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洋流

洋流

洋流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712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大气科学(气象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89篇;相关期刊231种,包括教学月刊(中学版)、环球科学、海洋世界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全国第二十二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2003年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委会综合学术年会等;洋流的相关文献由119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勇强、谢玉琪、张红旭等。

洋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9 占比:44.80%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56%

专利文献>

论文:389 占比:54.63%

总计:712篇

洋流—发文趋势图

洋流

-研究学者

  • 李勇强
  • 谢玉琪
  • 张红旭
  • 杨伟涛
  • 洪占勇
  • 姚伯龙
  • 郭世光
  • 崔堃
  • 吴国庆
  • 吴树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航辑
    • 摘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日宣布,将在2030年完成至少80%海床的测绘。截至目前,全球海床中已完成测绘的比例仅占20%。据介绍,了解海床的深度和地形对于掌握海洋断层的位置、洋流和潮汐的规律以及沉积物的迁移至关重要。这些数据使我们能够预测地震和海啸风险,确定需要保护的地域及可持续开发的渔业资源.
    • 王跃; 桂和荣; 苏尚国; 周奇明; 李俊; 张雅楠
    • 摘要: 为研究奥陶大灭绝与该时期古环境和古地理的联系,对滇黔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样品进行了有机碳(TOC)、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滇黔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Ba/Al和Ni/Al值的变化在五峰组沉积时期相对稳定,从五峰组沉积时期开始逐渐增加,直到观音桥组沉积时期达到顶峰随之下降,在龙马溪组沉积时期又开始上升,随后逐渐减小并稳定下来,特别在赫南特阶观音桥组时期,生产力出现了跳跃性的波动,即表明奥陶纪末期古海水性质存在重大转变。V/Cr和U/Th比值总体显示出五峰组沉积时期表现为缺氧环境,观音桥组沉积时期表现为厌氧环境,龙马溪组表现为缺氧环境,U-Mo协变模式表明滇黔北地区五峰组沉积时期为强滞留海盆,龙马溪组属于半滞留海盆。化学风化值指数(CIA)表明滇黔北地区温度在五峰组早期就开始缓慢下降,观音桥时期区域温度降至冰期,龙马溪组早期又渐渐恢复,但从龙马溪组到观音桥组至五峰组时期气候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奥陶纪末期生命大灭绝是在极地冰川发育的背景下,洋流模式、强度及海水的理化性质的改变导致两者受海陆分布格局控制。
    • 苏静
    • 摘要: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的灵魂,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重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并采用更符合课标要求以及学生学情的新方式开展教学。本文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区域认知能力,组织课堂活动,培养地理实践能力,开展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融入生活案例,培养人地协调观念等方式,以期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段友鱼; 马艳菊(图)
    • 摘要: 了解更多中国船只的“进化”不仅仅是船体的进步和变化,聪明的中国人还发明了在水下做功的橹,减少了橹暴露于空气时的动能消耗;在广船尾舵上设计了小孔,减少了调整航向时的阻力。他们还设计了竹篾帆,能适应各个方向的风,帮助人们提升对洋流、季风的认识……他们为人类探索海洋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汪艳英
    • 摘要: 一、教学设计1.课标解读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前一句是基础,后一句是目的。课标要求将学习落实在地图上,主要是“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以模式化,以加强对规律的把握;对洋流的成因不必系统学习,对洋流名称不必记忆。
    • 张晓; 谢瑱瑮; 张瑜; 张艳艳; 陈长胜; 徐丹亚; 胡松
    • 摘要: 在北极气候快速变化的背景下,北极冰间湖作为北极最活跃的区域,其产生和维持以及该区域结冰析盐过程对北极地区的水文环境、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北极航道路线的选择等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现有的研究对北极各冰间湖形成的位置、大小和时间等变化缺乏较为细致的研究,且对各冰间湖具体形成因素以及影响其变化的机制研究不足,国内对于北极冰间湖时空变化过程及形成机制的系统性介绍及概述较少。因此,本文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北极冰间湖的研究方法、时空变化过程和形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北极冰间湖在北极区域的综合作用与影响,阐述了影响北极冰间湖变化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因素,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目前冰间湖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目标进行展望。
    • 杨晓娟
    • 摘要: 一、“应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试题解答模板分析“地球上的水”是高考地理试题经常考查的内容。现从“应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方面讲解如何解答。1.“应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答题模板答题模板:明确水资源类型+分析水资源问题+制定措施(1)明确水资源类型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降水等。(2)分析水资源问题水资源问题分为两个:一个是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水资源总量的问题,另一个是水资源的利用问题。
    • 李婷; 迟令峰
    • 摘要: 教学中如何实现情境化教学与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融合,助力立德树人任务的达成,是一线教师关注的重要主题。本文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例,以“泰坦尼克号沉没”为情境,以境为线,由境染情,借情促思,在情境中探究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升华学生的认知,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实施。
    • 卢君辉
    • 摘要: 小水滴离开西沙群岛,随着温暖的洋流缓缓向东北方向进发,一路晒着太阳漂漂荡荡,倒也惬意得很。不知漂流了多少天,小水滴发现周围的环境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来深不见底的海水一下子变浅了许多,阳光甚至可以直接照亮海底。小水滴借着阳光仔细观察这片起伏不定的浅海,海底遍布粗沙、细沙和砾石,偶尔还可以看到各种有趣的贝类和珊瑚。不知是不是自己的错觉,小水滴觉得洋流的流速似乎变快了一些,陌生的环境让小水滴有些不知所措。这时,一群蓝圆鲹(shēn)如同风暴一般从远处席卷而来。小水滴定睛一看,它们几乎长得一模一样,剪刀形的尾鳍、前后一大一小两个淡黄色的背鳍,奇特的是它们的眼睛后面都长着一个黑点,像是一滴墨水一样。
    • 沈昭昂; 彭中; 杨波
    • 摘要: 海底大地电磁观测常受到海洋潮汐、内波或湍流的干扰,为了提高大地电磁数据观测的可靠性,有必要研究洋流运动的感生电磁场对海洋大地电磁观测的影响。本文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推导了海水运动产生的感应电磁场控制方程,并基于有限体积法计算了包含海水层且考虑了洋流运动的感生电磁场效应的大地电磁响应。同时,以简单洋陆模型和卡斯卡迪亚俯冲带模型为例,对大地电磁响应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观测信号周期越短,靠近洋流活动区域的海底大地电磁场受海水运动的干扰越严重,视电阻率失真现象越明显;陆地一侧的大地电磁场因感生电磁场的快速衰减而几乎未受到海水运动的影响。因此洋流的电磁效应对于海底观测台站会产生较大的干扰,而对陆基台站的观测所带来的影响可以忽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