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膝关节置换手术

膝关节置换手术

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5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727329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医药导刊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华医学会航海医学分会航海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第14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2016年年会等;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相关文献由489位作者贡献,包括季卫平、王波、刘星宇等。

膝关节置换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27329 占比:99.98%

总计:727443篇

膝关节置换手术—发文趋势图

膝关节置换手术

-研究学者

  • 季卫平
  • 王波
  • 刘星宇
  • 张逸凌
  • 佐藤卓
  • 孟李艾俐
  • 黄志俊
  • 夏润之
  • 孙建峰
  • 孟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经审查,批准了骨圣元华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生产的“膝关节置换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创新产品注册申请。该产品由机械臂系统、导航仪系统、主控台车系统、手术电动工具组成。与经验证的膝关节假体及定位工具联合使用,在成人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用于膝关节假体和手术工具的导航定位。
    • 刘训俭; 韩松; 许潮; 王菲
    • 摘要: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手术支撑圆枕固定装置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5月我院同一手术团队对重度骨性关节炎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120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前60例使用传统约束带方法固定支撑圆枕(对照组),后60例使用膝关节置换手术支撑圆枕固定装置固定支撑圆枕(研究组)。比较2组体位垫移位情况,肢体有效支撑评分,安置体位时间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肢体有效支撑评分(8.5±0.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1±0.6)分(t=3.732,P=0.000);体位垫移位率由13.3%(8/60)下降到1.7%(1/60)(χ^(2)=4.324,P=0.038);安置体位时间由(2.4±0.6)min缩短至(2.1±0.3)min(t=-3.152,P=0.000);医生满意度由4(4,5)分提升至5(4,5)分(Z=-4.069,P=0.000);护士满意度由4(4,4)分提升至5(4,5)分(Z=-4.724,P=0.000)。结论使用膝关节置换手术支撑圆枕固定装置可控制支撑圆枕移位、提升患肢支撑效果、缩短体位摆放时间,提升医护人员对膝关节置换手术体位摆放的满意度。
    • 郑蕾
    •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109例骨性关节炎并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56例(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和对照组53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指标、视觉模拟评量表评分(VAS)、膝关节活动范围评分(ROM)和膝关节功能评分(KSS)和皮肤压疮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麻醉苏醒时间更短,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冲洗液量更少,皮肤压疮发生率更低(1.79%vs 11.32%)(P<0.05);术后1周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VAS和ROM评分更低,AKSS评分更高(P<0.05)。结论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可缩短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苏醒时间,降低其疼痛感和皮肤压疮发生率,还可改善其膝关节功能和活动范围,值得临床推广。
    • 原卓敏; 贾心连; 邓芳华
    • 摘要: 目的 浅析右美托咪定和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手术中行监护性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观察.方法 纳入本单位于2018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老年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60例作研究样本,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定和依托咪酯麻醉法,对照组单独应用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水平、呼吸恢复、可唤醒时间、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T1、T3时HR、MAP、SpO2指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T2时HR、MAP、SpO2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恢复、可唤醒时间、拔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手术中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依托咪酯麻醉方案可确保术中体征平稳,麻醉效果好,苏醒质量高,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 张洪波
    • 摘要: 目的 探究加速康复外科(ERAS)对于膝关节置换手术(TKA)患者在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80例进行实验,选取时间2018年5月-2019年5月,根据护理方法 不同分为2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 ,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HSS膝关节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在HSS评分上存在差异,观察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行加速康复外科模式,可以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因此,此种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晓岚
    • 摘要: 目的:研究将喉罩全麻联合股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摘选2018年9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例96例,依据随机化分组,获得了对照组(n=48)、观察组(n=48),对照组先予单纯全麻,而观察组予喉罩全麻联合股神经阻滞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结果.结果:在术后的第1d,观察组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的第24h(T3),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罩全麻联合股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到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 张芫祥; 肖彬; 杨晓峰
    • 摘要: 目的:观察单侧轻比重腰麻合并股神经置管在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拟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实施单侧轻比重腰麻合并股神经置管)和对照组(普通腰麻合并硬膜外置管),每组30例.两组不同时间点[麻醉前10 min(T1)及麻醉后1、10、20、30、60 min(T2~T6)]生命体征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点(麻醉前及术后1、6、12、24 h)疼痛评分、麻醉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T1时生命体征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2~T6时生命体征指标较对照组更平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6、12、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中,单侧轻比重腰麻合并股神经置管可更为明显地平稳患者术中不同麻醉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理想,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李进军; 张淑欣
    • 摘要: 目的 分析持续被动运动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月在该院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8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交替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0例采用持续被动运动.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 术后15、90 d,观察组的患者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大于对照组,膝关节屈伸至90°的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两组的疼痛、僵硬、功能评分均较各组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上述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训练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被动运动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对康复训练的满意度.
    • 薛海霞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78例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全身麻醉方式的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方式的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并对比两组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经过不同麻醉方式麻醉后的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表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对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采取不同麻醉方式后,观察组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麻醉后的相关指标中VAS评分为(2.00±0.71)分、苏醒时间为(8.10±2.90)min、拔管时间为(11.80±2.79)min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51、6.585、5.057,P<0.001);观察组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麻醉后的心率(92.10±10.39)次/min和平均动脉压(80.70±7.80)mmHg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1、2.627,P=0.012、0.010);观察组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麻醉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0.26%)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19,P=0.004).结论 在对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时,不同的麻醉方法对手术效果的影响不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方式能够优化患者的相关指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李海斌; 张训功
    • 摘要: 目的 比较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采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麻醉后20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手术中效果显著,有利于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减少不良反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