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聚氨酯涂层

聚氨酯涂层

聚氨酯涂层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41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117647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中国纤检、石油化工、环境技术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第二次全国水电站机电技术学术讨论会 、2015第二届海洋材料腐蚀与防护大会、第十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等;聚氨酯涂层的相关文献由892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务农、周茂林、吴沈锋等。

聚氨酯涂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17647 占比:99.90%

总计:117759篇

聚氨酯涂层—发文趋势图

聚氨酯涂层

-研究学者

  • 周务农
  • 周茂林
  • 吴沈锋
  • 罗运军
  • 钱华
  • 张林荣
  • 李杰
  • 张元华
  • 张军瑞
  • 张建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亚军; 孙利成; 王汉森; 任凯旭; 宋肖肖; 王鑫
    • 摘要: 为了解决冷轧板耐蚀性差的问题,常在其表面制备聚氨酯涂层。本文以电泳聚氨脂涂层冷轧板(ESPCC)和粉末喷涂聚氨脂涂层冷轧板(PSPCC)为研究对象,进行42 d的循环盐雾试验后,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和电化学测试来考察其在循环盐雾试验环境中的腐蚀形貌、腐蚀产物组成和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ESPCC和PSPCC经过42 d循环盐雾腐蚀后的单边扩蚀宽度分别为0.45 mm和0.25 mm。ESPCC比PSPCC的腐蚀颗粒更大,二者的腐蚀产物都是Fe_(3)O_(4)、α-FeOOH、γ-FeOOH和β-FeOOH,但是ESPCC的腐蚀产物的峰值强度高于PSPCC。ESPCC的腐蚀电流密度最大为1.08×10^(-5)A·cm^(-2),大于PSPCC的最大腐蚀电流密度1.34×10^(-9)A·cm^(-2);且其腐蚀42 d后电荷转移电阻只有2.88×10^(4)Ω∙cm^(2),小于PSPCC腐蚀42 d后的电荷转移电阻1.35×10^(10)Ω∙cm^(2)。
    • 刘竞; 张旭; 李广辉; 徐永杰; 王有能; 赵彦旭; 郑新国
    • 摘要: 通过涂层水汽透过性试验、涂层材料耐低温性能试验、冻融循环试验对比分析了聚氨酯涂层、沥青改性聚氨酯涂层的性能及其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与沥青改性聚氨酯涂层相比,聚氨酯涂层的防水性更好,低温下具有更好的柔韧性,因此其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改善效果和长效性均更好;经历1 000次冻融循环后,虽然两种涂层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均保持在90%以上,但沥青改性聚氨酯涂层混凝土已发生冻融破坏,涂层保护功能丧失,聚氨酯涂层混凝土未发生冻融破坏,涂层仍完好;仅以相对动弹性模量数据难以准确评判不同涂层对混凝土抗冻性能改善效果的优劣,须结合经受冻融循环作用后涂层自身状态、涂层与混凝土间的黏结情况、涂层下混凝土表面是否出现粉化、剥落等现象综合评判。
    • 李辰; 韩宏昌; 王海峰; 康峰; 朱海斌; 周明
    • 摘要: 探究了紫薯花青素的提取条件,并将其与水性聚氨酯(WPU)复合制备具有pH响应显色性能的功能涂层。研究表明在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时间60 min、料液比1∶10和提取温度65°C的提取条件下,花青素提取效率最高为(143.01±4.11)mg/100g DW。通过涂层酸碱介质pH响应显色实验和涂层基础性能、表面水接触角等测试得出:花青素质量分数高于1.5%的聚氨酯涂层对酸性和碱性介质具有明显的pH响应显色,对酸性介质显红色,碱性介质显黄色,且响应速度快,40 s即可达到最大色差变化,持续时间大于16 h。涂层硬度和附着力在花青素质量分数为2%以内时未见降低,表面光泽度及水接触角则随着花青素添加量增加而略有降低。
    • 刘娟; 王佳云; 沈红
    • 摘要: 研究了涂覆聚氨酯(PU)的聚酯/氨纶复合织物(简称PU涂层复合织物)的定量分析方法,探讨了以四氢呋喃和环己酮作为溶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去除PU涂层复合织物中的PU涂层的效果,对去除PU涂层后的PU涂层复合织物进行其中的聚酯纤维含量(G)的测定并分析了未涂覆PU的相应聚酯/氨纶复合织物中的聚酯纤维含量(G0).结果表明:以环己酮为溶剂,在其用量为150 mL,PU涂层复合织物质量1 g,水浴温度65°C,振荡频率150次/min,溶解时间30 min的条件下可以较好地去除试样中的PU涂层;经去除PU涂层后的复合织物用质量分数为80%硫酸溶解其中的氨纶后定量分析得到试样中的G,同时定量分析没有涂覆PU的相应聚酯/氨纶复合织物中的聚酯纤维含量得到G0,由G0/G修正试样中的真实聚酯纤维含量,其修改正值为1.02;PU涂层复合织物试样中的实际聚酯纤维含量其质量分数为88.0% ~96.7%.
    • 郝贠洪; 马思晗; 李洁; 宣姣羽; 刘艳晨
    • 摘要: 使用硅烷偶联剂对氧化石墨烯进行功能化改性,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XRD)来表征氧化石墨烯改性前后结构变化;对功能化氧化石墨烯/聚氨酯涂层与普通聚氨酯涂层进行力学性能测试以及模拟风沙冲蚀试验.结果 表明:硅烷偶联剂成功对氧化石墨烯进行了共价键改性,且改性后的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在聚氨酯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与相容性;涂层的硬度随着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含量的增大而先增加后降低;当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含量为0.5%时,涂层的冲蚀率明显降低,抗风沙冲蚀性能显著增强,模拟特强沙尘暴冲蚀后涂层的使用寿命要比普通聚氨酯涂层延长至少0.8a.
    • 郝贠洪; 宣姣羽; 马思晗; 李洁; 田旭乐
    • 摘要: 采用模拟自然环境下工程材料耐久性损伤试验系统和人工加速紫外老化试验箱,对钢结构涂层进行高低温循环试验和紫外老化试验,分析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区域特殊环境对钢结构涂层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高低温循环作用使钢结构涂层的氢键化程度增加,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经历50个高低温循环后钢结构涂层的硬度提高了24.74%,涂层/基材附着力先增大后减小,最终减小了18.3%;紫外老化作用使钢结构涂层中C-N和C-O键断裂,紫外老化3 a后钢结构涂层的硬度降低了44.37%,涂层/基材附着力减小了22.7%.
    • 朱兰芳; 白洁; 周吟澄; 侯成伟
    • 摘要: 针对二甲苯溶剂脱色含聚氨酯涂层涤纶织物样品中4,4'-二氨基二苯甲烷的检出率高,结果差异大的问题,分别采用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作为萃取溶剂,通过超声波萃取涤纶织物的聚氨酯涂层,研究超声波处理时间、处理温度、分散剂种类、分散剂体积分数等条件对4,4'-二氨基二苯甲烷质谱峰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乙腈作为分散剂进行转移时,目标物峰面积最大;当乙腈体积分数分别为50%、70%、70%时,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萃取残留物的目标物峰面积最大;超声波处理温度分别为40、50、60°C时,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作为萃取溶剂时的目标物峰面积达到顶点;超声波处理时间为45~50 min时,3种萃取溶剂的萃取效率最优.
    • 摘要: 宝马iX上市,售价84.69万元2021广州车展,宝马iX正式上市,先期上市车型为iX xDrive 50,价格为84.69万元。宝马iX的外观依旧使用了宝马家族最新的大尺寸封闭式双肾前格栅,其表面图层采用了特殊的聚氨酯涂层和加热丝,如果有小飞石破坏了表面,只要静置24 h或者加热5 min,就能够自动修复。贯穿式的腰线设计营造出修长的车身效果,搭配宽厚的侧裙以及密条辐的大尺寸轮圈.
    • 刘艳晨; 郝贠洪; 高峰; 张飞龙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的防护涂层对风沙环境下混凝土抗冲蚀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从而选取适合风沙环境且综合性能良好的混凝土防护涂层。方法以聚氨酯、丙烯酸及环氧树脂为研究对象,对三种混凝土结构防护涂层进行了研究。通过接触角和显微硬度对涂层的物理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模拟风沙环境侵蚀实验系统,在不同冲蚀参数下,对混凝土结构防护涂层体系的抗冲蚀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行测试。结合混凝土防护涂层风沙冲蚀实验及扫描电镜表征,探究风沙环境下混凝土防护涂层的冲蚀机理。结果相同冲蚀条件下,不同防护涂层的冲蚀率大小为:聚氨酯防护涂层>环氧树脂防护涂层>丙烯酸防护涂层。喷涂丙烯酸防护涂层试样的抗冲蚀性能比喷涂聚氨酯防护涂层的试样提升了约57.56%,比喷涂环氧树脂防护涂层的试样提升了约33.57%。冲蚀表面分形维数(D_(s))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冲蚀阶段的变化,结合D_(s)及被冲蚀后涂层表面的微观形貌特征,发现在低角度冲蚀时,受粒子拉应力影响,涂层表面发生了撕裂及脱粘现象,冲蚀率较高。在高角度冲蚀时,受粒子压应力影响,涂层表面出现隆起及空穴等塑性变形,冲蚀表面D_(s)增加,且在材料屈服应力范围内未造成损伤界面的脱落,故冲蚀率较低,显示出典型塑性材料冲蚀损伤的特征。结论聚氨酯、丙烯酸及环氧树脂防护涂层体系,均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冲蚀性能。结合防护涂层的接触角及硬度测试结果,发现丙烯酸防护涂层作为风沙环境中混凝土结构防护涂层时,效果较好,适用于该环境下的混凝土防护。不同防护涂层在受到冲蚀时,不存在明显的塑性变形和脆性破坏阶段,而是随冲蚀分量变化,涂层由塑性变形向脆性破坏过渡,且该现象存在于整个冲蚀过程中。
    • 郝贠洪; 田旭乐; 韩燕; 宣姣羽; 马思晗
    • 摘要: 针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钢结构涂层长期遭受风沙颗粒冲击损伤的问题,采用自动球压冲击仪研究了钢结构聚氨酯涂层与氟碳涂层在冲击荷载下的损伤行为,并应用体式显微镜和超景深三维显微镜研究了钢结构涂层的冲击损伤形貌.结果表明:随着冲击高度的增加,钢结构涂层的冲击荷载峰值增大,二次冲击荷载峰值增大,二次冲击的时间间隔延长;氟碳涂层冲击荷载峰值与二次冲击荷载峰值均小于聚氨酯涂层,氟碳涂层抗冲击能力优于聚氨酯涂层;氟碳涂层的压痕尺寸的增长速率小于聚氨酯涂层,所承受的极限荷载值却大于聚氨酯涂层;冲击荷载下氟碳涂层未出现材料的堆积隆起,无明显的环向裂纹,径向裂纹较聚氨酯涂层少,裂纹宽度较细;相同冲击高度(34 cm)下,氟碳涂层冲击压痕深度较聚氨酯涂层下降76%,压痕宽度明显小于聚氨酯涂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