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薄型子宫内膜

薄型子宫内膜

薄型子宫内膜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304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中国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940538篇;相关期刊142种,包括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光明中医、山西中医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六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第十四次全国中医药妇科学术大会暨中医妇科治疗疑难病证经验研讨会、2017世界针灸学术大会暨2017中国针灸学会年会等;薄型子宫内膜的相关文献由951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军琴、尹晓丹、杨维等。

薄型子宫内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8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40538 占比:99.97%

总计:940824篇

薄型子宫内膜—发文趋势图

薄型子宫内膜

-研究学者

  • 何军琴
  • 尹晓丹
  • 杨维
  • 辛明蔚
  • 吴惠梅
  • 孙康
  • 刘景瑜
  • 夏有兵
  • 姚兵
  • 姚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星妤; 胡小芳; 徐广立; 王瑞; 李佩瑶; 王梦园; 彭丽; 朱香颖
    • 摘要: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能力强、免疫调节作用强等特点,在细胞治疗方面受到广泛关注.目的:总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子宫内膜损伤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方法: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宫腔粘连、薄型子宫内膜"为中文检索词,以"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endometrium,endometriosis,intrauterine adhesion,thin endometrium"为英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1991-202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64篇符合入组标准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 与结论: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有相当发展潜力的干细胞,具有来源丰富、采集方便、细胞增殖和分化特性显著的特点.②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免疫调节、细胞分化及下调纤维化基因表达等途径,促进子宫内膜细胞损伤修复,减少瘢痕形成,改善子宫内膜功能,从而有利于胚胎着床和妊娠.③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子宫内膜损伤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可能与其旁分泌的各种细胞因子和营养因子有密切关系,这些因子参与了子宫内膜修复及免疫调节作用.④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在子宫内膜损伤疾病治疗中取得了一些有希望的成果,例如可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细胞的体外增殖和促进其凋亡,通过修复受损内膜从而恢复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的受孕能力,能够明显促进重度宫腔粘连综合征大鼠子宫内膜再生性修复,促进血管再生,恢复内膜功能,通过免疫调节特性使子宫内膜厚度增加,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为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提供新的思路.⑤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避开宿主监视,因而输注到体内不会引发强烈的排斥反应.⑥目前的此类研究多数仍局限于动物实验阶段,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并不广泛,未来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深入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子宫内膜相关疾病的治疗机制.
    • 张苗; 冉伟; 瞿大成; 杜成超; 廖萍; 周洪贵
    • 摘要: 目的分析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采用仿生物电刺激治疗的自然妊娠情况及其妊娠结局,为优化薄型子宫内膜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22-35岁采用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计划内自然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相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厚,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明显下降,A型子宫内膜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例患者计划内妊娠,妊娠率为47.83%,其中1例(4.55%)自然流产,1例(4.55%)胚胎停育行清宫术,20例(90.91%)继续妊娠至分娩。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5.00%(7/20)。共顺利分娩20例新生儿,均为单胎,足月儿15例(75.00%),早产儿5例(25.00%)。结论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可以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动脉血流灌注,实现自然妊娠,妊娠期及产后无严重并发症。
    • 邱扬; 余洁; 李丽晶; 申彩霞; 黄淑卿; 赵星卫; 黄力婧; 徐莺韬
    • 摘要: 目的观察八子调肾汤治疗肾虚型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肾虚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予八子调肾汤及戊酸雌二醇片(商品名:补佳乐)口服,B组予八子调肾汤口服,C组予补佳乐口服。观察各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中医证候积分、临床妊娠率、评估疗效。结果共114例患者完成研究,每组38例。治疗3个周期后,A组在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与月经量方面优于B组和C组(P0.05)。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A组与B组疗效相近(P>0.05)且均优于C组(P0.05)。综合疗效评估:A组总有效率84.2%,B组总有效率68.4%,C组总有效率57.9%,A组与其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子调肾汤与补佳乐联用能较单纯使用补佳乐进一步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与月经量、明显提升临床妊娠率、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单纯应用八子调肾汤在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量、提升临床妊娠率方面与单纯应用补佳乐疗效相当,且能更有效地改善中医证候。
    • 李慕白; 杨清; 马红丽; 仇颖
    • 摘要: 薄型子宫内膜导致不孕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人类生殖健康,临床表现为闭经、女性不孕和反复流产等。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方法众多,但治疗效果不理想。富血小板血浆(PRP)含有大量生长因子,在细胞增殖和组织愈合中起重要作用,可通过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增殖和迁移、抗炎、促血管生成、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等机制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而影响PRP质量的因素众多,在PRP灌注部位、最佳浓度等方面优化PRP的质量,可能是今后的研究方向。宫腔内灌注PRP为探索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 王静; 马玉琴; 李春雨; 许鑫; 张敏; 赵玲; 凌智澄
    • 摘要: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性激素指标、子宫内膜厚度、最大卵泡直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及LH、FS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E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厚度、最大卵泡直径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治疗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治疗。
    • 黄柳静; 莫凤媚; 巫晶晶; 周艳群; 李西; 李荣
    • 摘要: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疗中心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129例,采用激素替代周期进行FET,根据开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HRT)的时间分为3组:宫腔灌注组(HRT+宫腔灌注rhGH,44例)、皮下注射组(HRT+皮下注射rhGH,42例)和对照组(单纯HRT,43例)。比较3组的一般情况、移植胚胎情况、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参数及妊娠结局。结果: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灌注组、皮下注射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厚度增幅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替代治疗联合宫腔灌注或皮下注射rhGH均能显著增加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对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 任军香; 韩红敬
    • 摘要: 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升高,是取消胚胎移植周期的重要原因之一。薄型子宫内膜限制了腺体及生长因子靶受体生成、影响了信号转导。目前临床上可通过雌激素补充、阿司匹林、血管活性药物等改善子宫内膜厚度与内膜下血流,但上述方法对部分顽固性薄型子宫内膜治疗效果欠佳,而富血小板血浆(PRP)对部分顽固性薄型子宫内膜有一定治疗作用,成为治疗此类患者的热点。其机制可能是PRP在被激活的过程中释放多种生长因子,协同发挥促炎、趋化、促血管生成和抗凋亡的作用,从而促进薄型子宫内膜的修复和增厚,进而改善临床妊娠结局。本文对PRP的制备方法、作用机制以及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PRP宫腔灌注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 尹晓丹; 杨维; 辛明蔚; 武颖; 何军琴
    • 摘要: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子宫内膜干细胞(EDSCs)移植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模型大鼠子宫内膜CD34、整合素α_(ν)β_(3)、白细胞抑制因子(LIF)表达的影响。方法从8周龄雌性SD大鼠子宫内膜中分离提取EDSCs,采用机械分离与两步酶消化法,实验选用纯度较高的第3代细胞,分别采用尾静脉和宫腔注射的方法移植到实验大鼠体内;采用雌性SD大鼠宫腔灌注95%无水乙醇及灌胃羟基脲+尾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苷方法建立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联合模型;将42只实验大鼠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EDSCs+尾静脉注射组、EDSCs+宫腔注射组、EDSCs+尾静脉注射+中药组、EDSCs+宫腔注射+中药组,每组6只;各干预组分别给予BMSCs静脉或宫腔移植并联合中药干预后经过大鼠3个动情周期,处死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检测子宫内膜中CD34、整合素α_(ν)β_(3)及LIF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CD34、整合素α_(ν)β_(3)、LIF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0.080±0.008比0.210±0.015、0.088±0.018比0.267±0.037、0.065±0.011比0.239±0.019,均P<0.01),EDSCs+宫腔注射+中药组大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α_(ν)β_(3)、LIF的表达高于EDSCs+宫腔注射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CD34、整合素α_(ν)β_(3)、LIF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EDSCs+宫腔注射组大鼠子宫内膜CD34表达高于EDSCs+尾静脉注射组(P<0.05),EDSCs+尾静脉注射+中药组、EDSCs+宫腔注射+中药组高于EDSCs+宫腔注射组(P<0.05);EDSCs+宫腔注射组、EDSCs+尾静脉注射+中药组整合素α_(ν)β_(3)的表达高于EDSCs+尾静脉注射组(P<0.05),EDSCs+宫腔注射+中药组高于EDSCs+宫腔注射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能显著增加EDSCs移植治疗薄型子宫内膜大鼠子宫内膜CD34、整合素α_(ν)β_(3)、LIF的表达。
    • 陈高燕; 胡雅惠; 梁雪蕊
    • 摘要: 目的:探究补肾培元养宫汤联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薄型子宫内膜致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阳江市中医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薄型子宫内膜致不孕症女性为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分为常规组(50例)与联合组(50例),常规组采用生物反馈盆底电子治疗仪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服用补肾培元养宫汤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血流信号、子宫血流动力学、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观察两组妊娠率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联合组子宫内膜血流信号优于治疗前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PI、RI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E2、P水平高于治疗前,FSH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E2、P水平高于常规组,FSH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累计临床妊娠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补肾培元养宫汤联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薄型子宫内膜致不孕症效果优于仿生物电刺激,可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调节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提升临床妊娠率,安全性高。
    • 刘路路; 伍娟娟
    • 摘要: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不孕症将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顽疾,且我国育龄期女性不孕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代表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薄型子宫内膜严重影响胚胎着床的成功率,进而导致不孕症。针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激素等西医治疗方法存在诸多不良反应,以“补肾活血”法为代表的中医疗法在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方面疗效显著。现综述“补肾活血”法与薄型子宫内膜的相关研究,“肾精不足、精血亏虚,及脾虚血瘀”为薄型子宫内膜的病机,故“补肾健脾,活血化瘀”为根本治法,补肾药不仅可调节雌、孕激素水平,提高子宫内膜组织VEGF含量,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更加可调节卵巢功能,并改善内分泌环境,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活血药利于调节血管舒缩功能,降低红细胞聚集力,促进子宫内膜血液循环,即疏通经脉,使瘀祛而不凝,冲任调和而易妊娠。可见,补肾活血法是临床上治疗薄型子宫内膜助孕的有效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