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苯丙胺

苯丙胺

苯丙胺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394篇,主要集中在药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8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86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法医学杂志、刑事技术、中国法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神志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换届大会暨2013年神志病专业学术年会、第四届全国“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化学问题”学术研讨会、第19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等;苯丙胺的相关文献由976位作者贡献,包括莫志贤、宿宝贵、付艳艳等。

苯丙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8 占比:50.25%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2.54%

专利文献>

论文:186 占比:47.21%

总计:394篇

苯丙胺—发文趋势图

苯丙胺

-研究学者

  • 莫志贤
  • 宿宝贵
  • 付艳艳
  • 刘钦
  • 潘三强
  • 程建功
  • 卢金山
  • 吕小翠
  • 张玉荣
  • 李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蓉; 苏鑫; 张云霞; 陈玉锋
    • 摘要: 采用Gaussian09量子化学程序包,B3LYP/6-31+G(d,p)基组水平上对三种苯丙胺类分子苯丙胺(Amphetamine,AM)、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3,4-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MDMA)的结构进行了优化,通过频率计算,绘制了分子的拉曼光谱图,对其拉曼特征峰进行了指认和归属;讨论了3种分子的前线轨道及能隙差,通过分子表面静电势分布和简缩福井函数分析,预测了3种分子发生亲电/亲核反应的位置。
    • 朱宏伟; 孙林; 张凯; 陆艳艳; 孟祥宇; 刘久玲; 何世堂
    • 摘要: 建立了同时检测唾液中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的快速前处理和顶空-声表面波气相色谱方法。对前处理方法中的NaOH使用量、振荡速度以及振荡时间等参数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最佳前处理条件为NaOH使用量2.5 g、振荡速度800 r·min^(-1)以及振荡时间4 min。最佳条件下,声表面波气相色谱仪测定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的检出限分别为0.14μg·L^(-1)和1.15μg·L^(-1),线性范围为5~75μg·L^(-1),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和0.994。在12.5μg·L^(-1)和25μg·L^(-1)添加水平时,回收率范围为89.6%~106.9%,相对标准偏差为4.3%~8.1%(n=6)。本方法采用快速前处理结合声表面波气相色谱仪,操作简单,检测灵敏度高、速度快,适用于公安机关毒驾现场检测初筛工作。
    • 白渊翰; 曾志文
    • 摘要: 目的 探讨氯化锂对苯丙胺诱导的大鼠行为敏化的影响及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S组,n=13)、苯丙胺敏化组(S-A组,n=13)和氯化锂预处理苯丙胺敏化组(L-A组,n=14),S-S组大鼠接受连续5 d的生理盐水(10 ml/kg)预处理+生理盐水(10 ml/kg)腹腔注射;S-A组大鼠接受连续5 d的生理盐水(10 ml/kg)预处理+苯丙胺(1.5 mg/kg)腹腔注射;L-A组大鼠接受5 d的氯化锂(100 mg/kg)预处理+苯丙胺(1.5 mg/kg)腹腔注射,之后停药6 d,第12天时每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接受低剂量苯丙胺腹腔注射.采用自发活动视频分析记录系统记录3组大鼠每组随机6只分别在用药第1天和第12天时150 min内的自发活动.第12天时在未接受行为学测试的3组大鼠中每组随机6只,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其前额叶皮质磷酸化Akt(p-Akt)/Akt、磷酸化GSK-3β(p-GSK-3β)/GSK-3β表达水平.结果 在用药第1天时,S-A组大鼠的自发活动总距离[(26826.50±5987.96)cm]明显高于S-S组[(1861.50±612.49)cm]和L-A组[(7599.00±4778.14)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第12天时,苯丙胺激发实验中S-A组大鼠自发活动总运动距离[(43823.83±5831.88)cm]明显高于S-S组[(14274.50±4724.98)cm]和L-A组[(17823.50±4313.64)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组大鼠前额叶皮质p-Akt/Akt比值和p-GSK-3β/GSK-3β比值均低于S-S组(均P<0.05),而L-A组大鼠前额叶皮质p-Akt/Akt比值和p-GSK-3β/GSK-3β比值高于S-A组(均P<0.05).结论 氯化锂可以抑制苯丙胺诱导的大鼠行为敏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Akt/GSK-3β通路介导.
    • 汤文川; 王爱华; 任昕昕; 于哲; 常靖; 王瑞花; 王元凤
    • 摘要: 目的 建立全血、尿液中手性甲基苯丙胺、手性苯丙胺和司来吉兰同时分析检测的方法.方法 全血、尿液经Oasis PRiME MCX固相萃取柱前处理,采用Phenomenex Lux AMP(150×3.0mm,3μm)手性液相色谱柱,以甲醇-5mmol/L碳酸氢铵水溶液(pH=11)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5mL/min,以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扫描时间21min.结果 甲基苯丙胺两种对映异构体、苯丙胺两种对映异构体和司来吉兰在1-500n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各物质r2>0.99);甲基苯丙胺两种对映异构体的检出限为0.05ng/mL,定量限为0.1ng/mL,苯丙胺两种对映异构体和司来吉兰的检出限为0.1ng/mL,定量限为0.5ng/mL;在低(5ng/mL)、中(50ng/mL)、高(200ng/mL)三个添加浓度下,各目标物的绝对回收率和基质效应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2.61%.应用该方法对口服司来吉兰的比格犬的血液和尿液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仅存在司来吉兰原体、代谢物R-甲基苯丙胺和R-苯丙胺.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全血、尿液中手性甲基苯丙胺、手性苯丙胺和司来吉兰的HPLC-MS/MS定性、定量分析检测方法,该方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可为司法实践中法医毒物鉴定提供一定参考.
    • 王华; 罗达龙; 覃蓝
    • 摘要: 目的:建立食品汤汁中苯丙胺、甲基苯丙胺、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3,4-亚甲二氧基-N-乙基-苯丙胺、3,4-亚甲基二氧基苯丙胺和氟胺酮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方法.方法:用乙腈对待测物进行提取,用Captiva EMR-Lipid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通过液质联用仪进行测定,并利用ACE C18-苯基色谱柱(2.1 mm×100 mm,2μm)进行检测,用质谱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进行采集.结果:6个化合物在0.02~2.00 ng/mL线性良好;检出限均为0.03 ng/mL;定量限均为0.1 ng/mL,在0.1 ng/mL、0.5 ng/mL、5.0 ng/mL 3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83.2%~94.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1%~4.6%.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易快速、定性定量准确、灵敏度高等特点,能应用于日常样品的检验检测.
    • 沈宝玉; 杨根梦; 刘鹏亮; 王上; 洪仕君; 李利华
    • 摘要: 物质相关障碍(substance-related disorders,SRDs)是一系列躯体及精神障碍,其中涉及毒品滥用、药物副作用及毒素暴露等,包括酒精及毒品相关障碍在内的SRDs已经成为严重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甲基化CpG序列结合蛋白2(methyl-CpG-binding protein 2,MeCP2)作为重要的中枢神经系统调控因子,在神经突触可塑性、神经系统发育及成熟大脑功能维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MeCP2参与了多种SRDs的形成,主要涉及MeCP2对多种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其对激素分泌、炎症反应及神经突触可塑性等生物学功能的调节,最终体现在MeCP2对奖赏行为、社交行为、认知行为及空间记忆等行为学的影响.MeCP2对SRDs的调控机制较为复杂,目前的研究尚不充分.现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探讨MeCP2在SRDs中的调控机制,为SRDs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赵绪龙; 马广鹏; 武继锋; 刘海燕; 栾玉静; 王爱华
    • 摘要: 目的 建立指甲中甲基苯丙胺苯丙胺的冷冻研磨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经冷冻研磨处理,采用甲醇提取,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以保留时间和两对特征离子定性,以外标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 指甲破碎方式中使用冷冻研磨处理的提取效果最好.甲基苯丙胺苯丙胺均在0.2~25ng/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1和0.9988,检出限均低于0.05ng/mg,定量限均为0.2ng/mg;提取回收率均高于85%,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结论 本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应用于指甲中甲基苯丙胺苯丙胺成分的定性定量检测.
    • 李建平; 张治华; 张峪清; 曾莞勇; 黎仕达; 杨瑞东; 隋学琼; 王俊杰; 郑洪波
    • 摘要: 目的 在毒品戒断治疗中复吸是一个关键性影响因素,通过系统性地分析影响复吸的心理社会因素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吸毒防治模式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对242例正在接受“强戒”的戒毒人员进行了影响复发的心理社会因素的量表评估与分析,分为二组进行比较(首次强戒组和2次以上强戒组).结果 初次吸毒年龄越早的戒毒人员,其复吸的频率越高且戒毒效果越差;吸毒年限对戒毒效果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吸毒年限越长的戒毒人员,其戒毒效果越差且复吸的次数越高;同时戒毒人员的文化程度也影响着戒毒人员的戒毒效果,文化程度越低的人,复吸的次数越高,戒毒效果越差;“消除性毒品渴求”的评分高低预测着戒毒人员入强戒所的次数.结论 在戒断治疗中引入能够提高戒毒人员社会性的干预方案及引导戒毒人员去建立有效负性情绪应对策略和新的毒品认知行为模式,会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的戒毒防治模式的建立.
    • 郭勇金
    • 摘要: 苯丙胺类新型毒品已经开始成为我国的主流滥用毒品,并且吸食人群日趋年轻化,禁毒形势日益严峻,但是目前在我国甚至世界都没有一种有效的戒断药物,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查找分析,以期寻找有效合理的戒毒药物帮助戒毒人员更好地戒断毒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