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肠闭锁

肠闭锁

肠闭锁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08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551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临床小儿外科杂志、中国新生儿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7年浙江省微创外科学术会议等;肠闭锁的相关文献由60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权、吴典明、施诚仁等。

肠闭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6 占比:2.3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551 占比:97.64%

总计:8758篇

肠闭锁—发文趋势图

肠闭锁

-研究学者

  • 李权
  • 吴典明
  • 施诚仁
  • 彭艳芬
  • 李碧香
  • 詹江华
  • 钟微
  • 黄文华
  • 任红霞
  • 何秋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云飞; 谷野; 胡艳兵; 陈思瑶; 郭凤军
    • 摘要: 1临床资料孕妇,28岁,G1P0,无遗传病史,唐筛低风险,未行无创DNA或羊水穿刺。孕32周时于当地医院孕检发现胎儿肠管扩张,于孕34周时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行超声见:胎儿下腹部肠管扩张明显,最宽处宽约4.5cm(图1),肠管蠕动不明显。胎儿腹腔积液厚约1.4cm。羊水指数:30.2cm。胎盘完全覆盖宫颈内口。超声提示:胎儿肠道梗阻或闭锁可能,胎儿腹腔积液,羊水过多,完全性前置胎盘。
    • 刘金蓉; 王红英; 钟微; 王海玉; 陈韵羽; 彭艳芬; 孙翔; 张蕊; 陈文敏
    • 摘要: 目的观察胎儿高位空肠闭锁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出生后手术确诊高位空肠闭锁的32胎胎儿资料,观察其特征性超声表现,评价产前超声所测增宽肠管的长度与生后术中测量空肠闭锁部位至屈氏(Treitz)韧带之间肠管长度的关系。结果产前超声中,32胎多见增宽肠管呈“C”型分布,且末端均超过脊柱左缘,孕晚期增宽肠管长度均大于胃泡长度;21胎于孕28周前、11胎于孕28周及之后检出异常;31胎肠管增宽或呈“双泡征”,1胎于孕21^(+3)周见腹腔钙化灶,无肠管增宽及腹腔积液;25胎增宽肠管与胃泡相通、7胎不相通;28胎增宽肠管长度及内径均随孕周而增加,2胎仅见增宽肠管内径增加,2胎内径减小。孕晚期产前超声所测增宽肠管的长度(Y)与术中测量的闭锁部位至屈氏韧带之间的肠管长度(X)呈线性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0.33 X+86.43(F=7.719,R^(2)=0.36,P<0.05)。结论高位空肠闭锁胎儿超声多见增宽肠管呈“C”型分布并与胃泡相通,其末端超过脊柱左缘;结合超声测量增宽肠管的长度有助于诊断。
    • 摘要: 朱小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主任,小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小儿外科、新生儿外科临床工作近30年,擅长胎儿先天性畸形的诊断及新生儿、小儿先天性畸形的诊断与治疗,在先天性畸形的诊治方面总结出了一套产前咨询、产时监测、产后早期手术的成功经验,在食道闭锁、肠闭锁、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肛门闭锁等消化道畸形,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等胆道疾病,膈疝、食管裂孔疝等膈肌缺损,腹裂、脐膨出等腹壁缺损,骶尾部畸胎瘤、腹腔肿瘤、鳃裂囊肿、淋巴管瘤、血管瘤等新生儿实体肿瘤,以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持和参与15项省、市级科研课题,以参与者身份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成果奖一项。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胎儿新生儿外科疾病诊断图谱》《新生儿外科学》《妇幼外科学》《临床胎儿学》《新生儿保健学》《母胎医学》《结直肠外科名家手术精粹》等专箸。
    • 康佳; 黄利英; 曾志生; 龚成玲; 曾静
    • 摘要: 目的 总结先天性肠闭锁患儿围术期护理方法和特点,为提高肠闭锁患儿护理质量,促进患儿早期康复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某三甲医院新生儿外科手术治愈出院的357名肠闭锁患儿的围术期护理方案,其包括保暖、胃肠减压、输液照护、营养管理、造瘘患儿管理以及患儿家属心理等多方面.结果 357名患儿均治愈出院,其中145例患儿术后出现腹胀、喂养不耐受等并发症,出院后随访所有患儿均可逐渐喂养耐受,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先天性肠闭锁患儿围术期护理是提高其术后生存质量的关键,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严密监测,最大程度缩短患儿入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促进其早期康复.
    • 廖泽娟; 刘晶; 郑玲
    • 摘要: cqvip:先天性食道闭锁[1](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 CEA)是胚胎时期初级前肠发育异常导致的一种严重消化道畸形,可因食管、气管分化不全形成食管气管瘘(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 TEF),发病比例约为1∶2 500~4 500[2],其典型症状为新生儿出生后口腔内分泌物多,患儿随时可能出现窒息,甚至心跳、呼吸骤停的现象[3]。
    • 田妍; 吕俊健; 何秋明; 钟微; 夏波; 陈家乐; 陈唯一; 林土连; 谢晓丽; 钟帏韬; 彭艳芬; 张锐忠
    • 摘要: 目的探讨肠闭锁术后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2013年8月至2020年6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因肠闭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肠闭锁术后是否发生NEC分为NEC组和非NEC组,比较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和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肠闭锁术后发生NEC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肠闭锁术后患儿96例,NEC组13例(13.5%),非NEC组83例(86.5%)。与非NEC组相比,NEC组患儿初诊日龄晚[4.0(1.5,6.0)d比1.4(0,2.0)d]、手术日龄晚[4.8(2.0,7.0)d比3.1(1.0,4.0)d]、复杂型肠闭锁[76.9%(10/13)比44.6%(37/83)]及术后48 h内输血[46.2%(6/13)比13.3%(11/83)]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诊日龄晚(OR=3.346,95%CI 1.493~7.500,P=0.003)、复杂型肠闭锁(OR=9.052,95%CI 1.119~73.209,P=0.039)及术后48 h内输血(OR=6.835,95%CI 1.399~33.380,P=0.018)是术后NE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肠闭锁诊断延迟、复杂型肠闭锁及术后48 h内输血的患儿,应警惕术后NEC的发生。
    • 田妍; 钟帏韬; 彭艳芬; 张锐忠; 吕俊健; 何秋明; 钟微; 夏波; 陈家乐; 陈唯一; 林土连; 谢晓丽
    • 摘要: 目的 探讨肠闭锁术后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3年8月至2020年6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因肠闭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肠闭锁术后是否发生NEC分为NEC组和非NEC组,比较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和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肠闭锁术后发生NEC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肠闭锁术后患儿96例,NEC组13例(13.5%),非NEC组83例(86.5%).与非NEC组相比,NEC组患儿初诊日龄晚[4.0(1.5,6.0)d 比 1.4(0,2.0)d]、手术日龄晚[4.8(2.0,7.0)d 比3.1(1.0,4.0)d]、复杂型肠闭锁[76.9%(10/13)比44.6%(37/83)]及术后48 h内输血[46.2%(6/13)比13.3%(11/83)]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初诊日龄晚(OR=3.346,95%CI 1.493~7.500,P=0.003)、复杂型肠闭锁(OR=9.052,95%CI1.119~73.209,P=0.039)及术后48 h 内输血(OR=6.835,95%CI 1.399~33.380,P=0.018)是术后NE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肠闭锁诊断延迟、复杂型肠闭锁及术后48 h内输血的患儿,应警惕术后NEC的发生.
    • 薛媛; 宋华; 谢恒翠; 杨传民; 单若冰; 祁泳波
    • 摘要: 目的 探讨吻合口径相差悬殊的先天性肠闭锁使用提吊式肠造口术后对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5月间收治的38例新生儿肠闭锁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3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普通手术组(15例)和提吊式肠造口术组(2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术后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患儿术后排便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结果 提吊式肠造口术组患儿术后排便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3.2)d、(6±3.2)d、(12±4.1)d,较普通手术组患儿(13±2.8)d、(12±2.8)d、(18±4.3)d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普通手术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后再次行肠吻合术,预后良好;提吊式肠造口术组出现拔管时断管1例,1d后自行排出.结论 吻合口径相差悬殊的先天性肠闭锁患儿使用提吊式肠造口术有利于患儿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刚; 郭锋; 张丽娟; 焦晨炜; 王帅
    • 摘要: 目的 研究胎粪性腹膜炎(meconium peritonitis,MP)治疗及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MP患儿3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患儿治疗情况及转归.入院后给予支持治疗后手术探查.肠造瘘患儿术后2~3个月行肠造瘘口关闭术.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分型、手术方式及手术前后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数值,采用SAS 9.4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儿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出生胎龄为(36.9±1.9)周;平均出生体重为(3 120±555)g;合并畸形14例.其中弥漫性腹膜炎游离气腹型1例,局限性腹膜炎包裹性气腹型4例,新生儿肠梗阻型25例.所有患儿生后均行腹部立位平片检查,发现肠梗阻征象29例,游离气腹征1例,腹腔钙化征7例.2例患儿行上消化道造影,1例提示包裹性气腹,另1例提示高位肠梗阻.1例因感染性休克未手术死亡,2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术后放弃治疗,28例治愈,总治愈率为93.33%.一期肠切除吻合术11例,肠造瘘术18例.一期肠吻合术组有3例因黏连性肠梗阻再手术,显著高于肠造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并发症有术后切口感染、营养不良、短肠综合征、胆汁淤积等.临床分型与术后第7天的CRP异常具有关联性,局限性腹膜炎包裹性气腹型为术后7天CRP异常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限性腹膜炎包裹性气腹型MP患儿较肠梗阻型MP患儿炎症恢复慢.一期肠吻合术后黏连性肠梗阻再手术发生率高于肠造瘘组.
    • 薛瑞云; 吴丽娟; 黄文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先天性肠闭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3例先天性肠闭锁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患儿人院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7).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二次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并分析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二次手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对先天性肠闭锁手术治疗患儿应用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显著,可减少患儿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且患儿家长对该护理模式认可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