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49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2698篇;相关期刊222种,包括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医药前沿、医学信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缺氧和呼吸病理生理学术会议、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第三届全军保健医学学术研讨会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文献由83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秋红、刘苗苗、栾玲芹等。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1 占比:2.1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2698 占比:97.87%

总计:23193篇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发文趋势图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研究学者

  • 张秋红
  • 刘苗苗
  • 栾玲芹
  • 任翠仙
  • 位丽丽
  • 刘知江
  • 刘芳
  • 刘莹
  • 危小军
  • 孔德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俊芳; 廖奇峰; 陈涛
    • 摘要: 目的探究CA125、BNP和cTn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急性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未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组80例,对照组75例,对比血清糖原蛋白(CA125)、脑利钠肽(BNP)和肌钙蛋白(cTnI)的表达水平,计算各指标对急性心力衰竭的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急性心力衰竭组的血清CA125(45.97±18.36)U/mL、BNP(163.84±37.28)pg/mL和cTnI(24.53±7.29)pg/m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53、12.850、10.220,P<0.05);CA125、BNP和cTnI预测急性心力衰竭的灵敏度为61.25%、66.25%和76.25%,特异度为80.00%、73.33%和82.67%,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0.00%和70.67%,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125、BNP和cTnI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三者联合检测能够有效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
    • 朱永慧; 姚颖; 庞静; 张艳慧; 马红霞; 王寒秋; 王焕东
    • 摘要: 目的探讨医院主导的家庭心脏康复模式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功能状态、血脂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0月由我院急诊科120转运队接诊住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12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医院主导的家庭心脏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后12周心功能指标、血脂水平、SAQ生活质量评分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2组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干预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干预后2组TG、总胆固醇水平比干预前有所下降(P<0.05),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干预后干预组SAQ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主导的家庭心脏康复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心功能状况、降低血脂水平、提高患者家庭康复运动的参与度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快速康复。
    • 谭朝敏
    • 摘要: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实施全局式护理模式对护理效果的影响。 方法:入组对象共为 30 例,均为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患者急诊就诊时间在 2020 年 6 月~2021 年 6 月期间。 依据收集时间段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收集阶段急诊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收集阶段急诊将全局式护理模式引入工作中,对比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急诊护理效果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在各项抢救指标耗时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显著,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P<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疾病情况危重,接受急诊治疗时实施全局式护理模式,可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缩短疾病诊断和各项处置时间,能够为急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而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挽救患者生命并改善预后情况,可提升大众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及运用价值。
    • 黄笑蕾; 时培军; 邓琳
    • 摘要: 目的通过对比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中心电图检查的运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于2019年6月—2021年6月选取日照市中心医院老60例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对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评估,分析心电图对患者病变程度的检查情况,并比较无疼痛症状与有疼痛症状患者间的心电图差异。结果所有患者进行造影学检查,患者均被确诊,检出前间壁患者23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6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4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7例。心电图检查确诊率为95.00%,与造影学确诊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7,P>0.05);心电图检查各病情分类检出率与造影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病变程度检查结果,心电图在单支、双支、三支检出方面与造影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疼痛症状患者Q波型ST段抬高人数明显多于无疼痛症状,其非Q波型ST段抬高占比人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诊断过程中,运用心电图进行检查分析,可得到与冠状造影检查相似的结果,具有一定的运用价值;结合患者心电图图像对患者的病变血管进行推测、判断,发现其在单支血管病变判断方面具有一定使用价值,对于多支病变血管判断准确度较低,还应结合综合方案进行评估。
    • 霍红艳
    • 摘要: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方法:医院于 2020 年 1月 2 至 2021 年 2 月收治的 96 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双盲法将其分为甲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协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局。 结果:乙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甲组(P<0.05);乙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明显高于甲组(P<0.05)。 结论:协同护理可有效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同时又能促进其自护能力的不断提高,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 王玉丽; 张爽; 张危
    • 摘要: 目的:以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急诊介入治疗中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 74 例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老年相关疾病患者,调查时间控制在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之间。按照随机抽样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个单独小组,参比组 37 例应用传统护理,试验组 37 例应用舒适护理。 分析两组护理后的心理状态、住院时长、服务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后,试验组纳入研究者的心理状态、住院时长均优于参比组(P<0.05),组间差异对比有意义;试验组纳入研究者的服务满意度高于参比组(P<0.05),组间差异对比有意义;试验组纳入研究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比组(P<0.05),组间差异对比有意义。 结论:将舒适护理运用在此次研究老年患者护理中,可减少抑郁焦虑等不良心态,增强服务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加速患者康复出院,建议应用。
    • 赖珊; 聂利; 匡婕妤
    • 摘要: 目的:分析急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基础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 方法:选取 60 例急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字的方式分两组,对照组中的 30 例患者接受常规方式的护理服务,观察组中的 30 例患者接受优质护理,讨论两组干预前后不良情绪、生活质量、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效果以及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评价情况,分析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 结果:干预前无差异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更低,生理功能、精神活力、社会功能、躯体运动评分,EDV、ESV、BNP 指标水平更低且 6-MWT 指标水平更高,各项护理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工作评分更高(P<0.05)。 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情绪、生活以及心功能的改善有积极作用,患者对此护理服务方案评价高,提示可在急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基础护理中推广应用。
    • 徐晓薇
    • 摘要: 目的:全局式护理模式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 2020年 1 月~2020 年 12 月未实施全局式护理模式时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60 例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21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实施全局式护理模式后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60 例作为观察组。 对比两组患者的急诊耗时、心功能指标、不良事件。 结果:观察组急诊耗时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全局式护理模式有助于缩短急诊耗时,并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叶菁; 陈燕; 曾泽宇; 吴结红
    • 摘要: 目的探究术前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正常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近期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2019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164例拟行PCI治疗的LDL-C正常的老年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PCI术前生化学指标(单核细胞计数、HDL水平)及其他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发病至入院时间、饮酒史、吸烟史、基础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肌梗死病史、病变部位、血肌酐水平及白细胞水平等],术后1周观察TIMI血流分级情况并根据血流状况将其分为血流正常组及血流障碍组。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LDL-C正常的老年AMI患者PCI术后血流障碍的相关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定MHR水平对LDL-C正常的老年AMI患者PCI术后血流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164例LDL-C正常的老年AMI患者中,PCI术后血流正常患者131例(血流正常组),占比79.88%;剩余33例治疗无效(血流障碍组),占比20.12%。血流正常组单核细胞计数及MHR水平均低于血流障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核细胞计数及MHR水平均为影响LDL-C正常的老年AMI患者PCI术后血流障碍的相关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MHR水平预测LDL-C正常的老年AMI患者PCI术后血流障碍的最佳截断点为14.63,灵敏度为72.73%,特异度为74.8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7。结论术前单核细胞计数及MHR水平升高的LDL-C正常的老年AMI患者,术后更易出现血流障碍的情况;MHR水平对LDL-C正常的老年AMI患者PCI术后血流障碍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宋瑶; 崔卫妮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全局式护理模式的临床救治效果及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被诊断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患者开展相关的研究,患者来院的时间截取从2019年8月到2021年8月结束,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n=36例),对照组和之前接受的常规急诊护理一样,观察组更换成全局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干预结果:相关救治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结果:观察组在心电图检测、静脉采血、静脉给药、分诊评估等方面的耗时比对照组有明显的减少,急诊总用时也更短(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事件情况有5例,占比是13.89%,对照组有15例发生,占比是41.67%,观察组的安全性更加好,差距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对护理满意是34例,占94.44%,对照组是27例,占75.00%,观察组明显更高,差距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全局式护理模式应用到急诊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尽早的抢救患者,大大降低抢救过程中多环节时间的浪费,进而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患者也更满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