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英汉成语

英汉成语

英汉成语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18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语言学、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88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考试周刊、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台州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2烟台全国翻译学辞典暨译学理论研讨会等;英汉成语的相关文献由92位作者贡献,包括余波、吕武庆、吴军俐等。

英汉成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 占比:15.6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488 占比:84.14%

总计:580篇

英汉成语—发文趋势图

英汉成语

-研究学者

  • 余波
  • 吕武庆
  • 吴军俐
  • 李洁
  • 王蕾
  • 邵伟国
  • 陈洁
  • 中绳
  • 于淼
  • 何学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明月
    • 摘要: 成语是一个国家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长期以来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晶.然而中英成语有着很大的差异, 因此在翻译英汉成语时, 不免要考虑多种因素.本文将就英汉成语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进行剖析, 最后总结英汉成语恰当的翻译策略.
    • 方璐
    • 摘要: 按照传统的语言观解读并翻译成语,会让译文读者感到晦涩难懂.译者可运用隐喻思维理解原语,并将自身的思维结果传递给译文读者,引导读者从文化、修辞手法、情感表达三个方面来理解成语,进而尽可能准确理解英汉成语的深层含义.
    • 张羽
    • 摘要: 我国翻译界关于直译与意译的争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支谦的《法句经序》,许多年来,两种翻译方法究竟孰是孰非一直难以有一个公认的定论.但翻译就是翻译,本来无所谓什么译,关键是能在原文与译文之间架构起一座合适的桥梁.本文将从英译汉与汉译英两个方向,通过选取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一些成语或惯用语,来举例说明如何在翻译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抛开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准确译出英汉成语的真实含义.
    • 孙卉
    • 摘要: 成语是一种有着鲜明特色的语言现象。本文通过对比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来对比英汉成语、习语的异同,探究其语言结构、表现形式及文化内涵,探讨英汉成语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成语教学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 刘艳芝
    • 摘要: 我们学习英汉成语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认识这些成语或者知道它们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在实际情境中领悟其深刻内涵并正确地运用。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作者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了解英汉成语的修辞特征、修辞功能及它们所蕴含的美学价值。
    • 林伟
    • 摘要: 本文通过George· Lakoff和Mark·Johnson的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理论,对英汉成语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分析成语的意义,并分别从英汉成语中的含有身体类的成语进行分析其本体意义.成语经过隐喻和转喻的过程之后便形成深层含义.由于成语典故在形式上和内容上以及来源的不同,因此,理解其意义需要隐喻和转喻来表现更加丰富的内涵.
    • 吴映梅
    • 摘要: 语言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一旦语言进入交际,便会产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英汉成语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内涵的基本对应、部分对应和不对应或基本不对应三个方面。因此,我们应正确理解英汉成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在理解和翻译处理时应有区别地对待,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文化隔阂,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 邵薇薇
    • 摘要: 成语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理解和互译具有很大差异。因此,对于英汉成语的理解和互译来说仅从字面上进行简单的理解和翻译是不够的。文章围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汉成语理解和互译,以及影响英汉成语理解和互译的文化差异等因素进行简单地论述。
    • 贺立
    • 摘要: 成语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带有浓厚的历史、地理、民族、风俗和宗教等文化色彩.文化差异加大了英汉成语翻译的难度.本文旨在探讨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两种文化的异同.
    • 张亚文
    • 摘要: 文化差异是影响英汉成语翻译的重要因素。只有正确认识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才能有效开展英汉成语互译的相关工作。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主要反映在地域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与历史文化四个方面。基于这些差异,我们必须采用直译法、直译加注法、意译法、直译加意译等四种主要翻译策略,以实现英汉成语互译的目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