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雇佣劳动

雇佣劳动

雇佣劳动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327篇,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7篇、专利文献583篇;相关期刊232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求实、理论前沿等; 雇佣劳动的相关文献由331位作者贡献,包括苗贵山、张新光、杨建平等。

雇佣劳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7 占比:35.93%

专利文献>

论文:583 占比:64.07%

总计:910篇

雇佣劳动—发文趋势图

雇佣劳动

-研究学者

  • 苗贵山
  • 张新光
  • 杨建平
  • 任洲鸿
  • 刘冠军
  • 陈方平
  • 马莎莎
  • 刘欣
  • 刘阳河
  • 周晓梅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义良
    •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描述了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过程,并由此形成了“无产阶级”范畴的三个本质规定:从属于资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从事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掌握先进生产力与文化;是革命的主体,具有真正的革命性与实践性。他们以实证科学的方法而不是哲学思辨的方式描述了无产阶级如何由他们自在的存在生成为具有普遍性和革命性的自为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对何谓无产阶级本质的规定以及如何生成的描述,为判断形形色色的无产阶级理论提供了理论指南和方法论指导。
    • 高海波
    • 摘要: 悖论性贫困是指劳动者越劳动就越贫困的悖反现象,其发端于资本主义社会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表征。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制是悖论性贫困产生的制度前提,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剥削形式下日益导致资本积累和贫困积累的两极分化,由此而来的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完。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阶级斗争和延长资本主义的寿命所采取的时间修复策略、空间修复策略、福利制度修复策略都未彻底消除悖论性贫困问题,反而催生了更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要化解悖论性贫困,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共同富裕为本质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灭贫困及促进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为致力于消除贫困问题的国家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蒋德海
    • 摘要: 协作劳动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与雇佣劳动不同,协作劳动是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体现,而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点。我国改革开放推进市场经济,不能将雇佣劳动当作市场经济的伴生物,更不能将其全盘照搬。必须在改革的过程中,逐步改变从资本主义社会沿袭下来的还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劳动关系的痕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全体劳动者的劳动热情,爆发出无限的创造力,为社会主义作贡献。
    • 李维意
    • 摘要: 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是全部现代社会体系围绕旋转的枢轴。马克思的劳动现代性批判紧紧围绕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展开。现代性的开启表现为资本臣服雇佣劳动和重构劳动空间的过程。现代性的时空布展体现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马克思通过创新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论和资本再生产论等,深刻剖析了资本和雇佣劳动的交换关系、生产关系、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对劳动现代性给予了系统批判。马克思通过对劳动现代性的系统批判,揭示资本之于现代性的决定作用和劳动之于现代性的基础地位,论证了共产主义现代性取代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历史必然趋势。
    • 苗贵山
    • 摘要: 马克思与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矛盾解决的"两个和解"思想,经由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人本学而导源于黑格尔关于道德世界观问题的"两个公设";"两个和解"思想的理论缘起与发展的内在逻辑贯穿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构建过程之中;通过对作为受生产力制约的资产阶级交往方式(市民社会)及其所承载的政治国家这一"虚幻的共同体"的批判性分析,提出唯有消灭资本主义雇佣劳动与政治国家,创建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从而进行联合劳动基础上的"真正的共同体",才能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到极其明白且合理的解决,联合劳动基础上的实现社会整体幸福的共同体伦理才得以可能.
    • 范佳颖; 杨梦圆
    • 摘要: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其稳定而高效的劳动力市场不但促进了国家生产力的发展,还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后,同样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却成为制约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着眼于日本劳动力市场近20年来的就业数据,分析了日本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及雇佣劳动制度给日本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从制度改革、产业升级等角度提出了改进措施。
    • 付舒; 田丰禾
    • 摘要: 雇佣劳动的概念在马学科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对此概念的表述较多联系异化和异化劳动展开,对马克思经济学视域下的雇佣劳动涉及不足,并且对于《哲学的贫困》一书的解读也主要集中在历史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和剩余价值论等角度进行解读.因此,我们选择从《哲学的贫困》中所提及的雇佣劳动角度来切入马克思对于劳动的认知,并且结合异化劳动来理解雇佣劳动,理解资本主义本质,从而较为完整的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过程的真实脉络.
    • 范佳颖; 杨梦圆
    • 摘要: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其稳定而高效的劳动力市场不但促进了国家生产力的发展,还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后,同样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却成为制约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着眼于日本劳动力市场近20年来的就业数据,分析了日本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及雇佣劳动制度给日本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从制度改革、产业升级等角度提出了改进措施.
    • 王维平; 牛新星
    • 摘要: 在《资本论》这一"有机的整体"中,资本之论辅以劳动之论.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突破口、以劳动为逻辑辅线对资本关系展开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相统一的"二重性"使得劳动得以显现,同时,劳动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一股"颠倒"性力量、不同的阶级属性、揭开资本"秘密"的钥匙广泛存在于社会之中.由雇佣劳动的析出逻辑可以看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雇佣劳动与资本积累之间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发展,社会劳动的外在限制和内在超越已成为自身的桎梏,进而社会劳动的物化性和历史性得以凸显,社会劳动得以科学认识,劳动世界得以全面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 潘二亮; 刘欣
    • 摘要: 劳动教育作为一种"成人"教育,其实质是对人的感性需要与感性意识的属人生成与恢复的教育,要实现这种教育理念,不能仅仅从"劳动创造人"这一人类学视角而必须同时从雇佣劳动出发进行当代解读.同时,鉴于当代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特殊阶段,要实现这一教育理念,则必须把"劳动法权"意识的培养作为劳动教育的重中之重,唯有把"劳动法权"的教育深入"劳动教育"实践,才能以超越性的视野,既充分认识到雇佣劳动的历史价值,又确信劳动的人类学不朽意义和永恒价值,让劳动教育的理念和成果在现实社会中扎根、发展和壮大,进而形成人人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光荣的社会氛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