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苷激酶
胸苷激酶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1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眼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8197篇;相关期刊158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五届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男科学术大会、2006年浙江省医学会检验医学会议等;胸苷激酶的相关文献由835位作者贡献,包括赵亚刚、丁克祥、周际等。
胸苷激酶
-研究学者
- 赵亚刚
- 丁克祥
- 周际
- J·P·利维
- R·A·里德
- 丁宇
- 刘卫国
- 卢运萍
- 孔北华
- 张学庸
- 斯文·斯库格
- 约瑟夫·麦克纳尔蒂
- 艾伦·何
- 费定宇
- 赵军
- 何庆泗
- 刘莉
- 惠宏襄
- 曲迅
- 李宝金
- 李梅生
- 梁力建
- 江森
- 王世宣
- 翁景宁
- 许秀兰
- 陈尚武
- 顾健人
- 马丁
- 马道新
- 魏冬
- 黄洁夫
- 黄迪
- 冯跃
- 刘天津
- 卢奕
- 吴传京
- 吴强
- 吴朝阳
- 周剑峰
- 周鸿科
- 呼永河
- 唐伟
- 孟荣贵
- 宋悦
- 宋成
- 张金哲
- 徐丛剑
- 徐开林
- 施玉泉
-
-
王庆玲;
王斌;
李秋芬;
易莉莎
-
-
摘要:
目的探索生长分化因子15(recombinant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 1,TKI)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Cox回归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50例接受血清检测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52例卵巢良性疾病组(良性组)、51例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均进行了血清GDF15、TK1检测,比较三组GDF15、TK1表达水平。同时对卵巢癌患者随访2年,根据是否生存分为两组,即生存组(n=41)、死亡组(n=10),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再经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卵巢癌组血清GDF15表达(816.65±88.46)ng/L、TK1表达水平(1.46±0.65)pmol/L高于良性组、对照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GDF15、TK1及两项联合预测卵巢癌的AUC分别为0.879、0.813、0.884。卵巢癌患者接受2年随访,生存组随访生存时间(22.56±1.15)个月高于死亡组生存时间(14.16±2.6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73,P<0.001),经Cox回归模型分析,TK1、GDF15的回归系数值分别为-2.208、-1.687,RR值分别为0.110、0.185,两者均会对生存时间产生负向影响关系;FIGO分期的回归系数值为3.059,会对生存时间产生正向影响关系。结论血清GDF15、TK1水平在卵巢癌患者中具有高表达性,且与卵巢癌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尤其对预后预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
李燕
-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联合经阴道超声(TVS)、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癌(E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126例,分别行TVS、宫腔镜、血清TK1检查,以术后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TVS、宫腔镜、血清TK1分别及三者联合鉴别诊断EC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阴性及阳性预测值.结果:①经术后病理确诊EC 42例,良性病变84例;②3种方法联合鉴别诊断E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TVS、TK1单独检查结果(均P<0.05);联合诊断的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宫腔镜单独检查(均P<0.05).③ROC曲线分析,EC与非EC患者血清TK1水平临界值为2.015 pmol/L,AUC为0.774,渐进95%置信区间为(0.822,0.834),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1.90%(26/42)、71.43%(60/84).结论:血清TK1检测与TVS、宫腔镜联合应用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EC.
-
-
李越峰;
关军鹏;
关冰
-
-
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肿瘤生长因子(TSGF)、胸苷激酶(TK1)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宫颈癌患者115例,并以同期体检的宫颈良性疾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AFP、TS-GF、TK1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AFP、TSGF、TK1水平对宫颈癌的鉴别价值,并比较各血清指标及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比较不同血清AFP、TSGF、TK1水平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分析影响患者血清AFP、TSGF、TK1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结果 宫颈癌组血清AFP、TSGF、TK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FP高水平组在分化程度为高度、已出现淋巴结转移、已出现深肌层浸润、TNM分期为Ⅲ、Ⅳ期的例数比例高于AFP低水平组(P<0.05);TSGF高水平组在分化程度为高度、肿瘤直径≥4 cm、已出现深肌层浸润、TNM分期为Ⅲ、Ⅳ期的例数比例高于TSGF低水平组;TK1高水平组在分化程度为高度、肿瘤直径≥4 cm、已出现深肌层浸润、TNM分期为Ⅲ、Ⅳ期的例数比例高于TK1低水平组(P<0.05);分化程度为高度、深肌层浸润是影响宫颈癌患者血清AFP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P<0.05);分化程度为高度、肿瘤直径≥4 cm、深肌层浸润是影响患者血清TSGF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P<0.05);分化程度为高度、深肌层浸润是影响患者血清TK1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血清AFP、TSGF及TK1水平高于宫颈良性疾病患者,其血清AFP、TSGF、TK1水平异常与分化程度、深肌层浸润等有关,且血清AFP、TSGF、TK1水平对宫颈癌的鉴别价值较高.
-
-
谭翠莲;
黄云妍;
周敏霞;
郑少娟
-
-
摘要: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患者采用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胸苷激酶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方式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胃癌、其他消化系统肿瘤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各30例,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人群30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对照组.采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对四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胸苷激酶三项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对比各项检测结果及检测结果阳性率.结果:研究1组研究对象血清胃蛋白酶原Ⅰ水平均低于研究2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低于研究3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3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研究对象血清胃蛋白酶原Ⅱ、胃泌素17、胸苷激酶水平均高于研究2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高于研究3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3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胸苷激酶检测结果阳性率高于研究2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高于研究3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3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胸苷激酶三项指标水平会明显异于胃部良性病变和其他消化系统肿瘤疾病患者,以及正常健康人群,临床上可以将上述三项指标,作为早期胃癌患者病情筛查和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提高诊断速度和准确性,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有效治疗时间,使其转归更加理想.
-
-
候彬;
刘阳
-
-
摘要:
目的:探究胸苷激酶 TK1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分析胸苷激酶 TK1 的表达和胃癌相关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 法:选取 2018 年 5 月到 2019 年 5 月到我院进行就诊或体检的 200 例胃癌患者、20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所 有患者均接受血清检查,检测胸苷激酶 TK1 水平,对比两组样本之间的阳性表达率。结果:胃癌患者的血清检查结果显示胸苷激酶 TK1 的阳性表达率为 94%(188/200),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检查结果显示胸苷激酶 TK1 的阳性表达率为 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胃癌患者的胸苷激酶 TK1 水平结果显示,水平高低和患者癌症分期、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显 著相关性。结论:胸苷激酶 TK1 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具临床意义,和胃癌发生、发展具有较为密切的相关性,TK1 的检测,有利于 临床判断胃癌增殖指标,并为后续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
谭翠莲;
黄云妍;
周敏霞;
郑少娟
-
-
摘要: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患者采用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胸苷激酶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方式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胃癌、其他消化系统肿瘤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各30例,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人群30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对照组。采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对四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胸苷激酶三项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对比各项检测结果及检测结果阳性率。结果:研究1组研究对象血清胃蛋白酶原Ⅰ水平均低于研究2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低于研究3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3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研究对象血清胃蛋白酶原Ⅱ、胃泌素17、胸苷激酶水平均高于研究2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高于研究3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3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胸苷激酶检测结果阳性率高于研究2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高于研究3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3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胸苷激酶三项指标水平会明显异于胃部良性病变和其他消化系统肿瘤疾病患者,以及正常健康人群,临床上可以将上述三项指标,作为早期胃癌患者病情筛查和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提高诊断速度和准确性,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有效治疗时间,使其转归更加理想。
-
-
-
-
焦江琴
-
-
摘要: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CL-20、胸苷激酶(TK1)与根治性手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实施肺癌根治性手术的NSCLC患者109例,根据随访2年内患者出现复发或者转移情况分为复发组50例、未复发或转移的患者(对照组)59例.对比2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血清CCL-20、TK1水平,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分析血清CCL-20、TK1水平与NSCLC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 复发组和对照组在术前的血清CCL-20、TK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血清CCL-20、TK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NM分期增加、低分化、术前发生淋巴结转移、术后3个月的CCL-20、TK1水平增高、术后未行辅助性化疗是NSCLC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检测NSCLC患者术后CCL-20、TK1水平对于评估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具有一定的价值.
-
-
-
-
-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
| 2008年
-
摘要:
疱疹病毒是一群较大的有囊膜的双链DNA病毒。至今发现的疱疹病毒已经有100余种,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疱疹病毒科分为甲(Alpha-)、乙(Beta-)、丙(Gamma-)三个亚科,各个亚科中都有许多未分属的病毒,此外还有许多疱疹病毒尚未归入某个亚科。其中伪狂犬病毒(PRV)、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单纯疱疹病毒(HSV)等二十余种疱疹病毒的胸苷激酶(TK)基因已被研究过。TK基因是大多数疱疹病毒增殖的非必需基因,是疱疹病毒主要毒力基因之一,也是病毒化学治疗和缺失致弱疫苗的主要靶基因,缺失TK基因的疱疹病毒在神经元中的复制能力极弱。TK基因属于病毒的早期基因,其编码产物胸苷激酶是胸腺嘧啶合成补救途径中所必需的酶,能够将ATP上的v-磷酸转移到脱氧胸苷的5'羟基上,从而生成脱氧胸苷5'单磷酸和ADP。TK通过使胸腺嘧啶磷酸化为dTMP,然后继续磷酸化成为dTTP,参与DNA的合成。
-
-
-
-
-
赵亚刚
- 《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讨论会》
| 2002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丙氧鸟苷(GCV)基因治疗系统在体内外对人胆管癌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将HSV-tk基因定向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DOR-neo的SV40下游.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DOR-tk-neo转染至病毒包装细胞PA317,产生的重组病毒将HSV-tk转入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细胞内,筛选出稳定表达tk的细胞克隆QBC939/tk.测定QBC939/tk细胞在体外对GCV的敏感性及其旁杀伤效应;QBC939/tk细胞在裸鼠臀部皮下成瘤,观察GCV的治疗作用.结果:斑点杂交实验及药敏实验均证实HSV-tk基因已整合至宿主细胞DNA中并稳定表达.体外实验表明GCV对QBC939/tk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且其作用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特点以及旁杀效应,GCV对母本细胞则无明显毒性.裸鼠体内实验得到相似结果.腹腔注射GCV后对移植瘤有明显治疗作用.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表达HSV-tk的人胆管癌细胞在体内外均可被GCV有效杀伤,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可作为胆管癌基因治疗的潜在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