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麻痹
肠麻痹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7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3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549篇;相关期刊220种,包括福建中医药、江西中医药、上海针灸杂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2014年大会、第二届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年会、201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等;肠麻痹的相关文献由78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军、刘玉峰、卫凌等。
肠麻痹
-研究学者
- 李军
- 刘玉峰
- 卫凌
- 徐艳
- 朱茄英
- 李健
- 李桂凤
- 李萍
- 梁培芹
- 贾建章
- 辛梦玺
- 陈英杰
- 韩妮妮
- 齐文斌
- 丁云东
- 于秀梅
- 刘红书
- 卢卫
- 吉冬丽
- 吴明芳
- 孙景波
- 孙登军
- 孙秀玲
- 宋新虹
- 崔振健
- 崔青
- 张喜庆
- 张建华
- 张慎芳
- 景炳文
- 李成秀
- 李海青
- 李秀贵
- 李红江
- 杨兴易
- 杨军军
- 杨小艳
- 杨春玲
- 杨素芬
- 林立峰
- 梁尚恩
- 梁敏
- 段永峰
- 江金燕
- 熊承勋
- 王明杰
- 王桐
- 王瑞
- 王红捷
- 白慧颖
-
-
杨亚男;
刘英;
冯安琪;
马磊;
殷敏
-
-
摘要:
目的观察大麻素受体1(cannabinoid receptor 1,CB1)抑制剂AM251是否可以促进肠神经元线粒体生物发生,改善脓毒症小鼠肠动力。方法60只C57小鼠随机分sham组、LPS组和AM251组,每组各20只。LPS组在腹腔注射LPS 30mg/kg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AM251组在建立脓毒症模型后30min腹腔注射AM2513mg/kg。48h后按分组分别测定小鼠肠动力变化、线粒体生物发生相关蛋白的变化及结肠神经元线粒体数量和体积的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CB1受体抑制剂AM251可明显改善小鼠肠动力,降低肠运输时间(325.0s vs 187.5s,P=0.006),增加小肠推进率(47%vs 70%,P<0.001),缩短结肠排珠时间(375s vs 82s,P<0.001);同时增加结肠线粒体生物发生相关蛋白Nrf-1(0.414 vs 0.807,P=0.003)、TFAM(0.739 vs 0.332,P=0.003)、COX-Ⅳ(0.371 vs 0.817,P=0.001)的表达;增加结肠肠神经元线粒体的数量(P=0.015)和体积(P=0.004)。结论CB1受体抑制剂可以促进肠神经元线粒体生物发生,改善脓毒症小鼠肠动力。
-
-
田光芳;
张渊智;
张绍敏;
余玉红
-
-
摘要: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内科、普外科及重症医学科等科室住院患者常见病种之一,发病早期容易并发肠麻痹。急性胰腺炎并发肠麻痹西医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西医治疗包括手术治疗、胃肠减压、止痛及抗感染等。除现代医学外,祖国医学在肠道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提升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急性胰腺炎并发肠麻痹中西医治疗进展的全面了解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疾病预后,降低病死率。该文阐述了现代医学及传统医学对于该病的治疗进展,以期对后续研究以启发。
-
-
吴清;
陈海军;
周进
-
-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胃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肠麻痹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两家医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312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根治术,依据肠麻痹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肠麻痹组(128例)与非肠麻痹组(184例),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两组患者术后肠麻痹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对具有统计意义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和95%可信区间.以P1,P<0.05).结论 年龄≥65岁、术后体温、使用阿片类药物、TNM分期≥Ⅲ期、手术持续时间≥4h、胃部全切除是导致老年胃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肠麻痹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做好预防措施,避免肠麻痹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
-
佘昌华;
陈倩韵;
邓秀娟
-
-
摘要:
目的 研究腹部针灸治疗联合生大黄鼻饲对急性胰腺炎合并肠麻痹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65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肠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32)与观察组(n=33),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案及联合生大黄鼻饲,观察组常规治疗方案及腹部针灸联合生大黄鼻饲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相关指标恢复时间以及治疗后APACHEⅡ评分与氧和指数(IO).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腹胀、通便以及呼吸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首次排便时间、血淀粉酶升高持续时间、腹痛持续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血钙复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腹压水平、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且IO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中重度胰腺炎合并肠麻痹实施腹部针灸联合生大黄鼻饲治疗方案效果尤为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胃肠道麻痹症状,加快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治疗时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
-
甘敏
-
-
摘要:
目的:探讨并研究用生大黄灌肠疗法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肠麻痹的效果.方法:选择安顺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肠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40)与对照组(n=40).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用生大黄灌肠疗法对治疗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腹胀、腹痛缓解的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肠麻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生大黄灌肠疗法对其进行辅助治疗能缩短其腹胀、腹痛缓解的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
-
刘红霞;
张蒙;
李冬锋
-
-
摘要:
目的 分析卵巢囊肿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肠麻痹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淅川县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40例接受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肠麻痹的卵巢囊肿患者纳入发生组;另选取医院同期收治的40例接受腹腔镜手术后未发生肠麻痹的卵巢囊肿患者纳入未发生组.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经多因素分析卵巢囊肿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肠麻痹的影响因素.结果 发生组盆腔粘连患者多于未发生组,手术时间长于未发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P<0.05).结论 盆腔粘连、手术时间长、血清IL-6、sICAM-1、TNF-α过表达是卵巢囊肿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肠麻痹的影响因素.
-
-
顾娜;
顾玲;
沈小青
-
-
摘要:
目的:调查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后出现肠麻痹的原因,并采取相应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8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20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术后出现肠麻痹的相关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结果:200例患者中出现肠麻痹25例,发生率为12.5%.痛经史、手术时间、既往腹部手术史、肠道准备、盆腔炎症、阿片类药物应用、盆腔粘连、术中输血、子宫切除方式、术后自控阵痛为相关因素(P<0.01,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痛经史[OR=2.083,95%CI(1.021,4.252)],阿片类药物应用[OR=2.280,95%CI(0.999,5.203)],盆腔粘连[OR=2.085,95%CI(0.968,4.409)]等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痛经史、阿片类药物应用、盆腔粘连等是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肠麻痹的主要因素,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影响患者康复,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采取提高护理质量、积极预防控制肠麻痹等措施.
-
-
吴思贤;
钟远鸣;
李智斐;
吴卓檀;
何炳坤;
万通;
钟锡锋
-
-
摘要:
目的:根据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大将逐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早期肠麻痹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平台获取大将逐瘀汤的有效成分及其对应靶点,结合OMIM、Gene Cards数据库得到与肠麻痹相映射的交集靶点,借助Cytoscape程序构建成分靶点调控网络,使用蛋白互作平台String进行蛋白互作(PPI)分析,配合R软件指令对GO富集功能和KEGG通路进一步分析.最后对主要活性成分化合物与核心靶点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筛选出29个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71个潜在靶点,GO分析表明大将逐瘀汤主要涉及药物反应、糖皮质激素反应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表明靶点基因主要富集于160条信号通路,如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化合物与核心靶点两者关系紧密.结论:大将逐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早期肠麻痹的机制主要通过β-谷甾醇、豆甾醇、芦荟大黄素等作用于TP53、JUN、CASP3等靶点调控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等来发挥抗炎镇痛,改善微循环、恢复胃肠道蠕动的功能.
-
-
祝潇;
吴晓丽
-
-
摘要:
目的 探讨生大黄灌肠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肠麻痹的效果与护理.方法 选取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肠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与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肠内营养治疗+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生大黄灌肠治疗+综合护理),每组38例,对比分析2组的症状缓解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腹痛与腹胀等症状缓解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以及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21.05%),差异显著(P<0.05).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肠麻痹患者实施生大黄灌肠治疗的同时辅以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快速缓解症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
王胤宏
-
-
摘要:
目的:针对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肠麻痹,探索与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肠麻痹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注射治疗和足三里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此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方法的效果.结果:采用两种方法注射新斯的明治疗,患者病情均有所改善,而采用常规肌肉注射治疗,治疗有效率较低,采用足三里穴位治疗患者在改善腹胀、排便、呼吸等方面的有效率均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重症肠麻痹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进行治疗,能快速缓解症状,见效快、更安全,且操作简单,值得广泛应用.
-
-
Jen-Shu Wang;
王人澍
- 《第二届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年会》
| 2012年
-
摘要:
大肠直肠外科手术患者临床上常见手术后引起肠麻痹的情况,其症状多见腹胀、腹痛不适或食入呕吐以致无法进食,台中荣总大肠直肠外科不少此类患者进行中医会诊,病人无法进食属功能性肠麻痹而非器质性阻塞者,本文所提及之两例医案一为大肠癌术后引起肠麻痹之患者,另者为儿时肠套迭接受手术,十多年后引起肠道沾粘之医案,两者皆有术后腹胀、腹痛近两星期,均无法以鼻胃管引流纾解腹压之症状,进而会诊中医治疗,因病人无法内服中药,故以针灸、脚底按摩、咀嚼口香糖为主要治疗方法,简称为「激肠三法」;治疗期间病人自觉胃肠蠕动增加,快速排气、排便,3-7天内即出院转门诊治疗.临床思路主要透过传统的针灸、脚底按摩与咀嚼口香糖之不同的三种刺激,透过传统的经络理论与现代医学之神经系统整合.本文探讨针灸、脚底按摩、与咀嚼口香糖三法对临床术后肠麻痹患者治疗效果,提出其生理机转可能经这些刺激方法由周边感觉神经脊椎上行路径上达大脑进行统合后,刺激自律神经兴奋,进而激发胃肠蠕动增加.
-
-
Mu rong;
沐榕;
Wang yu;
王宇;
Chen li;
陈莉
- 《《针灸甲乙经》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术后肠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5例(发生肠麻痹后立即接受针刺治疗组);B组36例(西医常规方法治疗5天无效后,加针刺治疗组);C组36例(西医常规方法治疗组).在常规禁食、胃肠减压及支持治疗的同时,针刺治疗取穴:内关、足三里、上巨虚;西医治疗采用胃肠动力药.结果:A、B组疗效均优于C组,而A组疗效又优于B组(均p<0.05);而且针刺能明显缩短术后肠麻痹的治疗天数(均p<0.05).结论:针刺能有效治疗术后肠麻痹,早期治疗效果更好.
-
-
王广;
田明;
陈振宙;
李乃卿
- 《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暨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厚朴排气合剂对腹部非胃肠吻合术后早期肠麻痹(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方法,将腹部非胃肠吻合手术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厚朴排气合剂组)327例和对照组(西沙必利片组)108例,对临床总疗效、中医症候积分、术后肛门排气情况、腹部胀满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等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94.5%,对照组为86.2%;中医症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86.1%,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肛门排气平均起效时间:治疗组13.98±4.79,对照组17.64±4.7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部胀满消失平均起效时间:治疗组14.64±5.32,对照组17.57±4.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厚朴排气合剂可使术后早期肠麻痹患者的肠鸣音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提前,中医证候可以明显改善,治疗术后早期肠麻痹疗效确切,优于西药西沙比利。
-
-
-
-
白雪峰
- 《中国中西医结合第十九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肠麻痹36例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25例。2组均予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抑酸、抑制胰液分泌、补液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通腑活血汤。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0%,高于对照组3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75%,明显高于对照组5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组治疗组腹痛、腹胀、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肠麻痹。能促进肠道动力,并能明显减少SAP局部严重并发症,如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等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加快病情恢复。
-
-
-
王桐;
王東強;
李志軍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2014年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脓毒症合并肠麻痹患者中的临床疗效。rn 方法:60例脓毒症合并肠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30)在集束化治疗脓毒症的基础上,予胃阳减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抑酸保护胃肠道粘膜等对症治疗;治疗组(n=30)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保留灌肠。rn 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肠鸣音出现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能有效改善脓毒症合并肠麻痹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是治疗脓毒症合并肠麻痹的有效方法。
-
-
李健;
吴明芳;
郭绍举
- 《第二届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年会》
| 2012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合大陷胸汤(柴陷复方)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部分本研究共收集轻症急性胰腺炎伴肠麻痹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子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抗感染、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胰液分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支持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柴陷复方,疗程5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2.5%,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排便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柴陷复方辅助治疗轻证急性胰腺炎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轻证急性胰腺炎临床症状,改善肠麻痹.
-
-
李健;
吴明芳;
郭绍举
- 《201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合大陷胸汤(柴陷复方)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部分本研究共收集轻症急性胰腺炎伴肠麻痹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抗感染、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胰液分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支持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柴陷复方,疗程5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2.5%,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排便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柴陷复方辅助治疗轻证急性胰腺炎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轻证急性胰腺炎临床症状,改善肠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