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空间结构
经济空间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80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交通运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专利文献1840798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江汉论坛、求索、天府新论等;
经济空间结构的相关文献由121位作者贡献,包括樊新生、史利江、吴开等。
经济空间结构—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40798篇
占比:100.00%
总计:1840878篇
经济空间结构
-研究学者
- 樊新生
- 史利江
- 吴开
- 平卫英
- 张守忠
- 曾芳伊雯
- 李发俊
- 李小建
- 李昌明
- 段进军
- 罗宏翔
- 耿明斋
- 荣朝和
- 许铭雪
- 黄敏行
- 黄磊
- 伍世代
- 伍贤旭
- 何承耕
- 冯邦彦
- 刘东东
- 刘兆德1
- 刘再兴
- 刘敏
- 刘欢
- 刘研
- 刘裕维
- 卢启程
- 吕弼顺
- 吕晞
- 周为尧
- 周秉根
- 周立
- 周阳敏
- 唐承丽
- 孙浩进
- 孙瑀
- 孙艳
- 崔桂善
- 崔梦飞
- 张宪
- 张帅
- 张平
- 张强
- 张晓龙
- 张杜鹃
- 张松婷
- 张蒙
- 彭岚
- 徐志伟
-
-
汪玲;
崔梦飞
-
-
摘要:
多式联运物流通道的建设会对沿线区域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并进一步引起各地区间经济空间结构的变化。文章构建改进引力模型,测算辽宁省主要多式联运物流通道建设对节点城市经济辐射强度和范围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辽宁省多式联运物流通道节点城市对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强度总体下降,但经济辐射范围有扩大趋势。最后从完善物流节点、构建通道运输网络两方面提出建议。
-
-
李永波;
王子琳
-
-
摘要:
当前城市圈建设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依托,如何加强城市间的空间联系、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区域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基于改进的引力模型和潜力模型,对2010—2018年山东省各城市间经济相互作用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按照地理分布和经济依赖特征,可将山东省划分为中部以济南为中心的具有单向要素集聚特征的高经济联系度城市圈、东部以青岛为中心的具有双向要素集聚特征的中经济联系度城市圈和西南部“抱团取暖”的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低经济联系度城市圈,印证了山东省构建“一群两心三圈”空间格局的科学性。此外,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山东省经济空间集聚性进行分析发现,山东省全局范围内经济集聚性不显著,区域一体化水平较低。由此提出由中心城市带动城市圈组团发展、三圈联动促进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
-
杨星琪;
黄海军
-
-
摘要:
高铁是区域快速综合交通网的主骨架,作为城市间高效快捷的出行方式,为提升通道客运能力和缓解既有铁路货运压力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高铁对城市可达性、要素市场及空间结构的影响等3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高铁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影响研究的主要成果,归纳总结了共性结论和存在的分歧。通过分析高铁对城市可达性变化的程度和可达性变化在不同区域之间是否平衡,揭示高铁(网络)对城市间出行需求的直接影响。城市可达性的改善进一步重塑生产要素的区域空间分布,加速资本和人口流动,促进产业发展和就业改善,并对土地和住房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市场各种要素的相互作用给城市宏观经济发展,特别是高铁站区空间重构带来重大机遇。系统评估高铁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的影响,能够为管理部门高铁投资决策、规划建设及影响评估等提供参考。最后,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并基于新时代背景展望了有待开展的若干重点研究方向:一是将城市群视作新的利益集合体,研究高铁投资的经济效益、收益分配和高铁开通后对城市群经济发展和要素空间分布的影响;二是探究高铁通勤行为对城市资本、人口和土地等要素市场的影响,剖析车站选址和票价变化等影响高铁通勤的关键性因素;三是考虑城市间高铁竞争与合作博弈行为和客货混跑模式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影响的新变化;四是运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分析高铁对城市经济微观层面的影响。
-
-
孙浩进
-
-
摘要:
经济空间结构是经济空间的重要组成要素,但在经济学理论范式中的维度尚模糊甚至缺失.基于建构的视阈和演化的逻辑,可以归结出,在经济学理论范式中,经济空间结构的基本维度就在于基本要素构成和基本组合逻辑,即经济空间结构的要素化;表征维度在于集聚力和发散力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均衡状态,即经济空间结构的均衡化;分析维度在于将其从凝结在横向板块、纵向层级中的最一般形式抽象出来,作为分析的根本因素,即经济空间结构的一般化;核心维度则在于以其动态演化而参与、影响和决定经济发展,即经济空间结构的内生化.在经济学理论范式中构建起清晰、规范、变革的经济空间结构维度,可以促进经济空间结构研究融入经济学理论范式,令经济学理论范式日益完整、更具解释力.
-
-
房旭东;
张杜鹃
-
-
摘要:
基于太行山山西段1997年~2016年县域经济发展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热冷点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太行山山西段1997年~2016年经济空间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太行山山西段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整体上南北差异较大,南部县域发展水平优于北部县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模式为中心——外围经济空间结构模式;(2)县域经济在空间上呈现集聚的现象,但空间格局变化不显著,整体上表现出"南热北冷"的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3)产业结构政策、城镇化和政府调控能力等驱动力共同作用于太行山山西段经济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合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设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等优化太行山山西段经济空间结构的对策.
-
-
黄如意
-
-
摘要:
我国正在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作为长三角“一核五圈”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大都市圈以上海为核心对接近沪区域逐步加强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本文基于核心 - 边缘理论,从经济发展、人口流动与城际铁路建设三个角度分析上海大都市圈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并针对都市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阶段都市圈发展目标对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提出建议。
-
-
欧国立;
陈荟岭
-
-
摘要:
高速铁路增强城市间可达性,拉动城市群经济增长,对城市群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起到重要作用.以2007-2019年京津冀城市群14个城市的截面数据为基础,运用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高速铁路影响下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结果 表明:高速铁路开通后,京津冀城市群经济联系总量大幅增加,形成了以"核心枢纽+高速铁路沿线城市"放射型延伸的经济联系网络架构.空间效应在城市群中心、外围、边缘城市中呈现不同聚散特征,城市聚散效应敏感度逐年下降,聚散空间趋向均衡,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空间结构正从聚集型向扩散型演化,经济空间结构日益优化.
-
-
刘研
-
-
摘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区域经济体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别.利用地理空间模型,运用图形思维观察和分析2000年至2019年在新疆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地州(市)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变化,进而从整体上分析新疆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和特点.研究表明,新疆整体工业化程度以及第三产业发展程度均有所上升,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向好.但是新疆的经济结构仍然呈现"单极"态势,经济发达地区仍然集中于北疆,乌鲁木齐市以及克拉玛依市的经济发达态势尤为突出;南疆的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以及和田地区因自身因素限制,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且产业依然以农业为主,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除部分矿产资源丰富地区以二产为主产外,其余地区的发展仍然主要依靠农业.根据目前新疆各地州(市)的经济特点及状况,对各地州(市)发展提出了北疆带做优一产,大力发展二、三产,南疆延伸农业产业链,资源依赖型地区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相关建议.
-
-
周立
-
-
摘要:
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当前中国经济现实中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而空间政治经济学为经济动态发展与平衡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本文从空间政治经济学理论源流出发,梳理了新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范畴下的区域产业政策、地区平衡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和收入分配优化等相关研究并进行了政策评价.结合当前空间政治经济学理论前沿中的经济均衡发展、城乡均衡发展及空间均衡发展三大研究主题,我国政府应将空间结构思维纳入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培育统一的、自由流动的要素市场;进一步打破城市用地固化刚性政策壁垒;根据资源禀赋来发展符合各地自身比较优势的产业.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实现人均收入相对均衡,最终达到全局经济立体上的空间平衡.
-
-
史利江;
刘敏;
李艳萍;
张晓龙;
高峰;
李文刚
-
-
摘要:
探索流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化及其规律,可以为推进流域经济空间结构调整和优化、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促进流域经济持续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利用数理统计分析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相结合,以县域为研究的基本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对1995-2016年汾河流域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结论如下:①1995年以来,汾河流域县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呈现先快速上升后逐步下降的趋势,而相对差异则表现为波动上升后波动回落的特征;②县域经济空间分异特征明显,且存在明显的时空演变,形成了以太原市区、孝义市为中心的流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和包括宁武、静乐、娄烦、岚县、汾西、万荣等县组成的经济发展边缘区,经济空间结构的“核心-边缘”特征显著;③汾河流域县域经济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但空间相关性随时间呈现波动变化.流域县域经济的热点和次热点区主要集中在以太原市区、孝义市为中心的流域中游地区,而流域的上游以及下游的南部则成为冷点和次冷点区.流域经济空间重心沿主轴方向向西南移动趋势较为明显,并在沿主轴和辅轴方向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扩张趋势;④自然条件和地理区位、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人口和城镇化水平以及国家政策和市场环境等是影响汾河流域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
-
-
-
-
- 宁波工程学院
- 公开公告日期:2021-11-02
-
摘要: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空间结构楼盖用预制空腔构件及空间结构楼盖,其中,预制空腔构件包括:底座,包括底板和多个筋柱;主体模块,包括呈相间设置的第一模壳、第二模壳、第三模壳和第四模壳四者;四者均呈三棱柱形设置,均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底、侧壁和下底;上底、侧壁和下底合围成一具有侧开口的空腔;四者空腔的侧开口分别朝向主体模块的前侧、右侧、后侧和左侧,四者的侧壁合围成主体模块的浇筑通道;浇筑通道处于呈十字形设置,处于主体模块的对角处,筋柱穿设在浇筑通道中。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预制空腔构件的结构简单、力学性能好,可提高楼盖的整体力学性能、抗震性能;减小楼盖厚度、减轻自重;方便施工和运输,成本低。
-
-
-
-
-
-