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腰椎稳定性

腰椎稳定性

腰椎稳定性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8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59938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政协天地、浙江体育科学、健康研究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第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第十一届中国泉州——东南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等;腰椎稳定性的相关文献由26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邦忠、李泽兵、王健等。

腰椎稳定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9938 占比:99.95%

总计:160024篇

腰椎稳定性—发文趋势图

腰椎稳定性

-研究学者

  • 刘邦忠
  • 李泽兵
  • 王健
  • 陈岚岚
  • 丁祖泉
  • 何萍
  • 冷晔
  • 刘鸿
  • 徐向伟
  • 杨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冉林川; 张可方; 张新安
    • 摘要: 目的:探究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25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给予开放式半椎板减压术治疗,观察组63例给予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腰椎稳定性和椎管微炎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椎间隙后缘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MCP-1、IL-1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可增强腰椎稳定性,提高治疗效果。
    • 孟繁亮; 王元; 陈焕林; 章学文; 张建华; 孙晓雯
    • 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及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9)和对照组(n=53)。对照组行MIS-TLIF,观察组在MIS-TLIF后第二天进行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矢状曲度、腰椎活动度、植骨融合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腰椎矢状曲度、VAS和ODI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降低;腰椎活动度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两组随访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IS-T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术后再配以针灸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腰腿疼痛及神经功能障碍,治疗后腰椎情况明显好转,有效提高腰椎稳定性,整体效果显著。
    • 冯志杰
    • 摘要: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下经皮棘突间动态固定(In-Space)与传统融合内固定(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采集2016年10月~2018年7月本科收治的89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In-Space固定,n=47)与B组(PLIF融合内固定,n=42),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术后1年随访期间的相关疗效指标.结果 ①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B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5),手术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②A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的JOA评分显著高于B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ODI指数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③术后12个月,A组相邻节段腰椎活动度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12个月椎间隙高度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与常规融合内固定相比,椎间孔镜下In-Space固定方式可降低手术创伤,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提高脊柱稳定性,并发症少,可行性高.
    • 张娇娇; 黄德才; 王朝辉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DL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8例DL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两组均采取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正骨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和腰椎稳定性指标[腰椎前凸角(LLA)、骶骨水平角(SHA)、腰骶角(LSA)和腰椎曲线指数(LCI)]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椎JOA评分、LLA、SHA、LSA和LC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正骨推拿手法治疗DLS患者,可提高JOA评分和腰椎稳定性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正骨推拿手法治疗.
    • 郑杰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治疗,研究组实施经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围术期临床指标、手术前后腰椎稳定性及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腰椎曲度指数、椎间角变化及椎间水平位移增大,而腰椎Cobb角度缩小(均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腰椎Cobb角度、椎间角变化及椎间水平位移均小于对照组,腰椎曲度指数大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能够维持患者腰椎的稳定性,提高临床疗效,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患者预后好,值得临床推广.
    • 李潺
    • 摘要: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于术后椎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6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且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与术后六月均摄腰椎过伸过屈位片,并测量目标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椎体滑移度以及Cobb角.结果:手术后与手术前对比,椎间隙高度丢失(11.15±1.13 vs.10.21±0.9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于患者术后腰椎稳定性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 苏军强; 赵斌; 王永峰; 徐朝健; 董江; 原杰
    • 摘要: 目的 应用有限元法分析脊柱内镜不同程度椎间孔一次成形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建立L3~5有限元模型,于L4~5节段模拟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手术,分别在环锯直径(d=7.5 mm)的1/3、2/3及3/3位置处平行于冠状面及椎间盘水平切除L4~5左侧关节突腹侧进行椎间孔一次成形.记录不同程度椎间孔一次成形后模型L4~5节段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范围和椎间盘最大应力,并与正常模型比较.结果 在1/3 d及2/3 d处进行椎间孔一次成形时,运动范围及椎间盘最大应力在各运动状态下较正常均无明显变化.在3/3d处进行椎间孔成形时,运动范围在右侧屈及右旋转状态下较正常增大;椎间盘最大应力在右侧屈及左右旋转运动状态下较正常增大,但腰椎没有达到失稳状态.结论 应用 ?7.5 mm环锯进行椎间孔一次成形不会破坏腰椎稳定性,但切除较大关节突时存在脊柱侧屈及旋转失稳的趋势,应注意对关节囊和关节面的保护.
    • 郭扬; 江波
    • 摘要: 目的探究在椎间孔镜术后患者的恢复中应用综合腰腹肌锻炼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疗的100例椎间孔镜术后患者,以常规锻炼护理(对照组,n=50)与综合腰腹肌锻炼护理(观察组,n=50)进行分组.针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稳定性展开讨论.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3、6个月疼痛评分经观测均低于对照组,腰椎稳定性经观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椎间孔镜术后患者应用综合腰腹肌锻炼护理,患者腰腿部疼痛程度明显减轻,腰椎稳定性增强.
    • 付理强
    • 摘要: 目的 研究两种椎板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C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75例LCS患者,根据手术不同将其分为半切组39例和全切组36例.全切组选择的手术为全椎板切除联合PLIF,半切组选择的手术为半椎板切除联合PLIF.对比分析两组围术期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术后1周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两组腰椎稳定性[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变化,术后1年观察两组复发情况.结果 半切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全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切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全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主观症状、临床症状及腰椎JOA评分都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半切组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全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半切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全切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半椎板切除PLIF治疗手术风险低,并发症发生情况小,腰椎稳定性好,有长期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