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薄壁细胞

薄壁细胞

薄壁细胞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篇,主要集中在园艺、植物学、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26806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植物学报、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一届中国竹藤资源利用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干燥会议等;薄壁细胞的相关文献由282位作者贡献,包括江泽慧、余雁、刘杏娥等。

薄壁细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6806 占比:99.92%

总计:126911篇

薄壁细胞—发文趋势图

薄壁细胞

-研究学者

  • 江泽慧
  • 余雁
  • 刘杏娥
  • 王汉坤
  • 任丹
  • 张恒
  • 李万菊
  • 李瑞芳
  • 汪佑宏
  • 费本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关月姗; 朱方丽; 杨仪韩; 曹惠怡; 严玉宁; 王兴民
    • 摘要: 【目的】对桉属树木的重要害虫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生物学特征进行详细调查,以期深入了解该害虫的生物学特征及发生为害规律。【方法】对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性生殖系统、卵、虫瘿进行解剖,观察其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过程,测量其各发育阶段的虫瘿、虫室和幼体的体积及薄壁细胞层的厚度。【结果】桉树枝瘿姬小蜂完成胚胎发育约需138 h,由3个阶段组成:产卵后0-24 h为营养物质聚集期;36-84 h为胚胎期;96-138 h为孵化期。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虫瘿内完成发育,其发育过程与虫瘿发育过程保持一致。虫瘿结构由3个基本层组成,由外至内分别为表皮层、中间层和薄壁细胞层。桉树枝瘿姬小蜂幼虫体积增长速率随发育时间呈现单峰型,在30 d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虫瘿体积的增长速率呈抛物线状,并且虫瘿内薄壁细胞层厚度随发育时间也呈现抛物线状,其前期增长较快,后期下降变缓。【结论】桉树枝瘿姬小蜂发育至25 d时处于取食量较小的低龄阶段,而虫瘿内薄壁细胞层(食物)厚度已达到最大,为幼虫体积快速增大阶段作好准备。
    • 刘文娟; 王滔; 赵福泽; 林剑
    • 摘要: 【目的】为探究金佛山方竹细胞构成、形态及其细胞壁层构造特征,揭示其随竹龄、竹秆轴向部位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环境气候因素的相关性,从而丰富其基础解剖数据,促进金佛山方竹秆材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方法】以1~5年生金佛山方竹天然植株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切片法和富兰克林离析法制得永久横纵切片和离析单根纤维,通过光学显微镜和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并测量其组织比量、维管束、纤维细胞、基本组织薄壁细胞以及细胞壁壁层结构等特征。【结果】金佛山方竹基本组织占比(体积比)最大,为56.16%~65.92%;纤维组织占比次之,为27.69%~34.18%;输导组织占比最小,为6.40%~9.85%。维管束类型为开放型和半开放型,维管束密度、径向宽度和弦向宽度随竹龄、竹秆轴向变化差异均显著,宽度径弦比几乎一致,介于1.2~1.3之间。纤维细胞长度在1.7~2.1 mm之间,长宽比为110~133,属于长纤维等级。薄壁细胞形态多样,存在显著的竹壁径向差异。纤维细胞次生壁层数为奇数层,最高达9层,呈现出宽窄交替的特征;薄壁细胞次生壁层数也为奇数层,最高达9层,每层厚度近似相等,呈现出松紧相间的特征。竹壁不同位置的细胞壁层数存在差异性,但细胞壁最高层数随竹龄与竹秆轴向部位变化差异不显著。年平均降水量显著影响金佛山方竹的输导组织比量,呈负相关关系;气温显著影响维管束尺寸和薄壁细胞次生壁厚,前者呈负相关关系,后者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金佛山方竹显微构造特征在竹龄和竹秆轴向部位两个变化模式下存在一定的构造差异性,但没有明显变化规律,3~4年生金佛山方竹显微构造特征相对趋于稳定。此外,环境气候因素与金佛山方竹解剖构造特征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与输导组织比量、维管束尺寸和薄壁细胞次生壁厚等存在显著相关性。
    • 黄月; 章英才; 苏伟东; 海源; 张媛; 景红霞
    • 摘要: 为了探讨灵武长枣果实光合同化物韧皮部卸载和运输的途径,该研究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不同发育时期灵武长枣果实维管束韧皮部及其周围薄壁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筛管/伴胞复合体及其周围韧皮薄壁细胞间在果实膨大前期富含胞间连丝,而韧皮薄壁细胞与周围库细胞以及相邻库细胞间几乎不存在胞间连丝,形成共质体隔离;筛管/伴胞复合体及其与周围薄壁细胞间在果实快速膨大期也存在胞间连丝,但与果实膨大前期相比明显减少;果实着色期,SE/CC复合体及其与周围薄壁细胞间胞间连丝较少,并且出现阻塞现象;果实完熟期,筛管和伴胞之间几乎没有胞间连丝,有的筛管之间有少量胞间连丝,但却出现了阻塞现象,果肉库薄壁细胞与韧皮薄壁细胞间因胞间连丝阻塞现象而形成共质体隔离.综上结果认为,在果实发育的膨大前期阶段,光合同化物以共质体途径经筛分子卸出,卸出后可能以质外体途径进入液泡贮藏与利用;果实快速膨大期,光合同化物的卸出与运输采用共质体和质外体共存的途径;果实着色期和完熟期,光合同化物从筛分子卸出到贮藏薄壁细胞的运输均以质外体途径为主.
    • 郝晓峰; 徐康; 李贤军; 乔建政; 吴义强
    • 摘要: 为探明木材微观组织对木材干燥应力的影响规律,从木材微观构造角度出发,结合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理论构建了木材干燥破坏力学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薄/厚壁细胞力学性能比及二者体积含量对干燥应力的影响机制,为精准优化木材干燥工艺提供理论基础.
    • 张菲菲; 何伟; 汪佑宏; 马建锋
    • 摘要: 为构建棕榈藤材薄壁细胞壁结构模型,扩大棕榈藤材的用途、提高棕榈藤材的利用率,以高地钩叶藤为研究对象,在藤茎高2 m处截取试样,经软化、聚乙二醇包埋、切片、硼氢化钠(NaBH4)溶液浸泡、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逐点扫描、获取光谱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薄壁细胞的次生壁(S)上纤维素的集团数量比最高,复合胞间层(CML)的纤维素集团数量比次之,而细胞角隅(CC)处纤维素的集团数量比最低;次生壁外部(SⅠ)、中部(SⅡ)和内部(SⅢ)3个形态区纤维素的集团数量比差别较小;CML与SⅡ处纤维素集团数量比没有差别.CC处的木质素集团数量比最高,CML次之,S上的木质素集团数量比最低.SⅠ、SⅡ和SⅢ3个形态区木质素集团数量比差别较小,SⅡ木质素集团数量比小于CML.S层上的半纤维素集团数量比最高,CML次之,CC处集团数量比最低.薄壁细胞壁上纤维素、半纤维素集团数量比由高至低依次是S、CML和CC,而木质素集团数量比分布相反.SⅠ、SⅡ和SⅢ3个形态区域纤维素集团数量比、木质素集团数量比差别均较小.
    • 赵阅书; 薛晓明; 王艺蓉
    • 摘要: 在光学显微镜下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西双版纳青冈树在正常生长状态下和被围剥树皮1年后、被围剥树皮2年后、被围剥树皮3年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横切面组织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表明,青冈树被围剥树皮后韧皮部和木质部横切面的结构和组成无明显变化,显微结构下的筛孔直径、薄壁细胞群的面积、石细胞群的面积以及管孔直径有规律性变化.森林公安可根据该结果定性此类树种被围剥树皮后的损害程度,同时结果可为围剥树皮能否导致树木死亡提供理论依据,为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技术支持.
    • 冯龙; 孙存举; 毕文思; 任珍珍; 刘杏娥; 江泽慧; 马建锋
    • 摘要: 薄壁细胞是竹材基本组织中的主要细胞类型起到填充及淀粉贮存作用,是竹材中重要的力学承载单元之一.采用共聚焦荧光显微技术对解离后的竹材薄壁细胞形态进行成像观察,透射电子显微镜成像发现薄壁细胞次生壁呈现宽窄交替的同心层状结构,且单层厚度在0.2~0.3μm.在此基础上利用532 nm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成像技术原位状态下研究竹材薄壁细胞壁中木质素、纤维素区域化学,通过C—H伸缩振动(2789~3000 cm-1)特征峰峰高拉曼成像成功的区分出薄壁细胞复合胞间层以及次生壁,由于空间分辨率限制无法对薄壁细胞次生壁亚层进行区分.通过对薄壁细胞拉曼光谱380 cm-1(吡喃环C—C—C对称弯曲振动)和1600 cm-1(木质素苯环伸缩振动)特征峰成像发现其次生壁中纤维素具有明显的区域选择性,而木质素具有明显的区域选择性,主要汇聚于复合胞间层及次生壁内层.与木质素共轭相联的松柏醛/芥子醛,以酯键和醚键与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相联的对羟基肉桂酸类与木质素分布规律类似.采用偏振光拉曼成像阐明纤维素微纤丝在薄壁细胞与纤维细胞各亚层中的空间取向差异,拉曼强度比值表明相对于纤维细胞宽层,纤维细胞窄层及薄壁细胞次生壁中纤维素分子更加趋近垂直于细胞轴向,也即是大的微纤丝角.研究结果加深了对毛竹薄壁细胞结构、细胞壁区域化学及分子取向特性的理解,能够为高效精准利用竹材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 茂玲; 李霞; 杨杨; 郭振华
    • 摘要: 为探究竹茎秆节间的生长规律,对紫竹的茎秆伸长数据进行测量及生长曲线绘制;并对紫竹,2种草本竹Raddia guianensis、Olyra latifolia的茎秆进行石蜡切片制作及观察.结果表明:紫竹的高生长过程与大多数竹种一样,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趋势,并从下至上逐节伸长,木本竹节间长度的增加与节间细胞的伸长密切相关.紫竹的茎秆薄壁细胞发育中后期出现长短细胞的分化,而2种草本竹的茎秆薄壁细胞整个发育过程均未出现长短细胞的分化,具有与水稻、玉米等禾本科粮食作物一致的薄壁细胞发育模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