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竹篾

竹篾

竹篾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39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轻工业、手工业、工艺美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25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瞭望、人生十六七、神州民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入世后我国木材工业发展研讨会等;竹篾的相关文献由448位作者贡献,包括叶柃、傅鹰、胡业中等。

竹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2 占比:43.2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225 占比:56.53%

总计:398篇

竹篾—发文趋势图

竹篾

-研究学者

  • 叶柃
  • 傅鹰
  • 胡业中
  • 开浩
  • 张文福
  • 袁军
  • 王戈
  • 俞建林
  • 程海涛
  • 陈长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摘要: 莜面栲栳栳是山西北部高寒地区民间的家常美食,作为杂粮小吃颇受人们欢迎。其来历、制法,要追溯到约1 400年前的隋末唐初。民间相传,唐国公李渊被贬太原留守,携家眷途经灵空山古刹盘谷寺,老方丈特制了这种莜面食品以款待。李渊问:"手端何物?"老方丈答:"栲栳栳"。栲是植物的泛称,栲栳栳指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看来,当时方丈是以手里端的小笼屉作答了。
    • 段友鱼; 马艳菊(图)
    • 摘要: 了解更多中国船只的“进化”不仅仅是船体的进步和变化,聪明的中国人还发明了在水下做功的橹,减少了橹暴露于空气时的动能消耗;在广船尾舵上设计了小孔,减少了调整航向时的阻力。他们还设计了竹篾帆,能适应各个方向的风,帮助人们提升对洋流、季风的认识……他们为人类探索海洋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柳燕子; 屈卓婧; 张淑婷; 李林涛; 杜志强; 程雨阳
    • 摘要: 创作说明:作品以水竹为材,经十多道工序,制作成厚度小于0.01mm,长度40cm左右的无节精细竹篾,经过传统工艺天然染色,采用聚合、穿插手法,制作发簪、耳环、项链等饰品。其造型时尚灵动,富于变化,体现了竹材的韵律之美,让传统竹艺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活力与人文情感。
    • 甄晟瑶; 陈红; 连彩萍; 张文福
    • 摘要: 竹篾作为竹材利用的常用基本单元之一,在竹材相关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按照加工方式、剖切方向、竹壁径向部位、表面光滑程度、端面形状和颜色等六种分类依据将竹篾分为不同的种类,介绍了手工制篾与机械造篾的操作流程及使用设备,竹篾的物理、力学性能以及化学成分;阐述了竹篾在竹编制品、室内装饰与复合材料三个领域的应用现状。通过对竹篾的性能及应用现状进行研究,以期为竹篾的产业发展与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 刘吉祥(文/图)
    • 摘要: 我家住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渔亭镇,属于皖南山区,丘陵地形,山多、林多、竹多,相应的竹制品也有很多。火篮,就是一种竹制品,也叫做“便携式冬令取暧竹编工艺品”,它由火篮框、火篮胆、火篮盖、火篮筷等部分组成,有些还配有竹篾框,主要是用于衣服放于框上烘干。火篮框由工匠采用徽州的传统技艺制成,材料为竹篾,这个是不能用其他材料取代的,竹篾具有不易燃、轻便的功能,且材料易取,故受到了徽州工匠们的青睐;火篮胆主要用铁制,有些地方用陶土制成,但大多数还是用铁制的多,用于存放炭火、硬炭等,这就是火篮的“火”的由来;火篮盖的制成材料选择很多,可以用竹篾或者铁制等,主要是火篮胆放入火篮框之后盖上去,手或脚放上去取暧,或者烘热食物;火篮筷主要用铁制成,用于拨动炭火以便火篮能时刻保持温度。
    • 陈联生
    • 摘要: 我的老家是抚河边上的一个小村庄,抚河的支流在村子西边蜿蜒而过。村子的堤垱边有一个渡口,至于渡口是什么时候存在的,谁也说不清。渡口对岸靠近抚河边有不少村庄,有汪家村、刘家村、尧家村、潘家村……小时候,那里的村民大多以制竹篾制品、织渔网为副业,竹篾制品一般是鸡笼、簸箕、畚箕、箩筐等,村民们都靠这些手艺来挣钱养家糊口。
    • 王阿丽
    • 摘要: 那天,衣服上的扣子掉了一个,我从抽屉中找出针和线,恍惚间想起了母亲的针线匾。母亲的针线匾有面盆大小,深度比面盆略浅,用竹篾编织而成,淡红的油漆斑驳,虽已褪去曾经的鲜亮,但却有着历史的沉淀。母亲的针线匾是个“百宝箱”,里面放着剪刀、线轴、顶针、针锥、针线钳、软卷尺,还有各种颜色的纽扣、大小不一的零头布和一本夹着全家人鞋底、鞋样尺寸的书。
    • 曹晓波
    • 摘要: “大扈”与“埭坞”杭州城里夹城巷和长板巷,隔了一座老德胜桥。早先,靠一座德胜坝吃饭的坝夫、脚夫、车夫、挑夫、力夫,河上河下,熙熙攘攘。他们大多是下三府的苦人儿,住了坝头提供的披屋,也有住倒覆的破船底下,也有住竹篾席子的滚地笼。他们和南来北往的船夫一搭话,总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感觉。赶紧,带上一句话,捎回一封家信。
    • 虢舟依
    • 摘要: 南方的冬天,阴冷单调,"最难将息",家里巷子口的包子铺由此显得难得、可贵。清晨五六点钟光景,天还未亮,微微带点青灰色,包子铺就开始营业了。缕缕水蒸气从蒸屉的竹篾缝中四处逸散,带着包子暖暖的鲜香,融在薄薄的晨雾里。店主人聂大娘短胖的身子在灶台餐桌间灵活地穿梭着,砂锅里的小米粥咕嘟咕嘟响,锅灶另一边煮的是卤入了味的茶叶蛋。"老头子,急性点,包包子太慢了,上汽儿了!"聂大娘的手在花布围裙上擦着,冲后厨喊道。大爷直起身来,手灵活地上下翻飞,馅料便老实地填入面团中。
    • 徐华铛(文/图); 张建中(文/图)
    • 摘要: 良工眇芳林,妙思触物骋,篾短秋翼蝉,因助望舒景。这里的“良工”是指技艺高超的竹编艺人,“妙思”是竹篾交织成的图案,“篾短”是竹篾劈得细而薄,“秋翼蝉”是编织成的扇面就像秋天蝉虫的翅膀一样透明。在汉文的器皿用字结构中,大多是用“竹”字作部首的,如篮、篓、筐、箩、笼等。可见竹子在我国文化、艺术和使用上,一直占据重要地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