
- 蔡宏伟
- 许尹丽
- 郑祥德
- 高雪莲
- 任飞
- 刘贵池
- 安梅
- 张志远
- 张黎明
- 李春晓
- 李飞
- 游云鹏
- 焦赫娜
- 莫绪明
- 蒋慧
- 贾继涵
- 陈凤
- 陈静
- 麻伟青
- 黄帆
- R·凯伦斯盖
- 何敏
- 侯天辉
- 侯晓彤
- 俞渭生
- 冈田昌也
- 刘从权
- 刘凤珍
- 刘彩玲
- 刘思波
- 刘文沪
- 刘浩
- 刘立岷
- 刘萍
- 单立新
-
-
王文秀;
段声吉;
杨晓茂;
张丽;
梁永涛;
廖常莉;
周述芝
-
-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雅安市人民医院行骨科手术患者63例,年龄为33~66岁,其中男性34例,女性29例,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自体血回输,记录术中出血量、术中自体血回输量、术后1-7 d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1d患者凝血常规、血常规指标、血钾、以及血乳酸水平等指标变化。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21.76±45.34)mL,平均输入自体血量为(441.37±44.58)m L。术后1-7 d均未出现明显输血相关不良反应。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 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有所上升,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较术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血回输对骨科手术患者血常规、凝血常规及血气、电解质影响较小,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
李欢欢;
王志忠;
周群;
宋劼
-
-
摘要:
目的评价剖宫产术中单管吸引血液回收技术对产妇肝肾功能和术中异体血使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运用血液回收技术的剖宫产产妇70例,年龄18~45岁,随机分为两组:双管组(D组)和单管组(S组),每组35例。分别记录两组产妇输注自体血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肌酐(Scr)、尿素氮(BUN)及术中异体红细胞悬液用量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回输自体血前后,AST、ALT、Scr、BU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组产妇异体红细胞悬液使用量少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单管吸引血液回收对产妇肝肾功能无影响,减少产妇术中异体红细胞使用量,节约血制品。
-
-
许尹丽;
蒋理萍;
黄超英;
阮华辉;
冯庆秀;
黄忠颖;
何文评;
杨宁;
黎旭曦
-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回收联合低温保护技术应用于基层医院大出血孕产妇就地急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01~2019-12桂平市人民医院急诊收治的大出血孕产妇患者40例,其中20例在基层医院实施急救手术(研究组),另20例在该院(市级医院)实施急救手术(对照组).比较两组回收洗涤血红细胞(RBC)的质量、功能、形态,以及两组的输注异体血情况和术后结局.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洗涤RBC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回收洗涤RBC的RBC计数、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P50(Hb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K+、Ca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回收洗涤RBC的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镜下观察见两组回收洗涤RBC的大小形态均一,呈双凹圆盘状,无破裂,无游离血红蛋白(FHB),无胎儿鳞状上皮细胞、毳毛、角化上皮、胎脂等有形物质.研究组术中接受异体输血11例,对照组术中接受异体输血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血液回收和低温保护技术可在基层医院妇产科急症术中有效回收利用患者自体血液,方法安全有效,节约血源.
-
-
安晓燕;
李雪云;
戴毅敏;
华薇;
芮琳
-
-
摘要:
目的 检索、分析、评价术中自体血回输(IOCS)用于剖宫产术中安全使用的最佳证据,为产妇术中输血提供指导.方法 运用循证护理(EBN)措施,检索中国知网、万方资源库、Cochrane Library、美国指南网(NGC)、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PubMed、苏格兰指南网(SIGN)等关于剖宫产术中使用IOCS的相关证据,包括推荐实践、证据总结、指南、系统评价等,检索时间到2019年10月5日.由3名研究者评价文献质量及证据等级.结果 纳入6篇文献,其中实践指南4篇,系统评价1篇,中文专家共识1篇.共提取9条可用证据,其中最佳证据3条,推荐证据6条.结论 剖宫产IOCS的证据来源可靠,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产妇术中输血提供有力指导.
-
-
王若凡;
李晨;
刘秀祥;
高雪莲;
张华新;
王晴晴
-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回收对急症大出血患者异体红细胞悬液洗涤后输入血气指标、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症大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直接输注异体红细胞悬液,观察组应用血液回收机洗涤红细胞悬液后输注.比较两组患者输注后24 h临床症状存在情况;输注前、输注后0.5 h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氧摄取率(ERO2)];输注前、输注后0.5 h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输注前、输注后24 h免疫功能以及输注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输注异体红细胞血液悬浆24 h后,观察组患者24 h临床症状存在率(6.67%)高于对照组患者(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后0.5 h,观察组PaO2、SvO2、PvO2高于对照组,ER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后,观察组APTT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后24 h,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后,观察组(6.67%)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症大出血患者输注经过血液回收技术的异体红细胞,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凝血功能,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
-
高雪莲;
王若凡;
张华新;
刘秀祥;
李晨
-
-
摘要:
目的:研究并分析血液回收在大量异体红细胞悬液输注中的临床价值及对相关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本院于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三年间收治的急症大出血患者.通过将患者一般资料导入计算机,应用数字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不应用血液回收直接输注异体红细胞悬液)和研究组(50例,悬液应用血液回收机洗涤后再进行输注).对比两组患者输注后24 h临床症状存在率,生化检测中血气、凝血功能及体温变化及输注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可知,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输注后24 h,研究组患者血气中pH,K+,LA均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同时患者凝血情况中APTT、FIP及体温也得到明显改善,以上数据较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输注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对急性大出血患者输注异体红细胞悬液前采用血液回收进行洗涤,输注后能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改善血气指标与凝血功能,并有助于患者体温尽快恢复至正常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
高雪莲;
王若凡;
张华新;
刘秀祥;
李晨
-
-
摘要:
目的:研究并分析血液回收在大量异体红细胞悬液输注中的临床价值及对相关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本院于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三年间收治的急症大出血患者。通过将患者一般资料导入计算机,应用数字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不应用血液回收直接输注异体红细胞悬液)和研究组(50例,悬液应用血液回收机洗涤后再进行输注)。对比两组患者输注后24 h临床症状存在率,生化检测中血气、凝血功能及体温变化及输注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可知,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输注后24 h,研究组患者血气中pH,K^+,LA均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同时患者凝血情况中APTT、FIP及体温也得到明显改善,以上数据较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输注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对急性大出血患者输注异体红细胞悬液前采用血液回收进行洗涤,输注后能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改善血气指标与凝血功能,并有助于患者体温尽快恢复至正常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
陈柏蓉;
许尹丽;
覃晓露;
张永雪
-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回收联合低温保护在基层医院孕产妇大出血就地手术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将在基层医院孕产妇急症手术时术野血液回收,用专用的转运箱,保持恒低温(2~60C)、无菌条件下运回本院后,使用血液回收机经过过滤、离心、清洗、浓缩等处理后回输给患者.结果 29例患者共收集原血37200 mL,最多回收原血2700 mL,最少回收原血750 mL,平均每例回输750 mL.无1例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它不良反应.结论 血液回收联合低温保护技术可以让基层医院孕产妇急症就地手术术野的血液有效的回收利用,减少异体血液使用,避免输异体血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
-
-
邵长会;
张董瑜;
冯琪;
黄维艳;
欧珊
-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术中血液回收(IBS)对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术中血液保护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1例,女50例;年龄27~64岁[(44.6±8.3)岁].损伤节段:T11~L1 30例,T10 ~L145例,T11~L2 30例,L1~L3 6例.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37例应用ANH进行血液保护(A组),37例应用IBS进行血液保护(B组),37例应用ANH联合IBS进行血液保护(C组).记录A组和C组放血前(T0)、放血后10 min(T1)、自体血回输前(T2)、回输血结束后30 min(T3)4个时相点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B组于麻醉诱导后10 min(T0)、手术开始前(T1)、自体血回输前(T2)及回输血结束30 min后(T3)记录检测相同指标.比较三组术中失血量、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及输注率、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及输注率、术后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T0时,三组MAP、CV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A、C组MAP较B组降低(P<0.05);T2时,三组CVP较T0时降低(P<0.05).T1和T2时,A、C组Hb、Hct较B组降低(P<0.05);T2和T3时,三组Hb、Hct较T0时降低(P<0.05).T2和T3时,三组PT、AAPT较T0时延长(P<0.05),尚在正常范围内;T3时,A、C组PT、APTT低于B组(P<0.05).三组术中失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35.4±226.8)ml∶(1 037.8±270.1)ml∶(1 003.5±198.7)ml](P>0.05).C组红细胞输注量为(275.0±95.7) ml,显著低于A组[(450.0±119.5)ml]和B组[(487.5±127.5)ml] (P <0.05);三组红细胞输注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 (7/37)∶22% (8/37)∶11% (4/37)] (P >0.05);三组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233.3±60.6)ml∶(282.9±81.0)ml∶(216.7±76.4)ml]及输注率[14% (5/77)∶19%(7/37)∶8% (3/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感染发生率[5%(2/37)∶8%(3/37)∶8% (3/37)]及住院时间[(10.9±2.7)d∶(12.0±3.1)d∶(11.0±2.2)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脊柱骨折手术患者而言,ANH联合IBS可以减少术中异体输血需求,对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无不良影响,可以安全应用于临床.
-
-
-
-
王春英
- 《山东省麻醉学会第九次学术会议》
| 2002年
-
摘要:
本文对颅脑手术中血液回收技术的应用进行分组对比研究,以评价术中血液回收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开展的效果,从而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开展术中血液回收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中减少异体血的使用.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