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脑梗死后抑郁

脑梗死后抑郁

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97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063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民康医学、中国医学工程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七届学术会议、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等;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文献由221位作者贡献,包括严秋凤、周文华、姚海燕等。

脑梗死后抑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 占比:2.2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4063 占比:97.72%

总计:4158篇

脑梗死后抑郁—发文趋势图

脑梗死后抑郁

-研究学者

  • 严秋凤
  • 周文华
  • 姚海燕
  • 孙淑玉
  • 崔志军
  • 张丹
  • 张玲
  • 张红莉
  • 曹宝杰
  • 王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孟小波; 陈华锋; 温昌明
    • 摘要: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5-羟色胺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脑梗死后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2组均给予5-羟色胺治疗,研究组还给予经颅磁刺激治疗。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2组的抑郁和神经功能。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HAMD评分改善情况、NIHSS评分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5%v.s.72.5%,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HAMD、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v.s.20.0%,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5-羟色胺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林磊
    • 摘要: 目的 探究中青年急性脑梗死后抑郁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6月~2020年1月的10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设为脑梗死抑郁组,100例脑梗死后无抑郁患者设为脑梗死无抑郁组,另选同期中青年非脑梗死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间Hcy的水平.据HAMD-17得分将脑梗死后抑郁组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三个亚组,比较三组Hcy的水平.结果 脑梗死后抑郁组Hcy的水平高于脑梗死后无抑郁组、对照组(P<0.05),且脑梗死后无抑郁组Hcy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抑郁患者Hcy水平高于中度、轻度抑郁患者(P<0.05),且中度抑郁患者Hcy水平高于轻度抑郁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 显示HAMD得分与血清Hcy呈正相关性(r=0.458,P<0.05).结论 中青年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与血清Hcy水平相关,且Hcy水平越高,抑郁程度越重,早期监测Hcy水平并积极给予控制可能有助于有效降低梗死后抑郁的发生发展.
    • 王霆; 董海花; 季帅; 靳晓光
    • 摘要: 目的 探讨文拉法辛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文拉法辛治疗,研究组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观察6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水平,比较神经递质功率.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定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两组焦虑抑郁状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 文拉法辛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疗效显著,能提高患者神经递质功率,缓解负性情绪,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
    • 张春玉; 肖丽梅; 杜秀芬
    • 摘要: 目的 探讨强化社会及家庭支持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研究时间为2018年9月—2019年6月,共56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组为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上述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加强社会和家庭支持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评分、BI指数评分.结果 干预后HAMD评分组间差异明显,观察组干预后2周、4周的HAMD评分以及BI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梗死后抑郁采用强化社会及家庭支持,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 范明明; 周宏莉
    • 摘要: 目的:研究治疗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应用养心氏片联合舍曲林的效果.方法:将本院自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4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例.给予参照组舍曲林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养心氏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抑郁评分.结果:对比治疗效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使用养心氏片联合舍曲林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患者效果更为理想,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和抑郁症状,减少疾病对患者产生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 高永华; 羊月华
    • 摘要: 目的分析舍曲林联合奥氮平预防脑梗死后抑郁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9年3月于本院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其中30例未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的设为对照组,其余30例接受舍曲林联合奥氮平进行治疗的设为实验组,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两组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而治疗后NIHSS评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HAMD评分,对照组高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ADL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脑梗死患者使用舍曲林联合奥氮平可明显减少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且有效的情绪管理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宋雯雯; 曹志坚; 林江南; 王晓航; 许茂盛
    • 摘要: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fMRI)比较观察脑梗死后抑郁(PSD)患者、脑梗死后无抑郁(NPSD)患者及健康志愿者(HC)后扣带回(PCC)与全脑其他脑区功能连接改变情况,评估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默认网络与全脑其他网络的功能情况,探索脑梗死患者抑郁的形成及发展原因.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首次发作脑梗死患者,对PSD组(18例)、NPSD组(19例)以及HC组(13例)进行静息态fMRI成像扫描.以后扣带回(PCC)为感兴趣区(ROI),进行静息态脑功能连接分析.研究各组间被试者感兴趣区静息态功能连接(FC)值的差异.结果 HC组PCC与两侧前扣带回(ACC)、右侧内侧眶额叶及右侧上内侧额叶的功能连接较NPSD组增强.HC组PCC与两侧ACC、右侧内侧眶额叶、左侧丘脑、左侧海马、左侧距状回、小脑及小脑蚓部的功能连接较PSD组增强.PSD组PCC与中央前回的功能连接较HC组增强.PSD组PCC与左侧颞中回及左侧顶下小叶的功能连接较NPSD组增强.结论 PSD患者的默认网络及边缘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功能紊乱.在脑梗死患者中,抑郁的发生发展与非脑梗死抑郁患者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同时,也具有其特殊性,对于脑梗死患者的中枢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 陈礼军; 吕曼凤; 李敬贤; 吴晓娟
    • 摘要: 目的:观察解郁化痰汤治疗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P物质(SP)和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富马酸喹硫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解郁化痰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评定表(STREAM)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情况,检测血清BDNF、SP和5-HY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HAMD评分、PSQI评分、STREAM评分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MD评分、PSQI评分及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STREAM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PSQI评分及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TREA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清BDNF、SP、5-H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BDNF、5-HY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而S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BDNF、5-HY水平高于对照组,而S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郁化痰汤治疗脑梗死后抑郁临床疗效较好,可缓解患者抑郁情绪及改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提高血清BDNF和5-HY水平,降低SP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