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腹腔室隔综合征

腹腔室隔综合征

腹腔室隔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1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268962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中华护理杂志、临床外科杂志、创伤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肝纤维化、肝硬化学术会议、山东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大会暨山东省医师协会急救医学医师分会第三届学术大会、第三届全军胃肠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普通外科热点论坛等;腹腔室隔综合征的相关文献由22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春友、韩斌如、冯新玮等。

腹腔室隔综合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68962 占比:99.96%

总计:269068篇

腹腔室隔综合征—发文趋势图

腹腔室隔综合征

-研究学者

  • 王春友
  • 韩斌如
  • 冯新玮
  • 王欣然
  • 孙家邦
  • 宋洁
  • 张明
  • 张淑香
  • 邵永胜
  • 陶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馨爽; 张聪; 肖欢; 谭杰; 郭江凤
    • 摘要: cqvip:任何原因引起的腹腔脏器充血、水肿、出血、腹胀气等均可导致腹腔内压力急剧升高,当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持续超过20 mmHg(1 mmHg=0.133 kPa)时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肺损伤、腹腔脏器血流减少和颅脑功能障碍,即腹腔室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1]。ACS的病死率极高,据国外报道,外科ICU患者ACS的发生率达15%~38%,病死率为62.5%~75.0%[2]。IAP升高作为ACS的早期诊断和是否进行剖腹减压术的标准之一,对治疗和预后起着决定性作用,腹压预警及动态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成功率[3],因此监测IAP至关重要。选择一种简便实用、经济安全、准确的腹腔压测量工具尤为重要。膀胱内压是间接反映腹内压的一个指标,被认为是间接测量腹内压的“金标准”。为此,本研究组根据以往膀胱测压方式,通过改良利用特殊连接方式,制作了使用压力传感器的简易膀胱测压装置,现报道如下。
    • 蒋昊
    • 摘要: 目的: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ACS)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7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腹压高低分成A组与B组,按是否手术分成加强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分析A组 、B组的一般资料,比较A组与B组内加强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 、腹腔感染率及死亡率.结果:A组与B组性别 、年龄 、胰腺CT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APACHEⅡ 评分与器官不全数量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5cmH2O时,则采取手术治疗.
    • 张旭东; 王强; 王鹤
    • 摘要: 目的: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进行讨论,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年份为2012年3月—2015年3月,患者总计60例.经过诊断,6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均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无误诊、漏诊.通过对6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选择应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统计患者的死亡率.结果:经过临床统计,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干预后,显效患者41例,占比68.3%;有效患者10例,占比16.7%;无效患者9例,占比15.0%.在互相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的存活率进行统计后,最终存活患者52例,占比86.7%;死亡患者8例,占比1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是临床上严重疾病,针对患者生命威胁严重,给患者家庭带来了严重负担.通过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对患者实施合理干预治疗后,能够将患者的病痛充分减轻,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在后期治疗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对患者的随访及健康指导,延长患者寿命.建议在今后的医疗工作中,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开展深入研究,健全医疗体系,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帮助.
    • 李仁杰; 胡耑; 白祥军; 李占飞
    • 摘要: 目的:分析脂肪栓塞综合征(FES)在严重创伤患者中诊断延迟的原因,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07-01-2012-06我科收治多发伤患者5 074例,其中发生FES患者25例,其中10例出现早期漏诊导致诊断延迟,发生率为40%.总结了该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延迟诊治的可能原因、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结果:10例并发长骨骨折的多发伤患者均为严重创伤(ISS≥16),伤后来我院就诊得到4~13 d明确诊断.最常见致伤原因为道路交通事故,其次为高处坠落和重物砸伤.10例患者中,7例治愈出院.2例转当地医院治疗,1例死亡,病死率10%.结论:提高对多发伤患者FES的认识,动态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处理骨折有助于减少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生.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和内固定手术方式有助于改善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 骆丽霞
    • 摘要: 腹腔内压力(intra—abdominalpressure,IAP)主要由腹腔内脏器的静水压产生,正常情况下和大气压相近,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生理参数之一。腹腔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pressure,IAH)和腹腔室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压力急剧升高,导致腹腔内脏器血流灌注下降及功能受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 张淑香; 宋洁; 刘峰; 江淑敏; 张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膀胱灌注量对膀胱压(IVP)和腹内压(IAP)的影响,探寻应用膀胱压间接反映腹内压的最佳膀胱灌注量,以指导腹腔室隔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选择腹腔镜手术病人61例进行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手术时,设定腹内压为15 mmHg,于膀胱灌注量为0、10、20、30、50 ml时,取腋中线髂嵴水平为零点测定膀胱压.结果 膀胱灌注量为10ml并取腋中线髂嵴水平为零点时,膀胱压与腹内压(15mmHg)最接近(P>0.05),为(15.08 ±0.89) mmHg.而其余灌注量所测得的膀胱压与腹内压有显著差异(P <0.001).结论 当膀胱灌注量为10ml并取腋中线髂嵴水平为零点时,膀胱压能准确反映腹内压.
    • 张淑香; 王淑玲; 曹允芳; 解建; 李涛; 张明; 孙楠楠; 宋洁
    •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膀胱灌注量对经膀胱腹内压测量的影响,寻求能反映腹内压的最佳膀胱灌注量,以指导腹腔室隔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55例有大量腹水并放置腹腔引流管的ICU患者,分别取膀胱灌注量为0、10、20、30、50ml时经膀胱腹内压,即经尿管测定的膀胱压,与用腹腔引流管直接测量的腹内压进行比较.结果 膀胱灌注量为10ml时所测得的膀胱压与直接测量的腹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6,P=0.83),相关系数r为0.953.其他灌注量下所测得的膀胱压与腹内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当膀胱灌注量为10ml时,膀胱压能准确反映腹内压,膀胱压与腹内压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bladder infusion volumes on the measurement of transvesical intra-abdominal pressure,i.e. intravesical pressure(IVP) and 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 among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nd to determine the best infusion volumes to provide reliable evidence for the early diagnosing and treatment of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 Methods Fifty-five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ascites were recruited in the study. The IVP measured through urinary catheter and the IAP measured through intra-abdominal drainage tube were compared when the bladder infusion volumes was 0ml, 10ml,20ml,30ml,50ml,respectively.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VP and IAP when the bladder infusion volume was 10ml(t=0.216,P=0.83).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0,953, The IV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IAP when the bladder infusion volume was 20ml,30ml and 50ml(P<0.01). Conclusion There is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IVP and IAP, The IAP can be accurately estimated by measurement of IVP when the bladder infusion volume is 10ml.
    • 袁亚松
    •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腹腔室隔综合征(ACS)的不同类型及其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结合典型病例,提出腹腔室隔综合征不同类型,并对每种类型的临床特征、处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Ⅰ型腹腔室隔综合征(胃肠型)以胃肠道功能障碍、胃肠大量气液积聚为特征,主要影响呼吸功能;Ⅱ型(腹膜后型)以腹膜后大量渗出或组织坏死为特征,其中早期型以组织坏死为主,迟发型以液体积聚为特征,主要影响心、肾功能.临床和CT动态观察可以明确ACS类型和严重度.Ⅰ型ACS治疗以积极处理原发病、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胃肠减压、导泻为治疗原则;Ⅱ型ACS应选择适当的手术减压时机,其中早发型手术并发症多,而迟发型手术效果较好.结论:明确ACS类型,针对不同类型ACS选择不同治疗手段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诊疗费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