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自由劳动

自由劳动

自由劳动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哲学理论、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专利文献43749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陕西行政学院学报、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等; 自由劳动的相关文献由100位作者贡献,包括何云峰、李义平、宋朝龙等。

自由劳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43749 占比:99.77%

总计:43850篇

自由劳动—发文趋势图

自由劳动

-研究学者

  • 何云峰
  • 李义平
  • 宋朝龙
  • 张晓兰
  • 母小勇
  • 胡建
  • 代长彬
  • 尤西林
  • 李雯
  • 王秋菊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晓芳; 徐鑫
    • 摘要: 劳动形态演变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技术革命势必会影响劳动者、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从而对劳动的潜在形态、流动形态和凝结形态产生影响。本文基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对劳动之于人的本质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技术变迁为线索,厘清劳动形态演变的历史阶段性和内在逻辑;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主线,阐明技术进步提升劳动生产效率、节约人类劳动的演进历程,从而对后工作时代自由劳动展开分析,构建新时期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理论框架。研究认为,人工智能会加速劳动节约进程,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现实经济条件。
    • 花凤春
    • 摘要: 自由劳动是人类的永恒追求。《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青年恩格斯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撰写的对正处于工业转型初期的英国社会及其无产阶级劳动状况进行全面考察的光辉文本。在这部经典文献中,青年恩格斯正是基于工业革命史、工人运动史和共产主义事业史三重逻辑视角,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强制劳动的批判、对工人反抗以争取自由劳动的揭示、对最终要求实现全体人类劳动自由的预判。显然,青年恩格斯已经站在了共产主义者的立场上,展开了对人类自由劳动的捍卫和维护。
    • 邢继伟; 杨利英; 孙梦思
    • 摘要: 劳动是人自由自觉的本质活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按照马克思劳动理论,自由劳动也可被定义为是表征类本质的劳动,是自由、自主的劳动,是对象化的劳动,是平等、和谐、团结类关系的劳动。文章通过对红旗渠“奇迹”的马克思自由劳动理论解读,得出红旗渠是林县人民自由劳动产物的新论断。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历史节点,深入探究自由劳动生成路径,倡导自由劳动,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具有深远意义。
    • 姚修杰
    • 摘要: 劳动解放何以可能是马克思劳动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理解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及其对劳动解放何以可能问题的回答,必须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起点。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把劳动理解为人的生命活动,把人的自由本性内在地植入劳动之中,这是马克思与西方传统哲学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从劳动的社会本性出发,把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与劳动异化的积极扬弃内在统一起来,理解为一个社会运动或社会生成过程,从而指明了劳动解放的现实路径。自由劳动作为劳动解放的最终目标,是劳动的自由本性的真正实现;作为积极扬弃异化劳动或者私有财产的社会运动过程的结果,则是劳动的社会本性的真正实现。劳动解放或自由劳动的实现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社会或共产主义社会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运动过程。
    • 王永秋
    • 摘要: 劳动幸福权是每个人不可转让的初始权利,是其他一切权利的根源和基础。[1]劳动生产出物质文化产品,满足着人类物质和精神需要,创造了富裕幸福的生活。与此同时,在劳动创造美好富裕生活的过程中,人们也在不断地实现着人的劳动幸福权这一初始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幸福权就是人们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哲学依据;而作为人类社会共同目标追求的“共同富裕”则与劳动幸福权的实现同频共振,是人的劳动幸福权实现的最终样态。
    • 李建蕊; 吴荣
    • 摘要: 劳动教育问题由来已久,纵观国内学界劳动教育问题的研究现状,主要围绕着基本内涵、价值内蕴、基本特性、历史演变以及实践路径这几个方面展开,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同时也存在诸如基本概念诠释不清、基本视域狭窄闭塞、理论挖掘浮于表面等问题。对此,学界应该立足科学的理论基点,从劳动教育自身的内在逻辑架构出发,拓宽研究视域,形成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劳动教育研究局面,为解答劳动教育的时代困境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撑。
    • 李永刚
    • 摘要: 应得正义和自我实现是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双重意蕴。就前者来说,马克思借助于洛克、亚当·斯密的“自我所有”概念和劳动应得正义原则,揭露出资本主义社会所标榜的应得正义仅仅停留于形式,其实质是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就后者来说,马克思借助于黑格尔、卢梭关于人的自我实现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强制劳动所造成的人的异化和自我丧失。凭借自由劳动来扬弃强制劳动,通过人的全面而丰富的“存在的感受”实现人性的复归,是人的自我实现的必由之路。这样一来,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双重意蕴就具有三重内涵,即劳动应得正义、自由劳动和“存在的感受”。劳动应得正义实现于自由劳动之中,自由劳动和“存在的感受”共同构成了人的自我实现,这三重内涵最终实现于“个人所有制”之中。
    • 杨建强
    • 摘要: 马克思主义劳动伦理学将自由劳动作为其核心关切,自由劳动要求劳动主体的自我实现、劳动方式的全面性以及社会交往关系的丰富性。为此,就须破除不平等的生产关系,提升自由劳动的伦理价值。在当代,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伦理观为指向,深入发掘中国传统伦理中平等劳动观的伦理资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劳动者的价值自觉,以消除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使崇尚劳动、劳动光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激发人们的创造潜能,彰显马克思主义劳动伦理的当代价值。
    • 张晓兰
    • 摘要: 人的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最高价值追求,但马克思并没有直接阐释自由的本质内涵。因此,我们探讨自由问题需要从劳动与休闲的双重向度辩证理解,即从生产劳动中争夺自由时间,并由消极休闲转向自由劳动。一方面摆脱资本主义"时间的统治",争夺更多可从事高级活动的自由时间;另一方面摆脱"劳动的奴役",实现以人的自由发展为内涵的自由劳动。相对于必要劳动来说,自由劳动属于一种休闲,而相对于作为必要劳动调节机制的消极休闲,它是一种积极休闲。积极休闲的转向本质上就意味着自由时间与自由劳动的融合统一,强调人在自由和休闲中劳动,同时在劳动中感受到自由和休闲,这是人类劳动的本真状态,也是人类自由的真正实现。
    • 张晓兰
    • 摘要: 人的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最高价值追求,但马克思并没有直接阐释自由的本质内涵.因此,我们探讨自由问题需要从劳动与休闲的双重向度辩证理解,即从生产劳动中争夺自由时间,并由消极休闲转向自由劳动.一方面摆脱资本主义"时间的统治",争夺更多可从事高级活动的自由时间;另一方面摆脱"劳动的奴役",实现以人的自由发展为内涵的自由劳动.相对于必要劳动来说,自由劳动属于一种休闲,而相对于作为必要劳动调节机制的消极休闲,它是一种积极休闲.积极休闲的转向本质上就意味着自由时间与自由劳动的融合统一,强调人在自由和休闲中劳动,同时在劳动中感受到自由和休闲,这是人类劳动的本真状态,也是人类自由的真正实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