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肺动脉吊带

肺动脉吊带

肺动脉吊带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1年内共计10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儿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4513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全科护理、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2012年十一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暨新技术国际研讨会等;肺动脉吊带的相关文献由364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更须、沈立、王芳韵等。

肺动脉吊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0.70%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4513 占比:99.25%

总计:14622篇

肺动脉吊带—发文趋势图

肺动脉吊带

-研究学者

  • 周更须
  • 沈立
  • 王芳韵
  • 刘宇航
  • 卫海燕
  • 张儒舫
  • 张鑫
  • 郑淋
  • 金兰中
  • 于明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谷慧慧; 王丹; 刘杨; 陈慧敏; 费瑞林
    • 摘要: 目的 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肺动脉吊带(PAS)的诊断价值,并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本院2013年10月至2018年2月26例PAS患儿的相关资料,26例均行TTE及CT血管造影(CTA),15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回顾性分析TTE对PAS的诊断准确率及声像图表现,并对其中22例手术治疗患儿进行随访,分析其临床预后.结果 本组26例均经CTA证实为PAS.TTE确诊23例,准确率88.46%,TrE误诊2例,漏诊1例,漏误诊率11.54%.PAS表现为主肺动脉(MPA)直接延续为右肺动脉(RPA),左肺动脉(LPA)全部或部分起源于RPA并形成血管环,气道不同程度狭窄.本组12例合并其心内畸形,3例合并心外畸形;22例患儿行LPA重建术,术后存活16例组(46.15%),死亡组6例(27.27%);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气道狭窄指数及合并完全性软骨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rE适用于PAS的诊断及随访,但也存在漏误诊,且无法直接观察气道情况,需结合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手术是解除LPA压迫的主要方法,气道狭窄指数及合并完全性软骨环可能为术后患儿死亡的高危因素.
    • 宋晓琪; 杜欣为; 王顺民; 陆兆辉; 徐志伟
    • 摘要: 目的 总结异常支气管分支合并肺动脉吊带形态学特征,评价手术治疗效果,为肺动脉吊带的治疗提供新思维.方法 回顾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存在异常支气管分支的患儿资料.根据异常支气管分支形态分为气管性支气管、三叉型支气管、气管桥和气管性支气管合并三叉型支气管4种类型.统计4种异常支气管分支形态合并肺动脉吊带比例及行气管成形术比例.测量气管成形术前、后隆凸/假隆凸下角度.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140例存在异常支气管分支的病例.11例(21%,11/53)气管性支气管和4例(9%,4/44)三叉型支气管气管直径正常.125例(89%,125/140)合并气管狭窄,其中115例行气管成形术,且均合并完全性气管环.气管桥患儿均行气管成形术,手术比例高于气管性支气管(100%对60%,P=0.000).76例(61%,76/125)合并肺动脉吊带,均一期处理异常血管和狭窄气管.术后隆凸/假隆凸下角度明显减小(P=0.000).结论 肺动脉吊带合并异常支气管分支和气管狭窄难以用单纯血管压迫解释,应积极考虑同期行气管成形术.滑片吻合术是目前治疗先天性气管狭窄的主流技术.
    • 林春燕; 郑敬阳; 林印涛; 陈琼华; 曾丽娥; 张谭
    •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桥畸形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确诊为支气管桥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多层螺旋CT+气道重建、超声心动图影像学表现.结果:17例中Ⅰ型支气管桥10例,Ⅱ型支气管桥7例.合并支气管狭窄16例,其中以左主支气管狭窄多见,合并心内畸形11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血管畸形14例(其中5例合并肺动脉吊带).年龄除1例外均<2岁,大多以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咳嗽、喘息起病.结论: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小婴儿,若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等畸形,应警惕先天性支气管桥畸形可能.多层螺旋CT(64排)+三维重建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是诊断该疾病的主要检查手段.
    • 王曦曦; 王丽梅
    • 摘要: 目的 探讨胎儿先天性血管环(CVR)的类型与产前超声图像特征.方法 对2012年12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进行系统性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中发现17例CVR胎儿,对上述胎儿的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产前超声诊断为17例CVR胎儿中,完全性CVR共13例("U"形CVR 12例、"O"形CVR 1例);部分性CVR 4例("C"形CVR 3例、肺动脉吊带1例).17例胎儿中,6例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2例合并法鲁氏四联症、1例合并左肺动脉近端缺如、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胎合并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及多心外器官畸形),其余11胎未合并其他畸形.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中三血管气管(3VT)及三血管肺动脉分支(3VP)平面是诊断CVR的最重要平面,发现血管环畸形时应建议临床对胎儿进行染色体异常排查,胎儿出生后需密切观察随访.
    • 陈小龙; 沈立; 谢业伟; 李小兵; 龚瑾; 王蓓旎; 张儒舫
    • 摘要: 目的 探讨肺动脉吊带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早中期效果.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52例肺动脉吊带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26例,女26例;年龄为(17.7±25.6)个月,年龄范围为3个月至11岁;体重为(9.6±5.1)kg,体重范围为3~32 kg.52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气管狭窄,26例同时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41例患儿Ⅰ期行非体外循环下左肺动脉重建术,9例患儿Ⅰ期行体外循环下左肺动脉重建术,2例患儿Ⅰ期行体外循环下左肺动脉重建术+滑动气管成形术.对所有患儿按照两种方式分组研究,①将术中行气管干预的5例患儿作为气管干预组(干预组),将未行气管干预的47例患儿作为气管为干预组(未干预组);②将术中建立体外循环的13例患儿作为体外循环组(循环组),将未建立体外循环的39例患儿作为非体外循环组(无循环组).评估比较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患儿气管狭窄指数;比较循环组和无循环组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所有患儿中,41例患儿Ⅰ期行非体外循环下左肺动脉重建术;1例手术失败,术后12 d Ⅱ期行左肺动脉重建+滑动气管成形术,术后撤机困难,家长放弃后死亡;1例术后因多次呼吸机撤机失败,行气管内支架植入术,术后恢复良好;1例患儿术后随访11个月,因气管狭窄加重,反复肺炎发作住院再次入院行滑动气管成形术,术后恢复好.9例患儿Ⅰ期行体外循环下左肺动脉重建术,术后死亡2例.2例患儿Ⅰ期行体外循环下左肺动脉重建术+滑动气管成形术,手术均顺利完成.18例同期矫治合并的其他先天性心脏病;1例同期纠治膈膨升.死亡3例,存活患儿出院后随访时间范围为2~10年,呼吸道症状均减轻或消失.气管狭窄指数在干预组和未干预组患儿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时间、住院时间在循环组和无循环组患儿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动脉吊带合并轻中度气管狭窄首选非体外循环下左肺动脉重建术,合并重度气管狭窄或者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可在体外循环下Ⅰ期行左肺动脉重建术+气管成形术或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
    • 黄欣; 潘微; 王树水; 崔虎军; 张智伟; 李渝芬
    •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肺动脉吊带(prognosis of pulmonary artery sling,PAS)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经验及手术预后。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9年2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收治的23例PAS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共纳入23例患儿,其中女14例,男9例,年龄6个月(6 d~7岁),体质量6.4(2.8~20.0)kg。临床表现主要为气促7例(30.43%,7/23),咳嗽5例(21.74%,5/23),喘息3例(13.04%,3/23),反复呼吸道感染3例(13.04%,3/23),心脏杂音3例(13.04%,3/23),喉鸣1例(4.35%,1/23),发绀1例(4.35%,1/23)。23例患儿均行心脏超声检查,诊断阳性22例(95.65%);所有患儿术前均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证实PAS,诊断准确率为100%。20例患儿(86.96%,20/23)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血管畸形。19例患儿(82.60%,19/23)CT和(或)支气管镜检提示存在气管狭窄,其中8例(34.78%,8/23)合并气管畸形,先天性支气管桥(26.10%,6/23)最常见。22例(95.65%,22/23)患儿行PAS矫治术,其中17例(73.91%,17/23)同期行心内畸形矫治,5例(21.73%,5/23)单纯行左肺动脉重建;22例患儿均未进行气管干预,手术存活率为100%。1例(4.35%,1/23)术前因气管中下段重度环形锥样狭窄呼吸窘迫而死亡。随访时间4~36个月,失访2例(9.09%,2/22)。13例患儿仍存在少许咳嗽、气促等呼吸道症状;7例患儿出院后早期因肺部感染再次住院治疗,复查CT提示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气管狭窄。结论心脏超声结合CT及支气管镜检查更有利于PAS的综合诊断。采取左肺动脉矫治,避免气管成形,可改善多数患儿呼吸道症状。术后应定期复查评估气管狭窄程度,对于严重气管支气管狭窄的患儿,应进行气管干预手术。
    • 谢彩丽; 苏晓婷; 周彩萍; 聂群
    • 摘要: 目的 探讨胎儿肺动脉吊带(PAS)的超声心动图特点、诊断思路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2019年我院检出的9例PAS胎儿产前超声图像表现,总结其诊断思路及要点.结果 9例PAS胎儿心脏三血管-肺动脉分叉切面均未显示肺动脉分叉,主肺动脉直接延续为左位动脉导管及右肺动脉,于右肺动脉右后侧壁见异常起源的左肺动脉,向左下方走行绕过气管后方进入左肺.9例PAS中,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2例合并法洛四联症;3例合并永存左位上腔静脉;2例合并右位主动脉弓;1例合并主动脉缩窄;1例合并颅骨形态异常,呈草莓形.结论 产前超声心动图能够较为准确及时的诊断PAS,有利于产前及时咨询和出生后早期临床干预治疗.
    • 李培; 张鑫; 马宁; 郑淋; 卫海燕; 李静雅; 王芳韵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儿童肺动脉吊带的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76例肺动脉吊带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超声心动图特点,与对照组106例健康儿童进行对比.43例手术治疗,术后超声随访,与术前对比,评估疗效.结果 76例患儿,年龄2 d~15岁5个月,年龄<1岁者约65.8%.主要症状为反复喘息、呼吸困难、反复呼吸道感染.35例(46.1%)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动脉导管未闭20例,房间隔缺损8例,室间隔缺损7例.与对照组相比,肺动脉吊带组左肺动脉发育受限(P<0.05),右肺动脉代偿性增宽(P<0.05).术后患儿定期超声随访,左肺动脉发育及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P<0.05).结论 肺动脉吊带患儿发病年龄小,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缺乏特异度.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吊带可早期明确诊断、进行术前评估及评价手术效果.
    • 孙国恒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肺动脉吊带诊断中使用医学影像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手术确诊的3例肺动脉吊带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肺动脉吊带患儿临床特征.结果:3例患儿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发现,从大动脉短轴切面看出,肺动脉只在右肺动脉发出,且无分叉,而右动脉一级分支前是左肺动脉的起源,左肺动脉从左后方向一直到气管后方延伸.通过胸部增强CT横轴位发现,右肺动脉是左肺动脉的起源,且左肺动脉从左后方向一直环绕气管下端呈"C"形环,使气管受压内径变为2.0mm至3.8mm.通过胸部CT三维立体血管发现,右动脉从肺动脉发出后,而右动脉发出左动脉,左动脉从左后方向一致环绕气管下端呈"C"形环.结论:针对肺动脉吊带患儿的临床诊断主要是采用超声心动图、小儿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等医学影像学,这对于提高确诊时间,从而尽早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