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结膜下注射

结膜下注射

结膜下注射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11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5565篇;相关期刊149种,包括临床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中华实验眼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0全国中医特色诊疗方法暨适宜技术学术研讨会、全国临床医学新进展(西宁)学术交流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六次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年会、第三次京津冀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等;结膜下注射的相关文献由65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家颖、张杨、杨丽红等。

结膜下注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4 占比:0.4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5565 占比:99.53%

总计:65872篇

结膜下注射—发文趋势图

结膜下注射

-研究学者

  • 张家颖
  • 张杨
  • 杨丽红
  • 韩真
  • Gillies M.C.
  • 任娜欣
  • 任泽钦
  • 伍焕珍
  • 侯四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巩磊; 李莹; 肖瑛; 董嫱
    • 摘要: 患者,女,20岁,2010—2012年因双眼持续眼红和异物感多次在不同医院就诊,均诊断为变应性结膜炎,用地塞米松、环孢素、普拉洛芬、妥布霉素滴眼液点眼及地塞米松注射液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球周注射,效果不佳且逐渐加重,最终双眼睑、球结膜被覆约1 mm厚的舌形暗红色鱼肉样组织,无出血及渗出(图1)。患者于2013年4月在济南市历下区人民医院眼科经专家会诊建议转诊北京协和医院,5月经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所淋巴瘤诊断研究中心会诊并行病理检查,可见结膜表面被覆复层上皮,上皮下大量淋巴细胞聚集,细胞小而单一,弥漫分布,核圆形或椭圆形,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CD20和CD79a弥漫阳性,CD5阴性,CD3散在阳性(图2)。病理诊断:(眼结膜)非霍奇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建议行局部放射治疗。眼眶CT平扫示双眼眼睑下软组织增厚,最厚处约0.85 cm,双侧基本对称。PET-CT检查结果提示眼睑淋巴瘤,伴氟代脱氧葡萄糖高代谢(眼睑皮肤略增厚,呈片状不均质放射性摄取增高,最高SUV 4.0,以右侧为著),全身检查相关指标正常。
    • 徐达华; 朱婷; 陈梅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结膜下与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数据库包括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05。纳入以TA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试验组采用结膜下注射TA,对照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IVTA)。采用Review Manager 5.4和Stata15软件对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总有效率、不良反应进行Meta分析,应用比值比(OR)、加权平均数(MD)及95%可信区间(CI)进行评价。结果:最终纳入8项RCT研究进行统计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结膜下注射TA在提高BCVA(MD=0.81,95%CI:0.60~1.01,P<0.0001)、降低CMT(MD=-48.35,95%CI:-58.82~-37.88,P<0.0001)、总体有效率(OR=3.88,95%CI:2.32~6.52,P<0.0001)优于IVTA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IVTA组(OR=0.45,95%CI:0.32~0.62,P<0.0001)。结论:对于非感染性葡萄膜膜炎,结膜下注射TA在提高视力、降低CMT、总体有效率等方面优于IVTA,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 张小奇; 刘涛
    • 摘要: 目的:探讨并分析用地塞米松对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患者进行结膜下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陇县人民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70例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这些患者住院病历尾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注射治疗组(n=35)与点眼治疗组(n=35).用地塞米松对点眼治疗组患者进行点眼治疗,用地塞米松对注射治疗组患者进行结膜下注射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矫正视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病情的复发率.结果:注射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点眼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其VAS评分低于点眼治疗组患者,其矫正视力高于点眼治疗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其病情的复发率低于点眼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注射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点眼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地塞米松对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患者进行结膜下注射治疗能显著缓解其病情,减轻其眼痛的症状,改善其视力,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 李晓庄; 殷文静; 范其佩; 刘凤; 吴俊姬
    • 摘要: 目的: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结膜下注射维生素C对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维生素C""角膜溃疡"为关键词,检索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结膜下注射维生素C治疗角膜溃疡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21-02;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估,对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运用Stata软件进行Egger检验,使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32篇,全部为中文文献,合计451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结膜下注射维生素C联合常规治疗;Meta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OR=4.61,95%CI:3.70,5.74);复发率低于对照组(OR=0.24,95%CI:0.18,0.31);同时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MD=-6.29,95%CI:-7.08,-5.51);32项研究对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不充分.对总有效率、复发率以及治愈时间进行Egger检验,结果显示总有效率和治愈时间存在发表偏倚,但通过剪补法分析得知存在的发表偏倚未对结果造成影响.结论:结膜下注射维生素C治疗角膜溃疡具有一定可行性,临床疗效、治愈时间以及复发率均优于常规治疗组;但由于纳入的研究证据强度较低,需要更多的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从而提高维生素C治疗角膜溃疡疗效的证据强度.
    • 刘振美; 张社德; 刘军辉
    • 摘要: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两种给药途径治疗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127例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五年间收治的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结膜囊点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结果 采用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采用结膜囊点地塞米松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的观察组患者的青光眼、眼压减低、虹膜粘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采用结膜囊点地塞米松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高于采用结膜囊点地塞米松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而且注射给药药物起效快,该种治疗方式舒适度高,安全有效,可以作为临床首选的治疗方式.
    • 曹盛兰; 廖荣丰
    • 摘要: 目的 探讨阿米卡星在经治未愈的细菌性角膜溃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对2015年12月至2017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院行结膜下注射阿米卡星联合喹诺酮类抗生素滴眼、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等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37例(37只眼)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分析治疗前后角膜溃疡预后情况、最佳矫正视力变化等资料.结果 37例(37只眼)患者中,角膜局部情况治愈及好转33只眼(89.19%),其中1例(1只眼)9个月后复发,经治后好转;另4例(4只眼)(10.81%)局部情况恶化、角膜溃疡面加大加深:2例(2只眼)行结膜瓣遮盖术(5.41%);1例(1只眼)穿孔行眼内容剜除术(2.70%),1例(1只眼)转外院进一步治疗(2.70%).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00,P>0.05).结论 结膜下注射阿米卡星在经治未愈的细菌性角膜溃疡联合治疗中有较好疗效.
    • 李安娜; 邱婷婷; 张弨
    •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结膜下注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治疗眼部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结膜下注射治疗眼部感染的临床研究,截至2017年3月.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眼部感染治愈率、房水内浓度、注射后眼部疼痛发生率、结膜水肿发生率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共纳入18篇临床研究.结膜下注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对眼部感染治愈率可达100%,房水内可达到治疗浓度,无全身毒性发生,但注射后眼部疼痛发生率(39.62%)和结膜水肿发生率(72.58%)较高.结论 结膜下注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治疗眼部感染的有效性较好,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考察.%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ocular infection through subconjunctival injection.Methods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anfang and CNKI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from inception until March 2017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trials about subconjunctival injection of aminoglycoside antimicrobials for the treatment of eye infection.Systematic evaluat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main indexes such as the cure rate of eye infection,the drug concentration in aqueous humor,the occurrence of eye pain after injec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conjunctival edema.Results A total of 18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ere enrolled in our stud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re rate of eye infection through subconjunctival injection of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was excellent and an adequate aqueous humor concentration could be attained.No systemic toxicity was found,but the incidences of eye pain (39.62%) and conjunctival edema (72.58%) were high.Conclusion Subconjunctival injection of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was effective.Considering the low quality of included studies,the safety of subconjunctival injection of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needs to be further verified.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