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荧光淬灭

荧光淬灭

荧光淬灭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8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3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81302篇;相关期刊124种,包括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等;荧光淬灭的相关文献由940位作者贡献,包括鲍锦库、刘峰、刘超等。

荧光淬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3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1302 占比:99.77%

总计:81491篇

荧光淬灭—发文趋势图

荧光淬灭

-研究学者

  • 鲍锦库
  • 刘峰
  • 刘超
  • 崔大祥
  • 贺蓉
  • 高峰
  • 徐小超
  • 潘碧峰
  • 王相
  • 王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作者

    • 王鹏; 林一凡; 胡利明; 莫善雁
    • 摘要: 菁染料具有优秀的光学性质,常用于肿瘤组织的实时可视化荧光成像。但普通菁染料成像背景较高,对肿瘤组织的靶向能力差。将菁染料自组装成纳米粒子可使染料形成聚集并实现荧光淬灭(聚集淬灭效应),降低其在普通组织的成像背景;同时,纳米粒子的高渗透长滞留效应(EPR效应)可提高染料对肿瘤组织的靶向能力。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双硫键双菁染料(SO_(3)Cy7-ss-Cy7.5),该染料由于两亲性的特性易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成纳米粒子,荧光淬灭高达92%;当纳米粒子与谷胱甘肽(GSH)响应后,淬灭的荧光逐渐恢复,最终实现16倍的荧光强度增强。因此,该双菁染料具有良好的肿瘤组织高分辨成像潜力。
    • 周新崇; 易灿; 刘进兵
    • 摘要: 本文采用体外酪氨酸酶抑制模型法,评价崀山脐橙皮醇提物的4种有机相萃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崀山脐橙皮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均具有一定酪氨酸酶抑制作用,正丁醇相抑制活性最好,IC_(50)值358.150 mg·L^(-1);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类型为非竞争抑制,抑制常数为398.68 mg·L^(-1);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崀山脐橙皮正丁醇相对酪氨酸酶是静态型猝灭。
    • 关桦楠; 王丹丹; 孙冰玉; 吴永存; 张悦
    • 摘要: 荧光纳米材料主要包括荧光碳纳米材料、荧光金属纳米材料、多功能复合纳米材料和金属框架等,该材料不仅具有特定的荧光强度和较高的光稳定性,还具有纳米材料特有的量子效应、尺寸小等性质。近年来由于其高稳定性、低成本、易制备等特点逐渐成为模拟酶的优选材料,为食品、医疗和生化领域都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本文简要总结了近年来荧光纳米材料作为模拟酶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对荧光纳米材料作为模拟酶的未来挑战和前景进行展望。
    • 张文谦; 牛亚杰; 曹铎
    • 摘要: 荧光类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因其突出的光学特性、永久孔隙率、可调控的结构和相对较长的发射波长,成为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传感材料。采用协同策略,将轴手性2,2′-联吡啶-3,3′-二羧酸-1,1′-二氧(H 2dpdcdo)含氧配体和氨基修饰的N^(2)-(吡啶-2-基)吡啶-2,6-二胺(pda)含氮配体,通过扩散法与Zn(OAc)2·2H_(2)O金属盐合成了一种新型荧光MOF材料{[Zn(dpdcdo)(pda)]·H_(2)O·0.5DMF}_(n)。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SCXRD)、粉末X-射线衍射(PXRD)、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EA)、热重分析(TGA)和荧光光谱对MOF{[Zn(dpdcdo)(pda)]·H_(2)O·0.5DMF}_(n)进行了表征。MOF{[Zn(dpdcdo)(pda)]·H_(2)O·0.5DMF}_(n)中R和S-dpdcdo配体连接Zn1与pda分别产生一维左手链和右手链,两种手性链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三维外消旋结构。固态荧光测试显示,MOF{[Zn(dpdcdo)(pda)]·H_(2)O·0.5DMF}_(n)相比于配体,发射峰出现了大幅度红移,在523 nm处有一强发射峰,在紫外灯照射下发出明显的黄绿色荧光。离子识别实验表明MOF{[Zn(dpdcdo)(pda)]·H_(2)O·0.5DMF}_(n)是一种检测MnO_(4)^(-)离子的良好荧光探针。
    • 朱锋利; 杨玲; 杨沛; 王亚虎; 谭海湖
    • 摘要: 以生物质废弃物雪莲果皮为碳源,乙二胺为氮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蓝色荧光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并探索其在防伪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N-CQDs为球形形貌,平均粒径约为1.88 nm;N-CQDs具有类石墨烯结构,表面富含氨基、羧基等官能团;N-CQDs的荧光对Fe^(3+)及pH值具有响应性。以PAA为基质,将N-CQDs制备成丝网油墨,印制的图案在自然光下隐形,在紫外光下显示出蓝色荧光图案,移除紫外光后,呈现绿色磷光图案。此外,在图案上喷涂Fe^(3+)溶液或碱液,其荧光被明显淬灭。基于响应性荧光碳量子点的防伪图案可实现静态、动态两种模式的信息存储,信息安全性与防伪等级更高。
    • 辛成洁; 刘海舰; 李贞相; 刘莹; 马凝
    • 摘要: 该研究利用亮蓝(BB)与铜纳米团簇(Cu NCs)之间的荧光内滤效应(IFE),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检测亮蓝的方法。室温下,在水溶液中,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封端剂,水合肼(N_(2)H_(4)·H_(2)O)为还原剂,将Cu^(2+)还原为牛血清白蛋白-铜纳米团簇(BSA-Cu NCs),把制备的BSA-Cu NCs作为荧光剂用于检测亮蓝。通过研究发现BB的吸收光谱和BSA-Cu NCs的发射光谱有很好的重叠,当BB和BSA-Cu NCs混合时,BSA-Cu NCs的荧光被显著地淬灭,且淬灭的程度与BB的浓度呈现非常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开发了一种荧光传感器,其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15~5μM,检测限为0.015μM,并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了很好的前景。
    • 张申; 蔡志峰; 郭玉玉
    • 摘要: 三硝基苯酚(PA)是废水中酚类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成分,鉴于其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实现PA简便、准确的检测意义重大.本文以L-组氨酸为保护剂,抗坏血酸为还原剂,通过一步法在室温下合成了铜纳米团簇(Cu NC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傅里叶红外(FT-IR)等手段被用于研究样品的结构与性质.结果显示,该铜纳米团簇的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82和492 nm,所得样品分散性良好且尺寸均匀,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水溶性的Cu NCs荧光探针对PA的检测具有高选择性,内滤效应(IFE)的存在导致了PA对荧光探针的有效淬灭.在0~80μM浓度范围内F0/F与PA的浓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最低检出限为0.25μM(S/N=3).另外,Cu NCs被成功用于实际水样中PA的检测,说明此种荧光探针有很好的实用性.
    • 乔佩佩; 杜欣; 刘广欢; 张永坡; 高春艳; 王敏; 岳爱琴; 赵晋忠; 杜维俊
    • 摘要: 合成了一例双核铜配合物[Cu2L(NO3)(PhCOO)2(H2O)](ClO4)·3H2O(1)(L=4,4'-二(N,N-二(吡啶-2-甲基))氨基二苯甲烷).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表征并解析了其单晶结构.单晶结构表明每个Cu中心均为五配位畸变的四方锥构型.利用光谱实验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结合能力,凝胶电泳实验进一步证明了配合物的化学核酸酶活性,并对切割机理进行了研究.此外MTT实验测定了该配合物对体外HeLa、HepG-2和SGC-7901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能力.
    • 余佩林; 陈磊; 刘军; 陈华林; 丁克毅; 李贺
    • 摘要: 设计了 一种新型的高荧光硅量子点(Silicon quantum dots,Si QDs)的合成方法,并尝试探索其制备机理以及在三价铁离子(Fe3+)检测中的应用.与传统的还原法制备硅量子点相比,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在硫酸的作用下能够得到具有高荧光、低尺寸特性的硅量子点.结果表明该硅量子点的最佳激发波长和对应发射波长分别为305 nm和384 nm.在水溶液中,Si QDs和Fe3+通过配位作用使得硅量子点发生明显聚集诱导淬灭现象(aggregation caused quenching ACQ),该方法能在2.5μM~250 μM的范围内实现对Fe3+的灵敏检测,检出限为670 nM.
    • 郝丽娟; 王婷; 董国华; 张文治; 白丽明; 杜海瑶; 郎坤; 李欣
    • 摘要: 以玉米淀粉为碳源,在草酸的作用下利用乙醇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绿色荧光碳量子点(G-CQD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Raman光谱等测试分析了G-CQDs的形貌、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G-CQDs为粒径为2~5 nm的准球形纳米颗粒,表面含有丰富的C—O、O—H等亲水性基团;且具有类石墨烯结构.荧光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G-CQDs在385 nm的光激发下在~520 nm处呈现明显的荧光发射,且发射强度随着G-CQDs浓度的降低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其荧光量子产率可达38.5%.此外,G-CQDs的荧光发射强度随着溶液H+和OH-的浓度变化表现出明显不同的淬灭行为,并可用于溶液中H+和OH-的可逆关-开"off-on"型荧光响应探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