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篇、专利文献175704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中国防痨杂志、河北中医、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等;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由49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献祥、叶蕻芝、李国东等。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9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75704 占比:99.93%

总计:175823篇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发文趋势图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研究学者

  • 刘献祥
  • 叶蕻芝
  • 李国东
  • 李西海
  • 付东
  • 付雷
  • 冯哲
  • 吕书军
  • 吴广文
  • 廖联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蔡碧莲; 文亦磊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探讨预测龙血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有效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为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1年3月通过网络药理学的各大数据库获取龙血竭成分及靶点、溃疡性结肠炎靶点,筛选出二者的共同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和龙血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成分-靶点-疾病”交互网络图并加以处理分析。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出龙血竭有14种化合物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白细胞介素-6、SMAD3等90个靶点蛋白,经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得到上述靶点中共有54个条目和富集在25条信号通路以此达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揭示了龙血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潜在作用机制,为龙血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进一步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 庄丽; 马子风; 蒋雨薇; 黄星; 张惠勇; 鹿振辉; 吴显伟
    • 摘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中药组方“芩部丹”治疗肺结核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黄芩、百部及丹参的药物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结合GeneCards、OMIM、TTD及DrugBank数据库搜索肺结核的相关基因靶点。基于Uniprot数据平台对靶点的基因名称进行整理与规范,在STRING 11.0数据平台上生成“芩部丹”治疗肺结核的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利用DAVID 6.8平台对靶点进行功能富集与通路分析,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对“芩部丹”治疗肺结核的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路进行分析与网络构建。结果:最终筛选到的“芩部丹”有效化学成分共计116个,作用靶点含有199个。“芩部丹”治疗肺结核的核心活性成分有木犀草素、汉黄芩素、黄芩素、刺槐素、刺芒柄花素、β-谷甾醇、7-甲氧基-3-甲基-2,5-二羟基-9,10-二氢菲,涉及到潜在靶点82个,关键的作用靶点有TP53、IL6、AKT1、VEGFA、EGFR、PTGS2、JUN、CASP3、STAT3、TNF。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学过程373条,分子功能66条,细胞组分39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108条信号通路,关系最密切的为TNF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P值均<0.001),其余包括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及结核病(P值均<0.001)。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解释了中药组方“芩部丹”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肺结核治疗机制,为后期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 刘媛; 陈洁; 孙辉; 刘幸; 刘梦醒; 李池川; 杨柏荣; 杨敏
    • 摘要: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肺结核的用药规律,挖掘出其常用药对,并借助网络药理学探讨其核心药物对肺结核的作用机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复方建立数据库,运用Apriori算法建立起关联模型,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分析平台数据库筛选核心药对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应用Gene Cards数据库检索肺结核疾病靶点,分析得到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将靶点输入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利用Cytoscape软件对成分-靶点-信号通路进行可视化。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156篇,涉及272味中药,频次排名前5位的中药为百部(113次)、麦冬(104次)、黄芪(89次)、白及(86次)、地黄(83次)。关联分析后显示,白及、百部关联性最高(支持度:71.81%,置信度:80.99%,提升比:1.28)。对白及-百部药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白及-百部发挥的主要作用可能与癌症、乙型肝炎、结核病、凋亡、MAPK、TNF等相关信号通路有关(P值均<0.01)。结论:通过数据挖掘,白及-百部为治疗肺结核的核心药对。网络药理学初步阐明核心药对白及-百部治疗肺结核的作用机制,可为临床新方组合和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 曹帆帆; 张登海; 徐莉敏; 池永斌; 王莹; 李波静
    • 摘要: 目的探讨ATP导致共伴侣分子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Cdc37)从人热休克蛋白90(HSP90)复合体解离的可能机制,为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免疫共沉淀法(IP)捕获人组织淋巴瘤细胞(U937细胞)中HSP90复合体后,进行以下实验:(1)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经过ADP、17-烯丙基胺格尔德霉素(17-AAG)、亚胺二磷酸腺苷(AMPPNP)、ATP处理后HSP90复合体中的Cdc37含量,并分别与经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ATP导致Cdc37从HSP90复合体解离是单纯由ATP结合导致还是依赖ATP水解;(2)用FCM检测对照组及ATP处理后复合体中Cdc37和其他共伴侣分子中S期激酶关联蛋白1 G2等位基因抑制因子(Sgt1)、HSP70相互作用蛋白(HIP)、FK-506结合蛋白(FKBP5)、应激诱导蛋白1(STIP1)、热休克蛋白90腺苷三磷酸酶同系物1激活剂(AHSA1)的变化情况,并用IP-westernblot(IP-WB)进行验证,研究ATP导致Cdc37从HSP90复合体解离是否伴随其他共伴侣分子解离;(3)用IP-WB检测对照组及ATP处理组复合体中HSP90、Cdc37及共伴侣分子Sgt1的磷酸化水平;用FCM检测对照组、ATP组及蛋白激酶抑制剂组复合体中的Cdc37及Sgt1的含量。研究ATP导致Cdc37从HSP90复合体解离是否伴随HSP90、Cdc37及其他共伴侣分子磷酸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TP处理后HSP90复合体中Cdc37含量显著下降,而ADP、AMPPNP及17-AAG处理对Cdc37无影响;HSP90复合体中加入ATP导致复合体中Cdc37解离,伴随复合体共伴侣分子Sgt1含量降低;HSP90复合体中加入ATP后,复合体中Cdc37、Sgt1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而在HSP90复合体中加入蛋白激酶抑制剂后,会阻断ATP导致的Cdc37及Sgt1与复合体解离。结论HSP90复合体中ATP导致Cdc37解离的可能机理是:(1)ATP结合HSP90导致该复合体构象改变;(2)ATP导致Sgt1与该复合体解离,且在这个过程中伴随Cdc37与Sgt1的磷酸化增加。特异性抑制Cdc37和HSP90结合,是抗肿瘤新药研究的方向之一,研究Cdc37与HSP90解离机制是此类药物开发的基础。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疫调节治疗专家共识撰写组; 陈亚红; 冯淬灵; 王婧; 王炜; 谢俊刚; 尹燕
    •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我国重点防治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深入探讨慢阻肺的免疫发病机制并对其中的关键靶点进行干预可能为慢阻肺的防治提供新办法。基于目前临床常用的慢阻肺免疫调节剂相关研究证据及具有免疫治疗作用的药物研发现状和趋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疫调节治疗专家共识》撰写组提出4条推荐意见:(1)细菌溶解产物、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大环内酯类药物等生物、化学制剂均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提高免疫细胞活性而发挥对慢阻肺的免疫调节作用;(2)针对流感病毒、肺炎球菌感染等进行疫苗接种可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降低患者死亡率;(3)他汀类药物及维生素D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对慢阻肺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二者在慢阻肺中的应用证据较少且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仍需进一步积累证据;(4)中医药复方及虫草制剂或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免疫细胞活性改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本专家共识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慢阻肺免疫调节治疗的临床实践。
    • 董照阳; 陈茜; 魏伟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结膜炎(AC)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消风散所有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en Cards)、疾病相关的基因与突变位点数据库(Dis Ge NET)和疗效药靶标数据库(TTD)筛选出AC的相关靶点;并利用Venn软件获取化合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结合Cytoscape 3.7.2软件进行拓扑分析筛选关键靶点;通过DAVID在线分析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利用Swiss Dock进行目标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消风散中共筛选出治疗AC的主要活性成分23个和共同靶点49个,PPI网络发现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白细胞介素6(IL-6)、JUN、白细胞介素4(IL-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可能是消风散治疗AC的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涉及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免疫反应、内皮细胞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炎性反应、调节血压、T淋巴细胞增殖的正调控等方面;KEGG通路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T淋巴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类风湿关节炎和炎症性肠病(IBD)信号通路等,这些作用通路可能是消风散防治AC的活性途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槲皮素(Quercetin)与核心靶点之间均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该研究初步揭示了消风散干预AC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其可能作用机制,为该方剂的临床应用和深入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吴天强; 赵娜; 刘春燕; 谢春郁; 魏然; 马建
    • 摘要: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患病率逐年上升,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和肾功能异常,是引发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近年研究发现,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及细胞外因子(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在DN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转导作用,调控信号通路可发挥抗炎、抗氧化、抗凋亡等功效。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通路共调控的优势,在DN的防治中具有显著疗效。本文将近年来中医药调控DN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柴焱; 张涛; 范引科; 惠爱武; 赵林涛; 李芳; 张小丽
    • 摘要: 目的观察养血柔肝丸对多因素诱导所致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探讨养血柔肝丸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多因素模型组、养血柔肝丸高剂量组、养血柔肝丸中剂量组、养血柔肝丸低剂量组和扶正化瘀胶囊组,共6组。空白对照组给予正常饮水和正常饲料。剩余各组大鼠给予改良高脂低蛋白饲料,5%食用酒精,并且大鼠皮下注射含有40%四氯化碳的橄榄油溶液和腹腔注射猪血清0.5 mL/只,2次/周,连续12周。从第7周开始,给予养血柔肝丸,分为高剂量组(9.5 g/kg)、中剂量组(4.75 g/kg)、低剂量组(2.38 g/kg),扶正化瘀胶囊组(0.75 g/kg),空白对照组、多因素模型组每日灌胃等体积量蒸馏水,连续6周,于第12周处理大鼠。采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病理观察大鼠肝纤维化程度;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TGFβ1、Smad3、Smad7的表达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法。结果多因素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可见肝小叶结构严重破坏,纤维化明显增强,形成不同大小的假小叶;而养血柔肝丸各剂量组较多因素模型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好转,以养血柔肝丸高、中剂量组治疗趋势最显著。多因素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GFβ1、Smad3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提升(P值均<0.05),Smad7的表达则明显下降(P<0.05),而养血柔肝丸各剂量组TGFβ1的表达与多因素模型组比较有所降低(P值均<0.05),Smad7的表达则明显升高(P值均<0.05);养血柔肝丸高、中剂量组Smad3的表达与多因素模型组比较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养血柔肝丸可明显抑制大鼠肝纤维化,使大鼠肝组织中TGFβ1、Smad3的表达下调,Smad7的表达上调,TGFβ1/Smad信号通路是养血柔肝丸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 陈学锋; 容春莉; 姚文静; 张延涛; 白文楼; 贾永建; 郝自强; 齐晓勇
    • 摘要: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是一类新型的口服降糖药,其通过抑制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而降低肾糖阈,促进尿葡萄糖排泄,进而达到降低血液循环中葡萄糖水平的作用.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SGLT2i有卡格列净、恩格列净、达格列净等.在最近结束的大型临床试验中,SGLT2i除具有降低血糖作用外,均显示出明显的心脏和肾脏保护作用.这些临床试验的亚组分析显示,SGLT2i可以显著延缓肾脏病的进展及降低心力衰竭的再住院率.本文总结了SGLT2i心血管方面最新的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旨在对SGLT2i的心血管获益机制进行探讨,以期指导SGLT2i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进一步应用,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 俞晓菡; 王雨露; 许笑阳; 平键; 赵长青
    •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全球发病率持续上升,由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治疗药物.该病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加剧糖尿、高血脂等相关代谢性疾病发生的风险,严重会导致肝纤维化,甚至发生肝硬化.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小肠L型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具有调节葡萄糖依赖性的胰岛素分泌刺激,减少胃排空,抑制食物摄取等作用.综述了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