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自然妊娠

自然妊娠

自然妊娠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58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基础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8553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中国生育健康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3全国生殖医学临床实践和研究论坛、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生殖医学学术会议、2012年第九届全国中医性学研讨会等;自然妊娠的相关文献由485位作者贡献,包括杜江波、林苑、沈洪兵等。

自然妊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6 占比:0.78%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8553 占比:99.16%

总计:18710篇

自然妊娠—发文趋势图

自然妊娠

-研究学者

  • 杜江波
  • 林苑
  • 沈洪兵
  • 胡志斌
  • 靳光付
  • 马红霞
  • 丰常申
  • 冯帆
  • 刘志伟
  • 刘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苗; 冉伟; 瞿大成; 杜成超; 廖萍; 周洪贵
    • 摘要: 目的分析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采用仿生物电刺激治疗的自然妊娠情况及其妊娠结局,为优化薄型子宫内膜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22-35岁采用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计划内自然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相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厚,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明显下降,A型子宫内膜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例患者计划内妊娠,妊娠率为47.83%,其中1例(4.55%)自然流产,1例(4.55%)胚胎停育行清宫术,20例(90.91%)继续妊娠至分娩。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5.00%(7/20)。共顺利分娩20例新生儿,均为单胎,足月儿15例(75.00%),早产儿5例(25.00%)。结论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可以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动脉血流灌注,实现自然妊娠,妊娠期及产后无严重并发症。
    • 张静; 王爱萍; 王晶; 周春燕
    •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力指数(EFI)评分系统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绍兴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外科76例行宫腹腔镜治疗的EMS合并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2年的自然妊娠率、妊娠时间与美国生育协会修订子宫内膜异位症评分系统(r-AFS)分期和EF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76例患者中术后2年内妊娠56例(73.68%),其中自然妊娠45例(59.21%),自然妊娠率EFI≥9分组为70.0%,EFI 5~8分组为59.25%,EFI≤4分组为11.11%,EFI≥9分组、EFI 5~8分组与EFI≤4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5分与0.05)。自然妊娠率在术后第1年(51.31%)与第2年(16.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EFI评分指导妊娠方案能提高EMS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率。
    • 卫甜媛; 魏婉; 李春燕
    • 摘要: 目的:探究腹腔镜卵巢打孔术(LOD)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卵巢功能及自然妊娠评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03~2020-03收治的PCOS不孕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腹腔镜下双侧卵巢楔形切除术(BOWR),观察组患者行LOD。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月患者激素水平变化;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卵巢体积及功能变化;评估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的妊娠情况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卵巢体积均有缩小,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均有降低,但观察组相关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OD治疗PCOS不孕能有效调节患者激素水平,改善卵巢功能,提升患者术后生育能力,与传统术式相比,LOD易操作、损伤小,且术后并发症少。
    • 阮祥燕;
    • 摘要: 2021年8月31日14时46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以下简称北京妇产医院)手术室内传出最美的中国首例"冻存婴儿"的哭声。听到这哭声,顿时让我百感交集、泪流满面。为了这一天,我带领团队整整奋斗了10年!这是我们继2016年中国首例冻存卵巢组织移植成功、2020年中国冻存卵巢组织移植首例自然妊娠后,第3次实现我国生殖医学史上零的突破!这位幸运妈妈叫李梅(化名),2021年她34岁了,曾是一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李冲
    • 摘要: 2021年8月31日14:46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的手术室内传出中国首例冻存婴儿的哭声!这哭声让阮祥燕感慨万千,泪流满面。为了这一天,她带领团队,整整奋斗了十年。这是阮祥燕团队继2016年中国首例冻存卵巢组织移植成功、2020年中国冻存卵巢组织移植成功首例自然妊娠后,第三次实现我国生殖医学史上零的突破。
    • 郑红梅; 李玲; 盛天驰; 方春田
    •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M)育龄患者腹腔镜术后自然妊娠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OEM育龄患者150例,根据患者术后3年内是否成功自然妊娠分为成功组66例、未成功组84例。分析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MI)、卵巢囊肿侧别、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力评分(EFI)、美国生殖医学协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rAFS)、既往盆腔手术史、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等信息,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患者腹腔镜术后自然妊娠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输卵管双侧囊肿、术后输卵管不通畅为影响OEM育龄患者腹腔镜术后自然妊娠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OEM育龄患者腹腔镜术后自然妊娠的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P=1/[1+e(-2.427+0.621×(年龄)+0.615×(囊肿侧别)+0.722×(术后输卵管通畅)],Hosmer-Lemeshowχ^(2)=4.703,P=0.789,受术者工作曲线分析显示,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术后自然妊娠的曲线下面积为0.776。结论:临床针对影响腹腔镜术后自然妊娠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筛查,及早开展预防干预措施,控制相关因素,提高术后自然妊娠率。
    • 张珊珊; 朱梦姣; 何青新; 张田
    •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HyCoSy)输卵管伞端溢出时间预测不孕患者自然妊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不孕门诊收治行HyCoSy检查患者142例临床资料,记录盆腔弥散分布、卵巢周围环状包绕情况及输卵管伞端溢出时间,剔除未见溢出6例,余136为研究对象,按造影剂于输卵管伞端不同溢出时间分为A组(80例,溢出时间48s),两组均给予促排卵治疗或指导同房自然妊娠,随访1年,比较两组促排卵或自然妊娠率。结果:不孕治疗后,促排卵或自然妊娠率在溢出时间>48s组(83.3%)及双侧输卵管伞端(73.0%)溢出者高于<48s组(58.0%)或单侧输卵管(35.7%)伞端溢出者(P<0.05)。logistic回归曲线分析,输卵管伞端溢出时间与患者促排卵或自然妊娠有关(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49[95%CI(0.838、0.922)],预测效果较理想。结论:HyCoSy输卵管伞端造影剂溢出时间与患者促排卵或自然妊娠率有一定关系,即造影剂于双侧输卵管伞端溢出且时间越短,患者不孕治疗后妊娠成功率越高。
    • 张姮; 朱小贞
    • 摘要: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0例纳入研究,回顾性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随访2年自然妊娠情况将其分为自然妊娠组89例和未妊娠组31例。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自然妊娠组年龄≥35岁(6.7%)、月经来潮持续时间<3 d(47.2%)、r-AFS分期Ⅲ~Ⅳ期(25.8%)、术后未应用GnRH-a治疗(15.7%)、有妇科炎症(47.2%)者比例低于未妊娠组(61.3%,74.2%,71.0%,71.0%,93.6%,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月经来潮持续时间<3 d、r-AFS分期Ⅲ~Ⅳ期、术后未应用GnRH-a治疗、有妇科炎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不能自然妊娠的危险因素(OR=1.960,1.900,2.179,1.738,2.038,P<0.05)。结论年龄≥35岁、月经来潮持续时间<3 d、r-AFS分期Ⅲ~Ⅳ期、术后未应用GnRH-a治疗、有妇科炎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无法自然妊娠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通过加强患者个人卫生、维护月经周期、注重饮食状况等进行护理干预,并针对具备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强化女性生育健康宣教,以提高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率。
    • 劳斌章; 陈建铭; 陈树秋
    • 摘要: 目的:探讨输卵管阻塞患者在C型臂X光机引导下介入再通后1年内术后自然妊娠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对其自然妊娠概率进行个体化预测和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67例输卵管梗阻患者的临床指标,通过随访获取患者介入治疗后1年内自然妊娠情况(自然妊娠和不孕)。通过比较自然妊娠和不孕患者临床指标,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训练集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列线图,验证组数据用于验证模型。采用ROC曲线和校准图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及准确度。结果:术后1年内共有112例(42.0%)成功自然妊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OR=2.45,95%CI:1.10~5.60)、继发性不孕(OR=2.37,95%CI:1.09~5.36)、远端输卵管阻塞(OR=3.21,95%CI:1.48~7.18)、流产次数≥2次(OR=3.02,95%CI:1.17~8.45)、有宫腔操作史(OR=2.41,95%CI:1.04~5.78)是C型臂X光机引导下,输卵管阻塞再通术后1年内不孕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验证组数据绘制ROC曲线下AUC为0.781,且预测模型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接近。结论:列线图模型能较好地判断患者术后1年内自然妊娠概率,有助于指导患者妊娠。
    • 王玉婷; 王田华; 刘亚军; 任婧婧; 姜洁璇; 张蔼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受孕方式双胎妊娠母胎围产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双胎妊娠孕妇741例,根据受孕方式分为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组(304例)和自然受孕组(437例),比较两组孕产妇妊娠相关资料和母胎结局情况;并分别比较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ART组16例,自然受孕组185例)和双绒毛膜双胎(ART组245例,自然受孕组288例)不同受孕方式下母胎结局。结果ART组和自然受孕组孕妇中位年龄依次为32(30,35)岁和31(28,33)岁,初产妇所占比例依次为83.9%和46.3%,双绒毛膜双胎所占比例依次为94.7%和57.0%,产后出血发生率依次为41.2%和24.4%,剖宫产发生率依次为94.7%和89.0%,新生儿呼吸窘迫发生率依次为1.3%和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绒双羊双胎两组间母胎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绒双羊双胎ART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率显著高于自然受孕组(39.9%vs.23.7%,P0.05)。结论在双绒双胎中,ART受孕产后出血发生率高,应高度重视ART受孕双胎妊娠的围产期管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