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肌电信号

肌电信号

肌电信号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889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基础医学、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4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227449篇;相关期刊210种,包括体育科学、中国医疗设备、医疗卫生装备等; 相关会议39种,包括第十七届中国Rough集与软计算学术会议、第十一届中国Web智能学术研讨会、第十一届中国粒计算研讨会及第五届三支决策学术会议联合会议 (CRSSC-CWI-CGrC-3WD 2017)、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5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等;肌电信号的相关文献由2035位作者贡献,包括罗志增、席旭刚、韩璧丞等。

肌电信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4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5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27449 占比:99.82%

总计:227865篇

肌电信号—发文趋势图

肌电信号

-研究学者

  • 罗志增
  • 席旭刚
  • 韩璧丞
  • 张启忠
  • 李光林
  • 杨鹏
  • 王志中
  • 佘青山
  • 宋爱国
  • 谢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白圣亚; 林文文; 安元超; 张岳君; 柯勇伟
    • 摘要: 目的为避免久坐对工作人员的身心造成影响,探讨在不减少工作时长的条件下采用坐站交替工作模式来替代单一作业姿势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模拟20名受试者在坐站交替模式下工作,采用调查问卷对受试者作业期间肌肉疲劳评估以及预估改变作业姿势的时间,结合肌电信号(electromyography, EMG)对受试者腿部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腰部竖脊肌进行测量并分析其各阶段中值频率的变化趋势,判定各组肌肉中值频率下降的时间点。将主观自评与肌肉疲劳分析相结合,采用聚类分析将受试者按照坐姿偏好与非偏好进行区分。结果受试者在站姿25 min时产生肌肉疲劳,45 min坐姿满意度≥6分者视为偏好坐姿人群,其在坐姿50 min时产生肌肉疲劳,45 min坐姿满意度小于6分者视为非偏好坐姿人群,其在坐姿30 min时产生肌肉疲劳。结论根据不同人群的偏好合理地设置坐站交替时间可以有效地避免肌肉疲劳的累积。
    • 叶耀光; 黄一帆; 杨富宙; 刘捷; 潘家辉
    • 摘要: 智能轮椅能有效提高行动不便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但目前智能轮椅的控制方案往往存在着控制动作困难,响应速度慢等难题.针对这一情况,本文结合现有生物电机械接口技术和设备控制技术,提出一套基于脑电信号和肌电信号协同控制的设备控制方案,该方案允许用户仅通过4种简单的头部动作,即使用眨眼、左咬合、右咬合和专注这4个动作控制设备前进、后退、停止、左右转向和速度状态.实验结果表明,该套控制方案能够有效应用于控制智能小车进行日常运动功能,且具有较高的控制准确率和较快的控制响应速度.
    • 张跃进; 刘琪; 王娟; 管小卉
    • 摘要: 由于生物体内肌电信号频率波动较大,现有方法无法局部化分析信号频率,导致低频生物力学信号与实际输入拟合度较差。提出平面内多模态低频生物力学信号建模与仿真。确定最小分辨率,选取最佳光电编码器采集有关肌肉的肌电信号。为消除高频信号干扰,引入频谱分析和幅值转换对数据做预处理;结合局部匹配度与局部方差确定小波空间内融合权重,提取肌肉图像有效信息,实现低频处频率细分目的。将肌电信号通过一体化处理后,计算肌肉活化程度与肌肉力,确定动力学参数,建立动力学信号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动力学信号模型获取的反馈数据与输入数据更为接近,对生物体共振损伤与防治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 崔银平; 杨国庆; 马千里; 郭晓东; 朱革; 陈永清; 袁博
    • 摘要: 目的:评估被动式负重外骨骼在穿戴者站立负重姿态下的承重性能。方法:招募7名健康成年男子作为受试者,在不穿外骨骼无负重、穿戴被动式负重外骨骼背负25 kg制式背包和不穿被动式负重外骨骼背负25 kg制式背包3种条件下保持静止站立姿态10 min,观察受试者斜方肌与竖脊肌的肌电信号、肩部压力和能量消耗等指标。结果:受试者穿戴被动式负重外骨骼负重较不穿外骨骼负重,竖脊肌肌电强度增加,斜方肌肌电强度平均降低68.68%,肩部压力平均降低85.56%,耗氧量、二氧化碳呼出量和能量消耗分别降低9.47%、16.34%、10.87%。结论:该被动式负重外骨骼能减轻穿戴者颈部、肩部肌肉的负担,从而降低能量消耗,提高穿戴者的负重效率,具有良好的承重性能。
    • 谢瑞青; 章明辉; 罗东辰
    • 摘要: [目的]收集并统计运动员训练数据,设计基于多特征分析的运动员训练辅助决策模型。[方法]使用摄像机采集运动员的训练图像,利用尺度不变特征变换方法提取运动图像特征,在此基础上使用支持向量机获得运动员训练状态初步评估结果;运用传感器采集运动员肌电信号数据,使用小波变化提取肌电信号特征,通过时间窗识别运动员疲劳状态,得到初步运动疲劳状态评估结果;决策级融合2种初步评估结果,设计运动员训练辅助决策模型,实现运动员训练疲劳状态的有效评估。[结果]经过实验分析,使用多特征辅助决策模型后,各运动项目的平均训练分数均达到90分以上。[结论]该模型能够准确提取运动图像特征与运动员肌电特征,并对运动员运动疲劳状态作出准确评价,为制定运动员训练计划打下坚实基础。
    • 刘光达; 许蓝予; 肖若兰; 孙嘉琪; 蔡靖; 张守伟
    • 摘要: 为了防止果蝇优化算法的局部最优约束,提高肌肉疲劳分类的准确率,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肌电信号的肌肉疲劳分类方法:果蝇-遗传优化算法,实现了肌肉疲劳的准确检测和分类。在改进的果蝇优化算法基础上把遗传算法的交叉变异和果蝇优化算法混合,并与神经网络结合对肌肉疲劳进行识别。相较于果蝇优化算法,改进后的算法有更强的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与神经网络结合后对于疲劳状态识别具有更好的效果。本研究提出的肌肉疲劳分类方法,可以防止运动员过度疲劳引起的肌肉损伤,实现准确的肌肉疲劳检测和分类。一共招募了10名健康的年轻参与者(6名男性和4名女性)进行疲劳测试。首先根据主观评测法对疲劳等级进行划分。然后将采集到的肌电信号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特征后作为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果蝇优化算法-神经网络,果蝇-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的输入。经比较果蝇-遗传优化算法-神经网络的准确率为94.3%,优于其他方法。
    • 胡源渊; 吴庆勋; 刘瑞达; 刘昊; 张利剑
    • 摘要: 针对太空微重力环境对IMU等传感器的影响问题,提出基于柔性阵列肌电信号(EMG)的空间外骨骼运动意图辨识方法,以提高意图辨识的实时性。首先提出了柔性阵列电极以及扫频筛选通断检测方法,将人体运动时与皮肤不接触电极点进行物理隔离,并研制分布式肌电采集系统,精确获取人体运动时各个肌肉群的肌电信号;然后通过比较分析确定了基于样本熵的运动意图辨识方法;最后,在搭建的模拟低重力试验系统上进行运动意图辨识测试。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及响应速率,支撑了人机协同控制。
    • 范沁红; 崔亚南; 张鹏翀; 江星辰; 贾显淯; 王文泽
    • 摘要: 为了解人体手部在不同作业姿态下的疲劳程度与效率,减少肌肉疲劳积累,降低工作肌肉疾患风险。选取三种常见的手部姿态进行实验,采用表面肌电传感器和Borg量表记录被试者不同手部姿态在操作中的前臂前群浅层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RMS(root means square)、MF(median frequency)值的变化规律、主观疲劳程度和操作效率。结果表明,实验中三种作业姿态下手部随时间的变化都呈现出疲劳状态且疲劳程度差异显著,其中垂直性抓握式姿态操作疲劳程度最严重;主观Borg量表和操作效率中,爬握式姿态操作效率最高,更符合人机工程原理。结合主客观分析发现,当手部运动负荷越低,且操作越稳定,手部的疲劳程度就越低,主观评价越好,操作效率也越高。
    • 王海; 陶庆; 苏娜; 张小栋; 张天乐
    • 摘要: 针对目前采用肌电信号的手指关节角度连续解码误差较大,导致肌电假肢手运动效果较差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应用表面肌电信号、深度回归森林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手指关节角度连续精确感知方法。首先,应用基于滑动时间窗的特征提取器从前臂8个通道的肌电信号中各提取7种肌电信号特征(肌电信号的平均绝对值、积分肌电值、均方根、波形长度、对数特征、过零点数、斜率符号变化数),输入深度森林回归模型得到具有较大波动的掌指关节估计角度;然后,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这些掌指关节估计角度进行优化,以创建一种深度森林回归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综合回归模型;最后,利用该综合回归模型对采集到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连续精确解码,得到肌电假手掌指关节角度控制量,其余手指关节角度可通过比例控制得到。采用所提方法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平均轨迹跟踪精度比传统高斯过程方法提高了42%,达到82.12%,证明所提方法对基于肌电信号的手指关节角度估计具有非常优良的效果。
    • 张林风; 王晓倩; 孙宁
    • 摘要: 目的 探讨益气举陷方联合隔盐灸对重度子宫脱垂患者术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83例重度子宫脱垂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脱落1例,剩余40例患者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术后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研究组脱落3例,剩余39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益气举陷方联合隔盐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的总有效率,运用生物刺激反馈仪测定患者的盆底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运用盆腔器官脱垂量表(pelvic organ prolapse,POP-Q)脱垂分度量表评估患者盆底功能的解剖学变化,运用盆底功能障碍量表(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 20,PFDI-20)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运用盆底功能障碍影响量表(pelvic floor impact questionnaire 7,PFIQ-7)评估患者的特异性症状病情程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治疗8周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静息状态、快速收缩状态、耐力收缩状态、后静息状态的肌电信号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盆底Aα、 Bα、C、 BP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FDI-20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膀胱、肠道、盆腔的PFIQ-7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举陷方联合隔盐灸对重度子宫脱垂的疗效确切,能促进患者术后盆底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