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脑肠肽

脑肠肽

脑肠肽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3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6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3篇;相关期刊190种,包括生物学通报、世界中医药、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第七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七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等;脑肠肽的相关文献由1042位作者贡献,包括黄裕新、毛兰芳、汪龙德等。

脑肠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6 占比:90.53%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8.58%

专利文献>

论文:3 占比:0.89%

总计:338篇

脑肠肽—发文趋势图

脑肠肽

-研究学者

  • 黄裕新
  • 毛兰芳
  • 汪龙德
  • 王庆莉
  • 高巍
  • 刘俊宏
  • 杜晓娟
  • 吴跃龙
  • 周吕
  • 孙大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国英; 刘金凤; 吴屹波
    • 摘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全球患病率约为12%,现代研究表明,在脑-肠轴环节中脑肠肽的异常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本文从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5-羟色胺、神经肽Y、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胆囊收缩素等脑肠肽及其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入手,对近年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应用进行概述。
    • 刘秦浪; 孙林梅; 孙慧; 高壮; 韩焱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导致功能性便秘(FC)和焦虑、抑郁的患者越来越多,且二者常相互影响。临床发现FC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状态,脑肠轴在二者共病基础上伴有非常重要的角色。现基于上述将从神经胃肠病学、脑肠肽、肠道微生物、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中医药治疗方面探讨FC伴情绪异常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也为研究二者共病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加科学依据。
    • 刘小庆; 张怡
    • 摘要: 文章阐述了“胃不和”与“卧不安”及二者间的关系,并用现代医学脑-肠轴理论探讨“胃不和”“卧不安”的内在机制,以期为临床失眠和胃肠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任星; 孙灵芝; 曹晓岚
    • 摘要: 基于脑肠轴的理论,就脑梗死急性期借助脑肠肽与肠道之间的联系及通腑化瘀法对该疾病的干预作用进行综述。随着脑梗死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脑梗死带来的消极影响越来越大,该疾病已被作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为更多人所重视。脑梗死急性期为脑梗死的关键治疗时期,该时期多属于中医理论体系中中风病的痰热腑实证型。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处于脑梗死急性期的病人多有肠道菌群失调、便秘等肠道功能紊乱的情况,且临床上用调节脑肠肽的方法以及通腹泻下的方药对该病症有明显疗效。
    • 冯志涛; 邱占爽; 王之虹
    • 摘要: 目的通过辨证、辨病、辨病结合辨证选穴法对失眠模型大鼠血清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5-羟色胺(5-HT)、褪黑素(MT)含量的影响,探讨不同腧穴配伍针刺治疗失眠效应机制的差异。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0)、模型组(n=10)、辨证选穴组(n=10)、辨病选穴组(n=10)、辨证结合辨病选穴组(n=10)。连续2 d腹腔注射PCPA混悬液(400 mg/kg)复制失眠大鼠模型。各治疗组给予针刺,每日1次,每次1 min,连续7 d。治疗7 d后对各组大鼠睡眠潜伏期(SL)和睡眠时间(ST)进行比较;ELISA法检测血清中MTL、GAS、5-HT、MT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睡眠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睡眠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模型组对比,辨证、辨病、辨证结合辨病选穴组睡眠潜伏期缩短(P<0.05),睡眠时间延长(P<0.05),其中辨证结合辨证选穴组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血清中MTL、GAS、5-HT、MT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辨证、辨病、辨证结合辨病选穴组血清中MTL、GAS、5-HT、MT含量增加(P<0.05),其中辨证选穴组血清中MTL、GAS含量增加明显(P<0.01),辨病结合辨证选穴组血清中5-HT、MT含量增加明显(P<0.01)。结论辨证、辨病、辨证结合辨病选穴针刺均可改善失眠大鼠睡眠质量,其效应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中MTL、GAS、5-HT、MT的含量有关,其中辨证选穴主要通过提高血清中MTL、GAS的含量改善睡眠;辨证结合辨病选穴及辨病选穴主要通过提高血清中5-HT、MT含量改善睡眠,结合延长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潜伏期等依据,辨证结合辨病选穴优于辨证选穴及辨病选穴。
    • 毕珺辉; 杨悦; 杨育同; 陈宜瑶; 舒晓葳; 冯玉华
    • 摘要: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结肠及下丘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适应性喂养1周后,除空白组外,将其余5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采用慢性束缚联合番泻叶灌胃、夹尾刺激构建IBS-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升阳益胃汤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给药组于造模2周后开始连续灌胃给药14d,于第28天末次灌胃给药后进行大鼠体质量变化率测量、腹壁撤退反射评分(AWR);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结肠、下丘脑组织中5-HT的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黏膜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升阳益胃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增长情况有所好转,AWR评分及结肠、下丘脑组织中5-HT含量显著改善(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各剂量组可有效改善IBS-D大鼠体质量变化率、AWR评分,降低结肠及下丘脑组织中5-HT的含量,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升阳益胃汤治疗IBS-D有可能是通过降低结肠及下丘脑组织中5-HT的含量而实现。
    • 赵志英; 杨志华; 霍曼; 崔润芝; 谈慧媛
    • 摘要: 小儿厌食是一种以饮食不振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消瘦的脾系疾病,在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很常见。近几年随着社会对小儿厌食的关注,基于对脑-肠轴理论的研究,有研究表明小儿厌食与脑肠肽的分泌异常以及胃肠动力不足关系密切,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中医理论中的整体观念可以阐释现代医学的脑-肠轴理论。从脑-肠轴学说出发,探析小儿厌食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不仅有利于从整合医学理念的角度出发探析小儿厌食的发病机制,也在小儿厌食的治疗方面提出了新理念、新思路。
    • 黄映莲; 宁琳
    • 摘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高发的内科疾病,不适症状来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表现为上腹疼痛、早饱、嗳气、恶心、呕吐、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烧灼感等症状,但经过各种实验性及器械检查后仍未能找到与该症状相关的器质性、代谢性或系统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FD通常病程较为漫长,且病情反复,由于医疗开支增加,劳动能力下降,给FD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带来长期负面影响[1]。
    • 韩壮; 李襄; 张胜华; 徐敏; 沈静; 栾云鹏; 王华宁
    • 摘要: 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早期研究发现FD的发病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内脏高敏感、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因素、脑肠肽水平异常等有关。近年来,十二指肠微炎症、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在FD的发病中日益受到关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 张慧丽; 杨勤
    • 摘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此病的发生与脑-肠轴(BGA)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脑肠肽(BGP)是组成BGA的重要因子,分布于脑和胃肠道中。焦虑抑郁情绪可通过影响BGA进而影响BGP在胃肠道及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参与FD的发生。中医药在FD合并焦虑抑郁的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且多是通过调控BGP的分布来改善患者的胃肠动力、内脏敏感性及焦虑抑郁状态,疗效较为理想。本文从BGA角度阐述FD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病原因,并总结相应的治法,为临床上治疗FD合并焦虑抑郁提供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