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雷达散射截面

雷达散射截面

雷达散射截面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367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航空、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4篇、会议论文197篇、专利文献76767篇;相关期刊280种,包括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04种,包括2015年全国天线年会、第十三届全国电波传播学术年会、2013年全国天线年会等;雷达散射截面的相关文献由2695位作者贡献,包括曹祥玉、龚书喜、童创明等。

雷达散射截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4 占比:1.30%

会议论文>

论文:197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76767 占比:98.45%

总计:77978篇

雷达散射截面—发文趋势图

雷达散射截面

-研究学者

  • 曹祥玉
  • 龚书喜
  • 童创明
  • 高军
  • 吴先良
  • 许小剑
  • 孙玉发
  • 刘战合
  • 武哲
  • 洪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洪新; 吴东辉; 节洪波; 方小星; 曹群生
    • 摘要: 针对武器装备试验、训练构建实战化空情模拟条件的要求,提出利用靶标加载龙伯球透镜反射器模拟航空武器的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的方法,来进行靶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和气动特性的融合设计。采用电磁仿真软件FEKO和流体仿真软件Fluent相结合,重点研究了龙伯反射器(Luneburg-Lens Reflectors)的加载位置和反射器并放置方式对靶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和气动特性影响,并且依据缩比模型等效原理,加工制造了靶标和龙伯透镜反射器,并进行了RCS测试,结果表明,龙伯球透镜反射器加载于靶标机头下方可以获得所需的改型RCS的变化,同时对靶标的气动特性影响最小。
    • 熊杰; 陈娇; 兰智高
    • 摘要: 为了减小雷达散射截面,增加飞行器隐身功能,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超宽频率选择雷达吸波体(FSR)结构。FSR具有带内传输、带外吸收电磁波的特点。设计的FSR结构由无损传输层和有损吸波层组成,中间用空气隔开。无损传输层采用十字缝隙与集总电容构成,用于实现高性能带内传输。吸波层设计了工字形与方形的组合结构,在吸收带内产生两上谐振频率,实现超宽带吸波。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FSR能够在中心频率为2.17GHz上实现高性能传输,其插入损耗仅为0.43dB,吸波带宽从5.8GHz到14.7GHz,其相对带宽达到86.8%。新型FSR能够实现带内通信,并吸收带外电磁波,从而能够有效减小飞行器的雷达散射截面
    • 汤华涛; 察豪; 田斌; 王彬彬
    • 摘要: 本文研究了雷达组网时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在方位角上的分布对微波超视距雷达探测范围的影响.首先在蒸发波导条件下,利用抛物方程法推导了电磁波的传播因子,得到了电磁波场强随传播距离和高度的变化规律;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目标RCS在高度和方位角上的分布,研究了目标的回波功率,利用改进的雷达方程得到了微波超视距雷达对目标最大探测距离的计算方法,建立了雷达网探测范围评估模型并进行了仿真.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目标运动姿态未知情况下,雷达组网使雷达的探测范围增加了11.20%,在特定方向上使探测距离增加了16.67%;在目标运动姿态已知情况下,雷达组网在部分方位角上增大了最大探测距离,为微波超视距雷达的组网使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 朱瑛; 段坤; 杨维旭; 罗歆瑶; 赵俊明; 陈克; 冯一军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将超构表面与天线阵列组合设计的方法,以同时实现高增益辐射和低背向散射功能。该超构表面由多层金属图案结构组成,对x极化入射波具有透射功能,从而能使天线辐射场低损耗透过;同时,对y极化入射波具有反射相位调制功能,通过将单元按照棋盘格或随机分布排列,可实现y极化入射波的漫散射功能,从而降低天线阵列的后向散射。仿真分析表明,所设计的低散射天线阵列峰值增益为18.8dB,工作带宽约为12.5%。当探测波为x极化时,10dB RCS缩减频带为9.5~10.1GHz,覆盖天线工作频带,最大缩减值为25dB;当探测波为y极化时,10dB RCS缩减频带为7.8~12GHz,最大缩减值高于35dB。实测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吻合良好。该低散射天线阵列利用超构表面的极化选择特性能实现透、反射功能集成设计,为低散射天线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亓铭瑞; 蒋李兵; 王壮
    • 摘要: 针对相控阵雷达获取单个空间目标RCS数据率低、传统姿态异常检测方法提取短RCS序列有效特征困难、检测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NN-BiGRU网络的RCS异常检测方法。首先利用滑动窗口对一段时间空间目标RCS实时数据进行积累;之后采用一维CNN提取不同检测窗口RCS序列的多尺度高维特征向量,采用BiGRU提取特征向量的时序依赖特征。通过将两个网络级联,实现对RCS随目标姿态变化的多元特征信息的有效提取;最后基于全连接层实现对目标异常RCS序列的分类与识别。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方法,所提方法检测准确率更高,抗噪声干扰能力更强。实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仿真数据训练的模型针对不同源的实测数据,在低数据率条件下能够保持较高的检测准确度,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泛化性,更适用于相控阵雷达体制下RCS的异常检测。
    • 刘洁; 李建瀛; 杜彪
    • 摘要: 针对天线隐身问题,设计了一款宽带极化转换超表面加载的缝隙阵列天线。超表面采用渐变L型枝节的设计方法,其极化转换比大于0.9的工作带宽为79.2%。为缩减一款2×2的H形缝隙阵列天线的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将超表面结构加载到该天线上方。对阵列天线及超表面天线分别进行了仿真和测试,超表面天线的辐射特性保持良好,同时其RCS对于垂直入射方向上的x和y极化波分别在13.4~30.5 GHz和13.1~30.7 GHz得到10.0 dB的缩减。
    • 张雷; 邓乐武; 邓杰文; 王东俊
    • 摘要: 对近远场变换技术在目标特性测试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飞机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近场成像处理、远场计算重构以及卷积积分修正等处理,可将近场散射变换到远场。同时,近远场变换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在不满足远场条件下测量雷达散射截面积(RCS)时遇到的问题。通过对金属导体圆柱、导弹模型、常规飞机模型、角反射器等进行RCS测试,并对单柱面紧缩场与平面波紧缩场的RCS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得到近远场变换技术适用于那些采用隐身减缩技术的目标体,具有对测量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正及提升测试精确度的效果。但对于未采取隐身措施的目标,近远场变换技术则完全不适用。
    • 甄国帅; 李处森; 慈言海; 王焱; 林立海
    • 摘要: 受结构复杂、超大尺寸、制作工艺等多种条件的限制,超大尺寸共形吸波体装机应用后的雷达散射截面研究开展较少,亟需从仿真及试验两个方面加强研究。从超大尺寸共形吸波体的双马来酰亚胺材质隐身翼面前缘制作工艺和基于仿真评估的结构设计出发,对共形吸波体的分层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对机翼前缘共形吸波体的装机雷达散射截面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优化的超大尺寸共形吸波体垂直极化下在2~18 GHz取得-22.4~-1.1 dB的雷达散射截面减缩效果,雷达散射截面的仿真评估误差可以控制在6.5 dB以内,其中材料的电磁参数各向异性测试对仿真误差有决定性影响。
    • 逄爽; 曾旸; 杨琪; 邓彬; 王宏强
    • 摘要: 在太赫兹频段,研究金属目标表面粗糙度对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的调制作用,对粗糙金属目标的RCS缩比测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太赫兹粗糙金属目标镜面RCS随粗糙度的变化规律,结合相干、非相干散射理论,在基尔霍夫近似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特定参数区间粗糙金属目标镜面RCS的预估方法,并对其预估效果进行仿真验证。该方法在太赫兹低频段小粗糙度范围内可以实现对粗糙金属目标镜面RCS的快速预估,并可进一步预测粗糙目标缩比模型的镜面RCS,为太赫兹粗糙金属目标RCS的缩比测量提供有效的比对数据,从而进一步为太赫兹粗糙目标的缩比关系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 熊波; 李湉雨
    • 摘要: 为了求解Vivaldi天线的模式项散射特性,采用了CST-MATLAB联合仿真的方法。首先,通过CST求得天线的电场强度分布;然后,通过后处理导入到MATLAB中进行求解,得到天线的模式项散射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模式项散射与天线方向图形状一致,符合模式项散射的物理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