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波导
蒸发波导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75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海洋学、大气科学(气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2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64512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火力与指挥控制、电波科学学报、电子学报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电波传播学术年会、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十一届全国电波传播学术讨论年会等;蒸发波导的相关文献由483位作者贡献,包括察豪、田斌、杨坤德等。
蒸发波导—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4512篇
占比:99.64%
总计:64746篇
蒸发波导
-研究学者
- 察豪
- 田斌
- 杨坤德
- 王红光
- 张瑜
- 郭相明
- 王华
- 吴振森
- 康士峰
- 张永刚
- 张玉生
- 焦林
- 唐海川
- 张利军
- 田文飚
- 芮国胜
- 刘成国
- 周沫
- 黄小毛
- 史阳
- 左雷
- 张金鹏
- 杨帆
- 林伟
- 王淑文
- 赵振维
- 丁菊丽
- 史建伟
- 杜晓燕
- 黄际英
- 丁飞
- 宋伟
- 张辉
- 林乐科
- 田树森
- 蔺发军
- 赵小龙
- 郭立新
- 冯坤
- 卫佩佩
- 张守宝
- 江长荫
- 王波
- 程鹏
- 费建芳
- 高山红
- 刘勇
- 周文静
- 周新力
- 弓树宏
-
-
刘成国;
熊得安;
段开源;
胡文韬;
曹立锋;
黄立峰;
郭相明;
王红光
-
-
摘要:
跨海微波超视距远距离传播深受探测和通信领域的重视,其机制分析和规律观测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跨海微波超视距远距离传播的机制和有关原理进行了分析,对2019-09开展的C波段和X波段微波昼间跨海面超视距远距离传播试验进行了研究;利用试验测试记录和期间的气象站风观测数据,对试验期间观测到的C波段不同距离线路和X波段50 km线路上白昼的传播规律和机制做了总结分析.本文结论可供对流层微波超视距远距离传播(大气波导传播和散射传播)研究或应用的系统设计、数据分析和机制研究等参考使用,特别是跨海的试验测试可以直接运用.
-
-
汤华涛;
察豪;
田斌;
王彬彬
-
-
摘要:
本文研究了雷达组网时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在方位角上的分布对微波超视距雷达探测范围的影响.首先在蒸发波导条件下,利用抛物方程法推导了电磁波的传播因子,得到了电磁波场强随传播距离和高度的变化规律;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目标RCS在高度和方位角上的分布,研究了目标的回波功率,利用改进的雷达方程得到了微波超视距雷达对目标最大探测距离的计算方法,建立了雷达网探测范围评估模型并进行了仿真.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目标运动姿态未知情况下,雷达组网使雷达的探测范围增加了11.20%,在特定方向上使探测距离增加了16.67%;在目标运动姿态已知情况下,雷达组网在部分方位角上增大了最大探测距离,为微波超视距雷达的组网使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
-
郭相明;
张玉生;
张辉;
康士峰
-
-
摘要:
海上蒸发波导微波超视距电波传播对舰载雷达的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粗糙海面电波散射特征和海面高度分布概率密度函数,提出了一种考虑海面遮蔽影响的海上电波传播计算方法,并与两种不包含遮蔽影响的粗糙海面建模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模拟和试验对比.计算结果为:1)随着计算频率和风速的增大,不同粗糙海面处理方法的计算结果差异增大,对应位置的路径损耗差异可达10dB;2)基于试验数据的对比初步显示采用考虑遮蔽影响改进的抛物方程模型预测的路径损耗精度相对较高,粗糙海面对电波的遮蔽效应是蒸发波导传播损耗计算中的一个重要因素;3)试验结果为不稳定大气时采用NPS蒸发波导模型、稳定大气时采用PJ蒸发波导模型预测大气折射率剖面,所预测的路径损耗要优于采用单一蒸发波导模型的结果.本文所得结果对海上电波传播计算和大气波导的反演等具有参考价值.
-
-
王淑文;
杨坤德;
杨帆;
史阳;
胡大卫
-
-
摘要:
蒸发波导对近海面电磁波传播有重要影响,区域蒸发波导及微波路径损耗预报对评估海上雷达、通信、侦察等电磁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本文基于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GFS预报产品和NAVSLaM蒸发波导预测模型,对我国南海海域进行了大面积蒸发波导预报,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发布的ERA5再分析数据进行了对比,并结合电磁波传播抛物方程模型开展了微波在蒸发波导信道中的路径损耗预报;然后利用在南海北部的路径损耗测试链路,对预报结果的准确性及时效性进行了验证.再分析数据对比及海上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GFS数据开展的蒸发波导层中路径损耗预报,除个别异常点外,预报的路径损耗与实测值趋势相同,在前24 h结果与实测值较为吻合,误差在5〜10 dB,可以用于大面积蒸发波导层中路径损耗的预报.另外,试验发现,降雨会导致预报结果与实测数据有很大的误差,在进行电磁波传播计算时,应充分考虑雨衰、海面粗糙等海洋环境.
-
-
冯菊;
曹熙;
廖成
-
-
摘要:
为衡量海上蒸发波导环境下的超视距通信系统性能,提出了一种超视距信道建模方法及容量估计方案.基于蒸发波导折射率模型和抛物方程(parabolic equation,PE)模型研究电波沿海面蒸发波导信道传播的大尺度衰落特性,结合统计性模型研究其小尺度衰落特性,形成基于电磁仿真和统计规律的混合蒸发波导信道模型,并由此推导出系统信道容量的估算方案.对实际海面传播环境进行电磁建模,计算了蒸发波导环境中的路径损耗分布和多天线系统的信道容量,量化了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技术带来的超视距传播性能提升.仿真结果表明,在蒸发波导环境中采用MIMO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信道容量,实现较好的超视距传播效果.本文结果对海上超视距通信系统的应用及性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
张利军;
李建儒;
王红光;
韩杰;
张超;
张守宝
-
-
摘要:
针对稳定条件下蒸发波导RSHMU模型过于敏感不便使用的问题,引入BH91关系式、CB05关系式和SHEBA07关系式给出了相关的改进方法,并对不同风速以及不同相对湿度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引入稳定条件下的剖面稳定度函数对蒸发波导高度诊断的敏感性改善不大.进一步地,借鉴Paulus给出的订正方法,给出了P-RSHMU蒸发波导模型改进预测方法,有效解决了已有模型稳定条件下的不合理诊断结果.与渤海梯度塔实测数据对比分析表明:稳定条件下P-RSHMU蒸发波导模型预测蒸发波导高度的平均误差为-1.02 m,均方根误差为1.49 m,显著优于已有RSHMU模型.
-
-
张瑜;
崔鸣宇;
史水娥
-
-
摘要:
折射率是气体的重要物理性质,精确测量气体的折射率具有重要意义。以腔体微扰理论为原理,利用微波谐振腔的谐振频率随腔内介质的折射率变化而发生偏移的特性,通过测量微波谐振腔谐振频率的偏移量获得气体的折射率,由于该方法采用3 cm微波谐振频率,其频率的偏移量可以精确测量出来,获得的折射率精度很高。通过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时效性好的特点。在海上蒸发波导实际测试中,可精确测量出大气结构参数,为蒸发波导在线测量,实现雷达超视距探测和波导电磁盲区补盲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
-
石广亮;
杨铖;
王健
-
-
摘要:
为了提高海上作战环境中蒸发波导特性预测的准确性,支撑系统规划设计、作战指挥控制以及占领电磁环境和频谱战优势,引入机器学习的方法,重建了一种蒸发波导特性智能化预测模型.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所建模型与实测剖面偏差为0.45 M-unit,相对误差降低到0.14%,均方根误差为1.20m,相比于Gerstoft模型精度提升量为3.46%.该方法预期在提高中国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预测蒸发波导高度的准确性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
-
张瑜;
邢孟女;
周文静
-
-
摘要:
利用蒸发波导效应实现舰船雷达超视距探测是扩大其作用范围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蒸发波导实际测量困难的现状,利用预测模型对蒸发波导剖面进行描述是较好的实用方法。通过对常用单参数预测模型、双参数预测模型和三参数三种蒸发波导预测模型在大气修正折射率剖面描述、对雷达电波射线描述等情况与实测蒸发波导参数的比较,证明了在描述蒸发波导剖面和利用蒸发波导参数进行电波传播分析等方面,双参数预测模型都具有较好的精度。
-
-
张瑜;
朱双龙;
任朔;
王方方
-
-
摘要:
获得蒸发波导参数是舰船无线电系统实现超视距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利用微波折射率仪等设备测量蒸发波导参数是目前精度最高的方法。为实现蒸发波导参数的精细测量,进行基于STM32的高速蒸发波导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设计。系统首先以STM32为核心对传感器采集的各类数据进行快速整理编辑,然后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输数据,以获得蒸发波导的详细参数。另外,为避免数据的丢失,增加实时存储单元。该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克服传统数据采集的低便携性、实时性差和有线传输线繁琐的不足,适合长时间、高精度、高频率、低成本的蒸发波导数据采集和通信工作。
-
-
-
-
赵亚明;
姜洪峰;
赵艳玲;
焦林
- 《第十一届军事海洋战略与发展论坛》
| 2014年
-
摘要:
蒸发波导作为一种永久或半永久存在的海面大气类型,可对雷达、通信等电子装备的作战性能产生严重影响,如何对蒸发波导高度做出准确预报是海洋环境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修正了M-O相似理论,将其扩展到海洋表面层不均匀大气条件下,同时引入阵性风速和普适函数修正因子实现对Babin模式的改进,并利用这一改进后的诊断模式,对第二代军用数值预报天气系统和潜艇活动区水位及三维温盐流数值预报产品提供的海面气温、气压、风速、相对湿度和海表水温的要素预报场进行解释应用,实现对中国近海蒸发波导高度及预报.
-
-
-
-
-
-
-
-
关振红;
常治国;
万鹏;
张燕飞
-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0年
-
摘要:
在一定气象条件下,海边岸基雷达和舰载雷达进行低仰角探测时会出现雷达探测距离大于雷达视距的现象,此即为大气波导传播.如何根据雷达回波准确、可靠地探测大气波导,并进而反演出大气波导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大量的观测实验,分析了如何根据雷达回波判断是否存在大气波导的方法,并对基于雷达回波反演大气波导算法进行了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