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肛门闭锁
先天性肛门闭锁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1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1481篇;相关期刊149种,包括医疗装备、内蒙古中医药、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全国流调行业发布会、第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第四届中国武汉国际微创外科学术研讨会等;先天性肛门闭锁的相关文献由47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龙、张欣、彭昕等。
先天性肛门闭锁—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481篇
占比:98.18%
总计:11694篇
先天性肛门闭锁
-研究学者
- 李龙
- 张欣
- 彭昕
- 李相臣
- 任婷
- 何凌云
- 侯小莉
- 侯艳青
- 俞波
- 刘娇洁
- 刘庆华
- 史雯嘉
- 吴学东
- 吴文英
- 吴超
- 吴越香
- 周燕
- 唐薇
- 姜丽丽
- 尚秀娟
- 张天丽
- 张学军
- 张平锋
- 张端梅
- 张茜
- 张龙石
- 朱敏
- 朱智新
- 李先文
- 李平
- 李良波
- 杨圣能
- 杨宁宁
- 杨庆军
- 王伟
- 王德权
- 王欣
- 王永香
- 甄国志
- 田宇
- 罗彩霞
- 胡小华
- 赵方
- 钟陈
- 银瑞
- 黄静
- Higuchi K.
- Shimotake T.
- Tsuda T.
- 丁秀云
-
-
吴超;
任学敏;
胡小华;
钟陈;
朱凌;
张平锋
-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与传统pena手术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20年10月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46例中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且已行Ⅰ期结肠造瘘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3例。对照组行传统pena手术治疗,试验组行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肛门控制功能(采用kelly评分法评估)及术后伤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肛门控制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pena手术相比,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的效果更佳,术后患儿肛门控制功能更优,伤口感染发生风险较低,且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
-
-
-
摘要:
朱小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主任,小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小儿外科、新生儿外科临床工作近30年,擅长胎儿先天性畸形的诊断及新生儿、小儿先天性畸形的诊断与治疗,在先天性畸形的诊治方面总结出了一套产前咨询、产时监测、产后早期手术的成功经验,在食道闭锁、肠闭锁、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肛门闭锁等消化道畸形,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等胆道疾病,膈疝、食管裂孔疝等膈肌缺损,腹裂、脐膨出等腹壁缺损,骶尾部畸胎瘤、腹腔肿瘤、鳃裂囊肿、淋巴管瘤、血管瘤等新生儿实体肿瘤,以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持和参与15项省、市级科研课题,以参与者身份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成果奖一项。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胎儿新生儿外科疾病诊断图谱》《新生儿外科学》《妇幼外科学》《临床胎儿学》《新生儿保健学》《母胎医学》《结直肠外科名家手术精粹》等专箸。
-
-
熊冬兰;
江楠;
张茜
-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高频超声检查及X线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高频超声检查和X线检查在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不同分型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经手术证实80例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中低位肛门闭锁30例,高位肛门闭锁50例;高频超声检查的准确性为91.25%(73/80)、灵敏度为90.00%(27/30)、特异度为92.00%(46/50)、阳性预测值为87.10%(27/31)、阴性预测值为93.88%(46/49)均高于X线检查[73.75%(59/80)、66.67%(20/30)、78.00%(39/50)、64.52%(20/31)、78.00%(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appa一致性度量,高频超声诊断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不同分型的结果和手术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15,P=0.000);X线诊断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不同分型的结果和手术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444,P=0.000).ROC曲线显示,高频超声与X线诊断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不同分型的AUC分别为0.910(95%CI:0.834~0.986)、0.723(95%CI:0.604~0.843).结论 与X线诊断检查相比,高频超声用于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不同分型的诊断价值较为显著,能获得较好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且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
何凌云;
姜玉娥;
饶芬;
韦夏;
周凯泳;
高聚星
-
-
摘要:
目的 探讨围术期护理对后矢状入路骶会阴肛门成形术的疗效和并发症影响.方法 选取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接诊的54例中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均执行后矢状入路骶会阴肛门成形术,以信封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给予围术期护理,n=27)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n=27),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分析和比较患儿的恢复效果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创口恢复时间、肛管拔除时间、正常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结束时体重、身长明显高于出院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围术期护理,术前做好手术准备和并发症预防,术后对切口、肛门造口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儿后矢状入路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术后的康复效率,可见围术期护理是该手术的关键措施,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
张平锋;
胡小华;
钟陈;
吴超;
莫优炼;
何凌云
-
-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后矢状入路经骶会阴肛门成形术(Pena)治疗不同年龄段中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例中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划分为新生儿一期手术组(A组,n=26,新生儿期行手术)与伴有瘘管中高位肛门闭锁扩张瘘管后一期手术组(B组,n=28,瘘管扩张4~10月后行手术),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指标与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术后1年肛门排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患儿的创口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的评分显示高于A组患儿,两组随访1年的评分均高于随访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na术不会因中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年龄段的不同增加手术时间和出血率,但Pena术能缩短经瘘管扩张辅助治疗的患儿的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控制术后并发症率,改善远期肛门功能,效果更佳,因此临床可根据患儿病情特点、在合适年龄段及家属需求合理开展手术,医生需重视术后随访,以确保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
-
周福亮
-
-
摘要:
目的:分析产前超声检查在诊断先天性肛门闭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共1600例,回顾性分析3例出肛门闭锁异常征象出生儿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在3例先天性肛门闭锁胎儿中,有2例为线样高回声;1例为单纯性闭锁、2例合并其他畸形或异常.结论:临床上在诊断胎儿先天性肛门闭锁时有必要开展产前超声筛查,但是目前不具备特异性诊断,由此很难提高产前诊断率.
-
-
刘晓涵
-
-
摘要:
目的:探讨4C护理模式对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术后并发症、肛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3月收治的112例先天性肛门闭锁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4C护理模式干预,持续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干预前后肛门功能、生存质量.结果:干预6个月,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大便控制、污粪、肛门括约肌收缩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实施4C护理模式干预可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肛门功能康复,提升患儿生存质量.
-
-
唐应明;
刘云涛;
张杰;
高汝黔;
何国庆
-
-
摘要: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瘘管黏膜切除技术在肛门闭锁并直肠尿道瘘手术中的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先天性肛门闭锁合并直肠尿道瘘的2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童;平均手术年龄为3.4个月,范围在3~5个月,直肠前列腺部瘘8例,直肠尿道球部瘘13例.患儿均于新生儿期完成横结肠或乙状结肠造瘘.分析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患儿随访情况.结果 21例患儿均由同一手术医师施行腹腔镜辅助直肠尿道瘘切除、肛门成形术.术中处理直肠尿道瘘时均应用瘘管黏膜切除技术,瘘管离断后瘘口不予缝扎.患儿平均术中出血量为8 ml,范围在5~10 ml;从分离直肠两侧脏层腹膜开始到瘘管切除平均手术时间为38 min,范围在33~46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5 d,范围在7~11 d.术中无尿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其中2例患儿术后第3天尿管脱落,19例患儿术后7~10 d拔除尿管后行排泄性尿路造影显示无尿漏、尿道狭窄、尿道憩室.所有患儿随访2~36个月,无尿道瘘复发、尿道狭窄、尿道憩室发生,排尿顺畅.结论 应用腹腔镜下瘘管黏膜切除技术,瘘管离断后瘘口不予缝扎,降低了直肠尿道瘘远端的处理难度,手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值得应用推广.
-
-
刘笑天;
王煜;
潘守东;
吴新雁;
韩丁;
刁美;
李颀;
张震;
王男;
李龙
-
-
摘要:
目的总结肠镜、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型术在治疗中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手术护理配合方法,为该手术提供标准化的手术护理配合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11月—2020年6月行肠镜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治疗中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16例,所有患者均在肠镜下定位直肠尿道瘘,环形切开直肠盲端瘘口周围黏膜,并在腹腔镜下游离直肠,最后行直肠肛门吻合。总结手术配合过程和护理要点。结果 16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肠镜时长中位数为45.0(29.5,60.0)min,手术总时长中位数为188.5(167.5,211.3)min,术中出血量约5~10 mL。术后恢复良好,术后住院中位时间为5.5 d,术后复查逆行膀胱造影均无尿道憩室、尿道瘘及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肠镜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型治疗中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护士专业技术的正规培训、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做好体温保护措施、动态实时监测生命体征、无菌操作严格、仪器设备的有效管理、规范的手术体位安置、熟练掌握配合技术及良好的医护患沟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
-
尚秀娟;
李相臣;
彭昕
-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全国流调行业发布会》
| 2015年
-
摘要:
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会阴经直肠内瘘管修补肛门成形改良术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舟状窝瘘,术式设计的宗旨是既处理瘘管又肛门成形,改良突出点为瘘管修补与肛门成形一次在会阴部完成。操作简单,不损伤会阴复合体,提高患儿远期生活质量,尽可能地保留部分外括约肌功能,符合生理,手术打击小等优点。先天性肛门闭锁并舟状窝疹是胚胎期发育畸形,好发于女婴。本组共手术治疗22例,效果满意。对22例先天性肛门闭锁并舟状窝瘘患儿行直肠内瘘修补肛门成形改良术治疗.结果22例均获成功,术后排便顺利,无粘膜外翻、瘘管复发及大便失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术前饮食护理,肠道准备、术后肛门护理、定期扩肛和随访指导等,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基本措施.
-
-
-
张欣;
张学军
- 《首届国际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论坛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发生是胚胎发育期发生障碍的结果,各类畸形均可合并有瘘管,为了探讨儿童先天性肛门闭锁合并直肠会阴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提出应尽早施行手术,强调术中注意事项,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同时总结了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患儿共同存在的排便反射及盆底发育异常等特点,提出加强患儿手术后肛门功能训练,以保证手术质量及排便功能正常。术后随访半年至三年,患儿发育良好,未见肛门失禁及排便困难等现象。
-
-
-
-
- 《201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年会》
-
摘要:
喻冬梅,女,40岁.因'发现左侧肛旁肿块伴溢液20年余'于2015年8月4日收入院.既往'先天性肛门闭锁'行'肛门成形术',以'肛周脓肿、肛瘘'行多次切排及'肛瘘'切开术',术后创面不愈,2010年6月行'回肠双腔造瘘术'.入院体格检查:造瘘口位于脐下正中,排气排便通畅,患者取右侧卧位,左侧臀部见一范围约10*10cm左右皮损区域,色素沉着,表面凹凸不平,部分区域呈橘皮样改变,见多个破溃口,肉芽组织过量生长,挤压见脓血性液溢出,肛诊扪及肛管括约肌松弛,肛直环僵硬,距肛缘6cm直肠后壁扪及饱满区域,无触痛,指套无染血.
-
-
-
胡宇坤
- 《全国第十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
| 2006年
-
摘要:
先天性肛门闭锁为小儿先天性疾病,患儿出生一天,行乙状结肠造瘘术.根据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对新生儿乙状结肠造瘘的手术期护理的特点进行总结,主要从体温、皮肤、呼吸等生理方面提出护理措施,并说明在摆放体位时,要注意颈部的固定保护。在肩下垫一小肩垫,头下放置头圈或2-4cm厚的海绵垫。术中要不时给小儿活动肢体及头部,防止其长时间受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